您的位置首页  再生能源

“学前学会普通话”凉山试点项目组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

  “学前学会普通话”凉山试点项目组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从今年9月开始,试点行动在凉山州17县市所有幼儿园和幼教点实施,实现行动全覆盖。

  □本报记者何勤华

  “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10月9日下午,一阵歌声从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幼教点传来,跟着辅导员阿子约杂的节奏,小朋友们唱得可标准了。

  在大凉山深处,用普通话说话唱歌,已成为幼教点里的一道风景。近日,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公布,“学前学会普通话”凉山试点项目组获得组织创新奖,是我省唯一。

  一年惠及11.28万名学前儿童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彝族群众习惯用彝语交流,全州约50万学前儿童中,听不懂、不会说普通话的现象极为普遍。

  阿子约杂就是火普村人,她自己没有经过学前教育,进了小学完全听不懂老师讲课,一直到二年级甚至三年级才听得懂。

  2018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与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凉山州启动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工作。省委、省政府也将行动纳入省支持凉山脱贫攻坚和教育事业发展重要内容,落实资金保障项目实施。

  凉山州还成立以州长任组长、分管州领导任副组长、州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按照“国家支持、省级统筹、州负总责、县统一管理、乡村实施、社会参与、专业机构技术保障”运行管理模式推进。

  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创造性地引入第三方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推动技术保障项目实施,统筹整合社会资源支持行动试点工作。北京华言公司、三好公司量身定制技术保障实施方案,编撰教学教辅用书,组建专家指导组、志愿帮扶组,研创教学方法和教具学具,推动了幼教点规范化管理,提高了辅导员普通话水平和综合素质。

  行动实施一年以来,试点已覆盖11个深度贫困县、安宁河谷6县(市)民族乡镇村级幼教点2724个,惠及学前儿童11.28万人,为其他民族地区非普通话母语环境下学前儿童学好普通话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初步经验模式。

  试点行动全覆盖

  “老师,这是我们刚刚发的书,我上一年级啦。”今年秋季开学,一批“学普娃”踏入小学校门不久,三好公司组织老师对这批孩子进行回访,在越西县保安乡中心校,刚上一年级的王飞高兴地跟老师说。

  今年7岁的王飞,之前在保安乡梨花村幼教点学习,在刚进入幼教点时,他性格内向,不参与幼教点任何活动,不与老师同学交流。经过在幼教点的学习,小王飞学会了普通话,也变得自信开朗起来。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项目组紧紧围绕“1246”工作思路,即锁定一个目标,坚持两个导向,建立四个机制,抓好六个重点,推进行动深入开展。

  社会各界纷纷参与到学前“学普”行动中来。广东省佛山市将行动试点帮扶工作纳入东西部扶贫协作事项,持续对学前“学普”项目予以资金支持和师资培训帮扶,已投入专项资金4700余万元,用于设施设备采购、辅导员培训等。教育部为幼教点捐赠《幼儿普通话365句》;民政部等为幼教点捐赠玩具、教学用具;中国扶贫网开通“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众筹通道,面向社会公开募捐。此外,很多爱心企业主动关心、积极参与学前“学普”行动,以捐赠资金、购买教玩具、添置设施设备等多种形式,给学前“学普”行动注入了强大的可持续动力。

  目前,行动第一阶段幼教点学前儿童基本实现“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的阶段目标,有效解决了进入小学后上课听不懂、成绩不好导致厌学辍学问题,规范了幼教点管理,提升了辅导员教学能力。从2019年9月开始,行动在凉山州17县市所有幼儿园和幼教点实施,实现行动全覆盖。

  新学期开学,喜德县额尼乡中心校也来了不少“学普娃”。学校副校长马建华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上课第一天,这些“学普娃”大都能用普通话介绍自己。他相信,未来,孩子们的路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