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追求复制速度 “呆萝卜”生鲜电商陷关店潮
原标题:生鲜电商,“游泳”之前先“健身”
社区生鲜电商“呆萝卜”近日陷入关店潮,引起广泛关注。买菜是消费者的一种刚需,其背后代表着巨大的天然流量,因此生鲜领域被认为是电商行业的最后一片“蓝海”。近年来投身其中者众,但黯然退场者也为数不少,如何实现盈利成为行业的一大痛点。
“11月22日上午,我还在‘呆萝卜’APP上下单买了一把菠菜,下午微信群里就通知,取不到货了。充了钱的顾客,赶紧到门店登记,过期不候。”南京市建邺区中海塞纳丽舍居民刘晓没想到,自己天天光顾的“呆萝卜”说关就关了。60岁的刘晓经常光顾“呆萝卜”万达华府店,每天早上到“呆萝卜”排队取菜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在她看来,“呆萝卜”价格便宜,取菜方便,虽然有时候菜没有那么新鲜,但与周边菜场比,性价比高。
记者26日上午再次来到这家小店,只见店门紧闭,门上贴着两张告示,一张是来自“呆萝卜”的《关于近期员工薪资发放的说明》,表示由于经营不善导致资金紧张,公司经营受到重大影响。“呆萝卜”将尽最大努力完成资产变现,给大家发放薪资。另一张告示表明,“呆萝卜”将努力寻求解决方案,筹措资金,渡过难关。
“呆萝卜”关店的事已发生了几天,但是仍有不少市民前来讨说法。就在记者采访时,62岁的居民张洪来到这家小店门口。“今年四五月份,我在‘呆萝卜’充了5000元,送了1800元,现在还剩下3000多元没用完,今天来一看,商家门上连电话都没有,找谁要钱去?”张洪拍门喊了数分钟,无人应答。
据“呆萝卜”公告称,此次危机主要因扩张过快而融资步伐没能同步跟进和信息不对称所致。据了解,在官方证实出现资金链问题、陷入经营困难局面之前,自7月13日宣布获得6.3亿元A轮系列融资之后,“呆萝卜”再无新融资消息传出。
盲目“烧钱”等于饮鸩止渴,很容易走上共享单车的老路。“当初做团购业务时,我们在江苏市场开局异常艰难,市场上融资成功的竞争对手包括‘呆萝卜’异常疯狂火速前进。”阿里的一位业内人士称,“我们那时总在自我怀疑:他们怎么跑得这么快?我们遇到的问题他们没有吗?如今再看,可能只是疯狂的资本涌入掩盖了经营模式本身,当资本之水枯竭,裸泳者一一浮现。”
遭遇困境的生鲜电商,并非“呆萝卜”一家。在距离这家“呆萝卜”约100米的地方,之前也有一家红火的生鲜店——“云厨一站”。现在,这家店面仅剩牌子没有摘下。店铺装修工人告诉记者,这里将开张一家面馆。这家店之前颇受周边小区居民欢迎,靠充值模式吸引不少人,而持有充值卡的人,现在只能去其他连锁店消费。在南京建邺区的“云厨一站”嘉陵江东街店,记者看到,充值模式还在继续。
今年宣告退场的还有“鲜生友请”。这家起源于杭州的社区生鲜品牌被接连曝出拖欠工资、资金链断裂等问题,随后宣告终结。背后的原因同样是其发展过于快速,导致资金链和供应链紧张。2017年到2018年,“鲜生友请”开设130多家门店,而今年前4月只开出3家店。
实际上,社区生鲜这门生意虽诱人,但做起来十分不易。对于生鲜领域而言,按照行业内标准计算,生产损耗费用占10%-15%,物料包材费用1.5%-2%,配送费3%-5%,综合费用14.5%-22%之间。相关报告显示,目前全国社区生鲜行业依然处于发展初级阶段,门店数超过300家的头部企业仅占3%。在被调研企业中,47%的社区生鲜企业毛利率在20%以内,毛利率超过30%的企业只占到10%。
融资后过于追求复制速度,是“跌跟头”的主要原因。拿“呆萝卜”来说,融资后采取相对激进的扩张方式,快速进入19个城市,门店数量超过1000家。在南京市场,其门店数量也曾超过100家。电子商务专家曹磊分析认为,事实证明,做生鲜,力图补贴拼价格、烧流量的企业,在资本退潮后,往往难以持续。一般来讲,要快速复制,通常都会走低价路线,通过低价迅速培养消费习惯,如果走服务溢价、品牌溢价路线,复制发展周期则会相对比较长。
生鲜行业重投入且盈利期漫长,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社区生鲜电商来说,稳健可能更重要。在业内人士看来,生鲜行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技术的竞争,即用技术的方式解决物流问题、仓储问题,把时间缩到最短,把仓储量缩到最少,把损耗缩到最小,用最快方式把生鲜送到消费者手里。就拿到店自提模式来说,自提网点建设有三大要求,一是距离消费者要近,方便自提与消费;二是布局要密,降低仓储与运输成本;三是门店除了履约功能外,有更多的增值服务,以带动关联销售,弥补生鲜商品的低毛利问题。一次性满足这三个要求,并不容易。(宋晓华 许海燕)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