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油气能源  页岩

个论]陶短房专栏:技术进步助推“页岩油革命

  4月20日,石油巨头法国道达尔(Total)CEO布延(PatrickPouyanne)在巴黎一个会议上表示,目前在50美元/桶附近横盘的国际油价可能因美国页岩油的快速增产而“绷不住”,即便欧佩克将“冻产协议”(去年11月30日达成的旨在支撑油价的协议,将每日国总产量减少120万桶至3250万桶,期限6个月)延长至更久也无济于事。

  这并非传统石油业巨头近期首次发出针对页岩油的呼警声。所谓页岩油,指从油页岩中提炼的石油。泛指意义上的“页岩油”并非什么新技术,事实上从油页岩中提取石油的历史远早于油井开采,有记载最早的石油开发———中国陕北延川11世纪开发的“石脂”,实际上就是页岩油,14世纪兴起的矿物油产业,19世纪30-40年代兴起的“灯油”产业,开发的也同样是页岩油。这种页岩油采用“地上干馏法”即人工加热加氢,从油页岩中提炼,技术难度实际上低于油井开采(后者直到19世纪后半叶才成熟),但成本高(沙特轻质油每桶成本约8美元,而采用外部注入热气法提炼的阿尔伯特油砂油,每桶成本45-55美元,是沙特轻质油的5-7倍),市场尤其国际市场竞争力差,因此虽曾在战争年代作为应急广为普及,但在和平时期却不足以构成对传统石油业的严重。

  美国的页岩油又称“致密油”。和传统油页岩开发不同,“致密油”是在复杂、破碎的页岩层开发页岩油和页岩气,技术难度大(否则以其分布之广,也不至于到了21世纪才实现商业开发),美国最初只有少数企业掌握这项技术,而其他国家更迟迟不得其门而入。很显然,如此单薄的产业阵势,是远不足与从“石油战争”中摸爬滚打过来、阵容的欧佩克“经制之师”相抗衡的。

  同样,由于技术尚处于成熟前期,加上产业规模有限和其他一些原因,2014年巴肯盆地“致密油”,平均成本竟高达65.60美元/桶,比普通油页岩开采成本还高,尽管当时全球油价稳定在120-150美元/桶的高位区间,大多数风投仍愿意押宝“页岩油气”(对页岩油、页岩气产业不太科学但很流行的称呼),但明眼人不难看出其盈亏平衡的脆弱性。

  欧佩克———或干脆说沙特正是看准了“致密油”的这两大瓶颈,才自2016年下半年起了石油价格战,任由油价从百美元一跌至30美元以下,试图借欧佩克的集团垄断和价格权,将襁褓中的美国“致密油”产业于初创。

  这一策略最初收效明显:在成本和市场双重压力下,曾是风投宠儿的“致密油”产业突然资金寒流,资金断链加上成本不堪重负,让(ContinentalResources)、海斯(Hess)、雪佛龙(Chevron)、切萨皮克(CHK)等几大巴肯盆地“致密油”开发巨头不得不采取封存开采面、控制探矿投入、冻结土地并购等办法收缩阵线,力图熬过由欧佩克一手制造的“人造冬天”。

  当时不少分析家预期,欧佩克将成为最后的赢家,理由是伊朗核问题解决会导致原本被“”的伊朗石油出口喷薄而出,从而进一步压低油价,让“致密油”开发和生产更加无利可图。

  然而这些分析家忽略了两个问题:首先,欧佩克增产压价的始作俑者沙特及其海湾“海合会”盟国,自身经济结构十分畸形,对原油出口的依赖度极高,长期维持低油价对美国经济的有限,对它们的经济却可能构成更严重的打击,正所谓“杀敌一百、自损一千”,注定难以持久;其次,它们低估了“致密油”技术的进步和普及速度,去年年中,巴肯“致密油”平均成本已降至40美元/桶左右,去年12月更降至29.44美元/桶的历史新低,已大大优于普通页岩油的成本,而“致密油”开发的普及和扩散速度,也随着一些国家不惜工本地通过并购、技术交流和自研加以提高,而迅速步入快车道。

  在这种情况下,去年下半年起金融机构已悄然扩大对“致密油”开发商的支持,2016年一季度末,银行提供给“致密油”开发商的信贷总额为289亿美元,年底已反弹至303亿美元。

  3月“剑桥能源周”活动期间,各大美国“致密油”企业纷纷公布了增产和追加投入计划,而这一计划实际上早已开始实施:巴肯盆地2016年和“致密油”产业有关的土地并购总金额高达280亿美元,是2015年的3倍有余。不但重启一度封存的巴肯作业面,还开始向俄克拉荷马等新地盘扩张,雪佛龙则计划至2020年“致密油”增产20%。

  如果巴西、中国等“致密油”储量领先的国家进一步加入战团,欧佩克“只手遮天”的底气将更加虚弱,也难怪石油创始人兼CEO哈默(HaroldHamm)上月得意“现在有一点和欧佩克分庭抗礼的小感觉了”。

  5月25日,欧佩克将在奥地利维也纳开会,讨论是否延长“冻产保价”协议,但目前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间、欧佩克产油国内部,对此尚莫衷一是。

  “库存太多了,即便欧佩克将冻产保价协议延长也没大用”,道达尔的布延如是预言。照他的看法,欧佩克需要延长并维持当前冻产保价措施18-24个月,才有望实现供需平衡。

  甚至这种看法也被一些分析家认为“过于乐观”———谁知道在这18-24个月里,技术的普及和进步,就不会促使“致密油”商业的门槛更低、单位成本更经济、“入门”国家更多?固然,那些大国仍然难以摆脱石油进口,“致密油”也不太可能在国际出口市场对传统轻质油构成实质性冲击,但对于那些“致密油”生产国而言,国产“致密油”多一桶,他们所需从国际市场上购买的原油就少一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