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f.qq.com做强中国汽车业还是要脚踏实地免费黄网
百年汽车行业正孕育深刻变革。
综观眼下的全球汽车市场,随着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大行其道,汽车行业正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
与此同时,行业增速放缓、产能利用率下滑、竞争持续加剧也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尤其是新技术的持续出现和相关政策环境的不断转化更是让汽车产业来到了量变到质变的分水岭。
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的角色该如何优化?
弯道失误的概率更高
6月7日,2017全球汽车论坛在重庆举行。开幕式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表示,当下业内需要重新认识汽车产业变革的深度和广度,重新认识正在到来的新汽车时代。
他认为,新汽车时代的行业变革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汽车产品不再是单一的代步工具,已成为人类社会最大的综合性移动终端;汽车产业的边界被打破,更加开放和宽泛,传统车企向科技与服务领域转型;汽车与社会的新关系正在形成,整个社会将面临环境、安全、法律等方面的挑战,汽车成为社会产品和经济产品。
在新的汽车大变革时期,中国汽车产业又该如何由“从属者”角色转变“引领者”?
对此,王侠呼吁,“我们要摒弃‘弯道超车’的幻想。弯道是所有人的弯道,而且弯道失误的概率也更高。”
他认为,中国汽车产业要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到模式创新和核心技术同步发展,做好整合全球优势资源这篇大文章。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蔡宾认为,对于汽车产业而言,在弯道可能有更多的机会,但不能寄希望弯道超车,发展汽车产业还是要脚踏实地。未来十年,中国汽车产业将走差异化竞争道路,即突破原有发展路径,探索创造新的维度空间,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寻找和创造市场机会。
对于车企而言,如何应对差异化竞争?蔡宾认为,首先要把握用户需求,实现不同用户不同需求的定制化发展;其次,把新技术运用到汽车产品技术升级中;第三,业务模式的升级要求深刻挖掘汽车后市场的空间。
两大深刻变化正在发生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十几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汉腾汽车公司副总裁廖雄辉看来,这期间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发生了五大变化。“首先是信息的碎片化,产品的多样化,竞争对手的增多,使得信息被分割;第二是单纯走高质低价,消费者也不一定认可,导致性价比的竞争力越来越低;第三,现在汽车已不是以前单纯的代步工具,它已成为一个终端的移动工具,集生活、娱乐于一体;第四,消费者对产品更新换代的要求更快;第五,新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强大并且都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全球汽车市场表现不容乐观,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市场汽车的需求都不及预期,传统汽车产业正加速迈向电动化和智能化。与此同时,作为汽车消费市场中崛起的新势力,年轻消费者也开始呈现出更加自信与前卫的消费观念。
蔡宾表示,目前整个行业有两大深刻变化正对汽车产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一是用户结构的变化,80、90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必将影响未来汽车的产品和服务。二是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大数据、智能互联等新技术层出不穷。
德勤中国汽车项目负责人何马克认为,中国的汽车消费者越来越年轻,年轻的消费者一般忠诚度不太高,更愿意尝试新的东西,他们一般不会从始至终去购买一个品牌。他表示:“我们要去做更多的投入来推广产品,或者改变和消费者互动的方式。也许他们没用我们的汽车,但是他们可以用我们的移动服务。”
造车新势力的窗口期
近两年来,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进入者不断闯入整车制造领域,汽车产业传统的边界正在被打破,新的边界变得更加开放和宽泛。另一方面,传统车企也开始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向提供出行解决方案的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型。
为何几乎所有的造车新势力都会选择从新能源车型介入?
“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容易跃出龙门。”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林密表示,当消费者愿意接受一种新能源驱动的汽车时,他们往往并不介意选择一个新的品牌,这也就为造车新势力打开了一个窗口期。
威马汽车董事长兼CEO沈晖也认为,汽车产业未来的方向一定是电动化和智能化,具体到产品,电动车有着得天独厚的成本和环保优势,只要车企肯下功夫,可以通过差异化实现自身发展。
爱驰亿维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谷峰同样认为,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未来是光明而美好的,但新能源汽车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生产环节供应链需要强化,销售环节需要有更多创新,充电、使用、售后环节还需要完善,这些都需要新兴车企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远的视角解决问题。
有观点认为,新兴车企的进入对于传统车企来说是一种鲶鱼效应,它可以通过自身的搅动来激活传统企业的活力。
前途汽车董事长陆群对此表示反对,他认为:“新兴企业进入汽车市场并不是为了做搅动鱼塘的鲶鱼,而是要做挑战传统车企的鲨鱼。”
陆群表示,传统汽车企业并没有过时,新能源汽车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是新兴车企与传统车企之间的重要竞争领域,作为新兴汽车企业,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抓住变革的机会,在高瞻远瞩眺望未来趋势的同时,谨慎走出每一步。记者 王群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