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再生能源

从“铁路”到“互联网” 老法官见证法治进程

  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同时,36岁的北京铁路运输法院被撤销。从“铁路”到“互联网”,专门法院的变化见证着法治进程。

  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初建于1954年3月,当时称为“北京铁路沿线专门法院”,仅存在三年就被撤销。1980年,北京铁路运输法院恢复筹建,1982年5月1日正式办案。

  1995年,刘永昌调入北京铁路运输法院任副院长。“我们那法庭,离铁道边不到十米。开庭时后面火车过着,‘哗——’,什么都听不见,只能暂停。”刘永昌回忆道。法庭不够用怎么办?办公室也能开庭。法官在办公室里摆几把椅子,民事案件原告坐一边、被告坐另一边。

  2012年6月6日,北京铁路运输法院纳入国家司法管理体系,移交后实行属地管辖。也是在这一年,刘永昌退休离开了法院。

  作为跨行政区划的法院,当时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受理案件的地域范围不局限于北京市,有一部分当事人居住在河北承德、张家口等地。

  上世纪90年代,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建立了巡回法庭机制。“巡回法庭成立之后,我们每个月都要去承德、张家口两地巡回审判。”原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审监庭庭长尚晋彰曾经是巡回法庭的负责人,一趟趟绿皮火车和招待所里的合议庭拼凑起那段记忆。

  从北京西站坐火车一路向北,几个小时后,尚晋彰和同事下车后在招待所住下,来不及休息就得开始整理手头的案卷。由于法官轮流巡回开庭,能调解的案子承办法官会提前整理好案件材料,给巡回开庭的同事,法官再打电话给当事人,约到招待所面谈,房间也变成了法院办公室。

  “来到互联网法院以后,我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原北京铁路运输法院立案庭庭长、今年69岁的韩东山这样描述参观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感受。

  “互联网法院自己的区块链‘天平链’,能保证证据的真实性,还能防止篡改,有利于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原来审判需要花费很大精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在传统的司法审判程序中,民商事案件的证据需要当庭质证或是提前送达。

  在以前送达实在是个“麻烦事儿”。有的电话通知不到,需要送传票到外省,寄挂号信也难送到本人手里,“寄到农村是大队小学负责收,这个人也可能不在村里,传票就扔在小学没人管。”韩东山说。

  “那时执行靠决心、靠毅力、靠跑得快、靠不怕风险、靠夜执。”曾长期在法院执行一线工作的韩东山说。在一件合同纠纷案中,被执行人是北京市远郊区县的一家水泥厂,欠款有几十万元。水泥厂经营不景气,执行法官上门去一次只能拿出一两万元来,韩东山记得,他跑了46次才结案。

  “发生问题以后要解决问题,才出现了制度、措施和法律。所以互联网法院还要在司法实践的同时,参与相关司法解释的制定,这也为互联网法院的发展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刘永昌说。

  文/本报记者 赵加琪

  统筹/张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