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联防治污动真的
核心阅读
同在一条河边,若是上游把水污染了,下游就遭了殃。在赤水河贵州段,上游的毕节和下游的遵义之间,常年存在着这种关系。
如何打破河流上下游生态保护与经济利益关系不平衡的格局?从2014年开始实施的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把上下游护水的利益绑在了一起:若跨界水质不达标,上游要给下游补偿,反之,上游则享受到下游的补偿。从共饮到共护,赤水河流域水质持续向好。
“上游是茅台,下游望泸州,船到二郎滩,又该喝郎酒。”
自贵州遵义仁怀市茅台镇沿赤水河北上,到四川古蔺县二郎镇,沿途常年酒香弥漫。当地广为传唱的船歌,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这里是酱香型白酒的发源地与核心产区。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镇雄县,流经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蜿蜒约500公里,最后汇入长江。从茅台镇到二郎镇,短短40多公里的河谷,孕育了一大批名酒品牌。
名酒之地,必有佳泉。赤水河的一江净水,离不开全流域的共同守护。从2014年开始,贵州省在省内探索实施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调整相关方利益分配关系,调动上下游地区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若跨界水质不达标,上游要给下游补偿
冬天的赤水河,平缓而宁静,水流只有在撞到礁石时,才会泛起层层涟漪。毕节市七星关区清水铺镇,是赤水河进入贵州的第一个断面水质监测站所在地。从这里提取的监测数据,是评价毕节段水质状况的重要依据。
“坡下流淌赤水河,半坡人家没水喝。”41岁的彭榜华家住清水铺镇橙满园社区,在他的印象里,河里的水看得着却用不上,老乡们只能靠种点耐旱的玉米糊口。
在毕节市境内,赤水河两岸多为上千米的绵延大山,山高谷深、地貌复杂、生态脆弱,区域经济基础普遍相对薄弱。沿线一些地方为了追求发展,暴露出无序开发的苗头,若不及时踩刹车,势必会给流域生态带来严重破坏。
以前,“上游保护河水反而受穷,中下游利用河水从而富裕”。为了打破上下游生态保护与经济利益关系不平衡的格局,2014年,《贵州省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出台,在毕节市和遵义市之间,确立了一条“保护者受益、利用者补偿、污染者受罚”的原则。
“不是简单地要求下游给上游掏钱,而是一种对赌协议,完不成目标就要给对方补偿。”贵州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李斌介绍,如果跨界水质监测断面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下游遵义市向毕节市缴纳生态补偿资金;反之,则由上游毕节市向遵义市出资。获得补偿资金的一方,要将钱纳入同级赤水河流域专项资金管理,且只能用于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
为履行承诺,毕节退回或暂缓审批、否决30余项目
春节将至,清水铺镇,山间满目苍翠、枝叶间金黄点点。“好卖得很,都不用自己往外拉,城里人开车就找上了门。”一阵轰鸣声传来,彭榜华骑着摩托车从山路上钻出来,拉回满满一大筐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