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康复会所助患者重返社会
“一台简单的复印机曾让我紧张得满头大汗,现在我不仅能轻松独立操作,而且还把它成了我的‘饭碗’。”精神障碍人士杨雨(化名)分享了自己在长沙心翼会所学会一技之长重新回归社会的故事,会所的康复学习让他成了湖南长沙市第三福利院办公室文员,重新找回了信心。
精神障碍患者康复难
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疾病。截至2018年,我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已达581万,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5成,就诊率则更低,近年来,可以说大部分精神病患者得不到系统、全面、针对性的治疗。一些重症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其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给患者、患者家属及政府部门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前,由于医疗条件和经济水平的制约,大多数患者不能住院治疗,只能待在家中作维持性调节。因不能坚持服药或因家庭环境的不良刺激,导致患者病情的复发和加重。因此,湖南省高度重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通过患者康复管理和救治救助保障,形成了药物救助、会所康复、院所联盟的社区精神康复模式,基本建立起以家庭为基础,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需求。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近日,在全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推进会上,湖南省民政厅推介了具有“湖南特色”的会所康复模式。
打造会所康复模式
作为会所康复模式的代表之一,成立于2007年的长沙心翼会所,致力于以“会所模式”为康复期精神障碍人士提供成人社区康复支持,帮助其重获友谊、重投家庭、再获教育和工作机会。
在会所里,精神障碍人士被尊称为会员,为了帮助会员走向社会,会所的办公场地仿效现代化办公场所,设有教育资源部、就业资源部、生活资源部、发展资源部,会员在不同部门担当不同的职务,与会所职员并肩工作,为会员增强职业技能和社交技巧,帮助会员增强自信心。会所服务内容个性化,对会员进行全面评估,根据其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做学习科目、就业计划、活动形式,让会员轻松快乐康复。
“经过一段时间的会所工作,我学会了怎样去面对人和事,去有条不紊地处理工作上的事情,我还会到生活资源部去帮厨,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学会了择菜、切菜和炒菜,在家中帮助父母做饭,让家人倍感欣慰。”会员李胜对记者说。
帮助“会员”重返社会
近年来,湖南省大力推行这种会所康复模式。依托长沙心翼会所建立湖南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孵化基地,打造服务团队,建立体系,对全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进行技术指导。
“最终目的是帮助会员重返社会,一旦会员表现出就业渴望,我们会通过过渡就业、小组就业、辅助就业和独立就业计划,使会员从事有薪酬的工作,并提供书写简历、模拟面试、协助申请及辅导等。”会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据了解,目前已在服务点服务会员13700人次,服务内容既包括生活自理、心理辅导、精神慰藉、康复教育、社交技能等日常能力训练,也包括厨艺、保洁、电脑等方面的职业技能训练,同时实行引导,会所联系相关企业,为会员提供过渡性就业岗位,从康复治疗向就业逐步过渡,在过渡就业中巩固治疗成果。仅长沙心翼会所累计实现辅助就业55人,过渡就业129人,独立就业179人, 小组就业147人。(记者 李馨)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