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璐:好电影需讲好时代与人的故事
第41届开罗国际电影节11月29日在开罗闭幕。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部影片参与本届电影节。创始于1976年的开罗国际电影节是非洲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也是非洲唯一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在全球范围内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中国知名女演员秦海璐受电影节组委会邀请,出任本届开罗国际电影节的评委,这是秦海璐继上海国际电影节之后再次担任国际A类电影节评委,也是评委阵容中唯一的华人女性电影人。在电影节期间,秦海璐就电影国际合作、中国电影如何更好走出去、中国演员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等话题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谈中国电影如何更好走出去:故事需有情感认同和激发民族自豪感
近日,入选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32部动画片初选名单公布,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赫然在列,中国电影“走出去”成为热点话题。
针对这个话题,秦海璐认为,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电影更好“走出去”的关键所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在她看来,首先需要讲出认同感,让大众在情感上认同或在思想上共鸣,在认同的基础上,其次需要讲出民族自豪感,让国人振奋,让世人羡慕。“从历史上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人类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而现在,中国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国际地位显著增强,讲民族自豪感的故事恰逢其时,讲现代人的民族自豪感故事更是极有必要。”她说。
谈及中国电影在世界市场的优势和劣势,秦海璐认为,中国电影素材之丰富是很多国家无法比拟的。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文化多元,可以讲的故事有很多,可以讲人、讲事、讲文化、讲民族、讲美食、讲时代发展等方方面面,这是中国电影最大的优势。而劣势在于能激发共情和讲述大爱的作品少了点。电影作品需要有世界语言的共通性才能受国际市场青睐,所以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富有大爱,更宏大叙事的作品诞生,而不只是纯粹的个人情感的抒发。“在我看来,中国电影在‘以小’上做的非常好,但在‘见大’上仍有欠缺,很多时候都是为了见大而见大。今后不妨换个角度试试‘以大见小’,或许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她坦言。
说到自己对电影的偏好,秦海璐说:“就我个人而言,人文关怀类的电影是更能触动我的。人文关怀就是一种大爱,这种人文关怀生发于某一种时局,某一种特定环境,通俗地来说就是希望能看到更多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小人物影响世界的故事,透过小人物看到世间百态,从而引发社会的反思和警醒。这样的艺术作品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作为本届电影节的评委,她平均每天需要看3、4部电影,在中东各国的众多电影作品中,她看到战争、纷争等时局变化给人们生存状态带来的变化,看着这些众生相的反应,深受触动。“透过这些艺术作品,真的是会祈祷世界和平的,如果不是通过这些作品,和平世界里的人又如何能够懂得他人的苦难,这样的作品是发人深省的。”秦海璐这样告诉记者。
谈电影国际合作:需搭建起能够合作的桥梁和机制
在电影节采访过程中,有多位埃及导演、电影制作人向记者表达了想和中国电影人合作的强烈愿望。埃及知名导演哈马德?舒沙告诉记者:“一直想去中国拍一部有关中国的电影,希望能在本次电影节中找到中国电影人,双方就合作事宜展开洽谈,我认为中国这个神秘的国度一定能激发我创作的灵感。”埃及电影导演、制作人穆罕穆德·索利曼也表示,埃中两国都拥有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都为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为了两国文明更好地交流互鉴,希望能与中国电影人深入对话,探讨未来进一步合作的方式。
诚如哈马德和穆罕默德所言,秦海璐告诉记者:“每次参加国际电影节都会和来自各国的电影人展开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在与他们的对话中,我发现,他们其实非常渴望与中国合作,但苦于不知道如何与我们合作。在这次电影节上,就有一位埃及作家送了我四本书并希望我能帮忙联系中国的出版社,让他的书能够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同样也有不少中国的公司向我表达了明年想来参加开罗国际电影节的想法,他们也想向中东、非洲市场输出中国影片。其实双方都有合作意愿,但却缺乏沟通机制。”
“这就需要中国搭建起能够合作的桥梁和机制,依托官方、企业、民间团体等多种渠道,展开影视文化交流,创新国际合作模式、从而畅通合作渠道,增进彼此了解,形成良好互动,推动项目落实。”她建议。
谈如何提高中国演员的核心竞争力:慢下来 走心诠释角色
作为资深演员,谈及提高中国演员的核心竞争力,秦海璐认为,在高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中,中国演员需要慢下来,真正沉下心打磨角色,走心地去讲现代中国的故事,去诠释现代中国人的故事,当然这也需要行业的发展做配合。
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从胶片到数字,电影产业的发展进步始终贯穿着科技、艺术的交融与革新,各种电影表现形式层出不穷,这也对电影的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媒体报道,2016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银幕数量最多的国家;在电影制作数量方面,我国稳居全球第三位,2018年我国共生产各类影片1082部。
“那么在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快就成了第一要务,三个月拍一部剧成为正常现象,但我觉得作为演员,作为创作者,不能放低标准来配合数量的增长。精品需要慢慢打磨,慢工出细活就是这个道理。”秦海璐说。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人们被高速发展的时代裹挟着,短平快省的速食文化带来的副产品是在各种诱惑前人心的浮躁,能沉下心来慢慢钻研一件事,己成为一种奢侈。秦海璐对演员“慢下来,沉下心”的提醒或许也适合中国的其他行业。此时,记者想起一位采访对象说过的话,许多东西是昙花一现的热闹,最终时间会优胜劣汰,给出答案。所以不要争一夕之短长。这也正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反思的问题。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