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熬夜”:越熬越兴奋 越放纵越伤身体
正逢暑假,刚刚度过了期末复习考试的紧张情绪,没有了学业课程的压力,部分大学生在暑期化身“熬夜党”。他们有的越熬夜越兴奋,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就睡不着;有的通宵追剧刷手机,直至身体出现不适,影响健康。面对“熬夜党”暑期“报复性熬夜”,高校教师认为,熬夜是大学生释放焦虑情绪的“毒瘾”,应及时调整。
王贤熬夜追综艺时的场景。受访者供图
看到喜欢的内容就睡不着,越熬夜越兴奋
安徽大一女生江思译是个“追文族”,她喜欢的小说一般在半夜两点左右更新,为了及时看到最新内容,熬夜成为了她的暑期日常。除了半夜追文,她的夜生活还包括追剧、写文稿、看夜景……可谓“丰富”。
“在学校早上第一节有课,晚上熬夜较少,暑假没有这个顾虑,肯定要把之前没有熬的夜补回来。”江思译暑假每天熬夜到两点多,每晚熬夜是她“一个人的快乐”,在她的“暑假字典”里,没有“上午”这个词汇,只有“补觉”的说法。而在学校,江思译睡得相对较早,用她的话来说,这是“早上有第一节课的人的无奈”。
“开着落地窗,吹夜风看夜景是夏日一绝。”江思译笑着说。她还向记者透露,自己最晚曾熬过通宵,从看热播剧《亲爱的热爱的》到追周播剧《九州缥缈录》,从逛b站到刷微博,她敷着面膜、吃着西瓜在窗边坐到凌晨2点,直到所追的网文更新。
江思译表示,有一天晚上,看完网文后已经凌晨3点,正当她准备睡觉时,一条关于偶像的微博让她兴奋起来。“本来准备去‘爱豆’微博超话签个到就睡觉,结果惊喜掉落!”江思译说,当时在微博上看到偶像的一张西装照,拍摄角度很像婚礼现场等待新娘出场的新郎官,于是江思译便在脑海中脑补出一部关于男明星和女画家的小说。“因为越想越兴奋,一直想到天亮。”
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就兴奋地睡不着,这样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把上学期间没看的综艺、电影刷完,这是大三男生王贤熬夜时主要做的事。王贤告诉记者,他暑假熬夜是一件不自觉的事情,看到一个喜欢的综艺节目就想一次性看完,看完一部电影觉得不过瘾又想继续看。“一般熬夜到凌晨1、2点,等到实在困了也就睡了。”
王贤就读于黑龙江省某高校,上学时通常晚上11点左右睡觉,他表示,正常上学期间由于学习和工作原因,必须拥有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所以平时会强迫自己尽早休息,形成一个良性的生物钟去对待每天的学习和工作。
可一到假期,没有很紧急的工作和学习让他去对待,王贤对自己的控制就会不断松懈。“没有第二天的起床压力,熬夜追综艺、看视频等等就随之而来。”王贤坦言,自己暑假没有早起的需求,如果晚睡了,第二天补个觉就好。
暑期熬夜导致皮肤变差、精神不振、身体不适
“我感觉熬夜后皮肤明显变差了!”陈景页是集美大学学生,她表示自己从放暑假开始频繁熬夜,没有一天早于凌晨1点入睡。如此频繁的熬夜使她感觉到自己皮肤变差、瘦不下来。“皮肤保养、控制饮食,在熬夜面前仿佛都失去了作用。”
虽然天天熬夜,但回想起熬夜时光,陈景页却说不上自己具体做了什么。看看微信、刷刷微博、逛逛知乎……陈景页从一个网络社区“流浪”到另一个网络社区,在手机上消磨着自己的时间。“虽然熬夜,但是不知道具体该做什么,也静不下心来,就随机刷刷这些‘快餐’新闻。”她与记者诉说着自己的苦恼。
陈景页总觉得自己晚上的时间太少,吃完晚饭后和家人聊天、锻炼身体、处理学校事情、洗漱,做完这些便已12点。“这个时候我会觉得我太辛苦了,得犒劳自己上网玩一会。”但她也反思过,认为自己应该规律作息。
无独有偶,兰州某高校大学生李志远总觉得自己近几天打不起精神,原来也是因为连续熬夜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7月中旬,李志远从学校回到老家乌鲁木齐,连续十几天和朋友约烧烤、“开黑”打游戏。李志远表示,在学校自我约束了太长时间,尤其是刚经过期末考试周,紧张的复习任务压得他们快透不过气来,于是在学校时就早已约好回家一起吃烧烤。
“烧烤是和朋友一起买来自己动手烤的,几个人边吃边聊,再配点小酒,一起组队玩最近比较火的吃鸡手游。”李志远和朋友们的聚会一般从晚上11点开始,人越多就吃得越久。“回家的话一般是凌晨2点多,最晚的一次和8个朋友一起熬到凌晨6点,基本上就是通宵了。”
一开始李志远认为晚上熬夜后,白天美美地睡上一觉,下午睡醒后就没有什么事。直到最近,他总觉得自己打不起精神,眼袋明显,皮肤暗沉,到了饭点也吃不下东西。感受到身体不适后,李志远及时停止了熬夜,他表示自己已经没有以前那么能熬了,“以后再也不会这么长期熬夜了。”
高校教师:熬夜是释放焦虑情绪的“毒瘾”,应及时调整
广东医科大学校团委专职团干吴树高认为,“报复性熬夜”已变成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的现象。青年大学生虽然都清楚熬夜对身体带来的伤害,但他们通过熬夜,弥补了平时未被满足的需求,从而获得了快感和满足感,抵御焦虑的情绪和心理的不平衡。当他们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来抵御焦虑情绪,熬夜就成了他们释放焦虑情绪的“毒瘾”。
吴树高表示,“报复性熬夜”是一种恶性循环。由于夜晚睡眠不足,脑细胞没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导致白天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发生,大大地降低了白天做事的效率。在他看来,“报复性熬夜”事实上是一种过度补偿的行为,是在牺牲自己健康。
对于大学生暑假熬夜这一现象,吴树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有“报复性熬夜”的青年常常伴随着拖延行为,这些熬夜的青年大学生应该反思自己白天的状态。“大学生要规划好自己的时间,把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列成清单,及时发现自己的‘拖延症’,并尽快做出调整,不应该经常熬夜。”
(记者 李华锡 实习记者 蒋宇骏 陆世明)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江思译、王贤、陈景页、李志远均为化名)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