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生处有农庄(新时代之光)
车行闽西塘前乡的老盈山,山路弯弯绕绕,偶尔从车窗一侧看去,但见一线空中,飘来万千缕白云,轻纱般徐徐汇聚到半山腰,飘飘袅袅,低回留恋。它们忽而融合,忽而散开,焕发着一种蓬松而轻柔的乳白色。慢慢地,所有的云丝都融在一起,变幻不定地朝更深的山谷飘去——那里,就是我要去的丁町共享农庄。
说来也巧,我是在今年“五一”劳动节的一个晚会上,听到有个成功的青年企业家放下手中的业绩,回到深山家乡当新型农民的故事。当时听罢,心里不免好奇,也夹杂些疑问。谁知,立秋过后,就有个机会,让我径冲着这人而去。
下车后,站在缥缈的浮云里,仿佛幻境:只见山幽林密,泉隐其中;黄墙黛瓦,沿坡耸立;踏上崭新的水泥路,两边尽是绿油油的菜地。往上看,大棚瓜架上,叶子透出一汪汪翠绿;往下看,竹篱吊着的豆角,嫩生生下垂过尺。往山塘方向望去,一排排槟榔芋枝叶劲遒,一垄垄菜花嫩白透黄,恰似一幅幅水彩画随意铺陈,十分养眼怡心。
这里,就是丁町共享农庄的所在地。早在庄前等我的小巫,正是我要釆访的主角。他快步上来握住我的手,寒暄几句,便介绍说,我们农庄的蔬菜基地都在富硒带上,这里高山上昼夜温差大、空气清新,再加上灌溉的都是可直接饮用的山泉水,蔬菜格外甜美!而这里的鸡鸭禽畜,也是散养的……我请小巫带路前往周边仔细看看。于是俩人一前一后,时而头顶阳光,时而脚踏阴凉,进山坳、钻大棚、探竹寮、访山潭。足迹所至,但见菜畦处处,瓜果遍布,豆荚垂绦,植被茂密。看得出,这块曾经宁谧的山地,正在发生喜人的变化。
过去,这里曾是僻远贫穷的小山村。我不禁问小巫,促成这一变化的缘由是什么?小巫转过身来,脱口而出:“那是振兴乡村的新理念在这里扎根了。不怕你见笑,我给村民编了两句顺口溜:守护绿水与青山,因地制宜做文章!”小巫笑说他现在的身份就是“职业农民”。我问他,农庄为何叫丁町?他说:丁就是人,而町字取的是字形,意思是想让村民守住这里的山田。他透露,为了建起蔬菜瓜果基地,近年来已投入不少资金,主要目的是想做大深山农业。说到这,他憨厚地笑起来。
来前我已了解到,小巫是这个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农家子弟。当年,乡亲们敲锣打鼓欢送他走出深山,年轻的小巫除了激动,还暗暗庆幸自己将在外面的世界生活了。大学毕业后,他没少闯荡过,当过律师事务所律师,后来创建公司,同时涉足房地产及餐饮服务等领域,成为民营企业的董事长。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五年前,他居然放下城市生活,回老家当农民了。
我问他,归来是为了孝敬父母,还是为了报答桑梓,抑或是难解乡愁?他说:“这些都是吧,不过这些年,在脱贫的过程中,我越发留意到人们经常提到的餐桌安全问题。”小巫说,“这个困扰人们的问题还没能很好解决。我正是看到这一点才下决心办起农庄的,宗旨就是要让绿色生态走进城市家庭,按照传统有机的方式种植各种蔬菜、精心养殖家禽,为人们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做到产品质量可追溯、生产过程可视化。一句话,要让普通大众足不出户就能享用健康、安全的生态蔬菜!”
就这样,在当地支持下,小巫创建的丁町共享农庄,于老盈山基地破土。该山海拔一千五百多米,是闽西连城县境内高峰。小巫告诉我,他把基地分成两个部分,其中一个位于老盈山脚下的下山,海拔一千一百米;另一个为黄沙瑶基地,海拔七百米上下。基地绝大部分用的是村里的荒地,确保土壤不会有农药残留。
我听着,记着,最后还是忍不住问他:“按说,你在大城市已站住脚跟,又有了事业和家庭,为何还决定回乡当一个农民?”
小巫笑道:“不错,我在职场历练过,但我毕竟是一个从深山里走出来的人,每次返乡探望父母,特别是前些年回来盖了楼房,我在家里前思后想了一番,深深感到应当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为家乡振兴做点什么。”他说,“特别是作为新一代年轻人,在社会发展中,深谙科技的魅力,因此认定要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积极推广新技术,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
“你爱人同意吗?”“我的朋友都问过这个问题!”小巫有点感慨地说,“那一次,我其实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打电话告诉还在城市工作的爱人,想征求一下她的意见。没想到,她听完我的想法和计划,完全赞同和支持!”
袅袅白云,在山间飘移。这时,有一群灰鹭,从林中腾起,飞过我们头顶。
小巫又介绍说:“其实,我最高兴的事是能看到村民脱贫。另一件就是搞起了传统有机种植,让蔬菜有了儿时的味道!”
不知不觉间,太阳西斜,天边的云朵全都镶上一道道绚丽的金边。我怀着依恋的心情告别一再挽留我的小巫,启程回城。当车在树影婆娑的山道穿行,夕光映照的绿油油植被里,时而传来清亮的蛙鸣。一想到这深山里有小巫这样的“职业农民”,我心中充满了欢喜,也看到了这翠色中闪亮的希望。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17日 08 版)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