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油气能源  页岩

破译茅台密码——茅台砾岩

破译茅台密码——茅台砾岩

  一位贵州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天下太平,贵州似乎不足为道,而在多事之秋,它的地位便被抬升起来。”抗战时期就是这样一个“多事之秋”。由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相继失守,整个中国就剩下西南、西北两个边远的地区。位于西南的贵州从一个偏僻的山区,一跃成为了民族复兴的重要根据地。也是这样一个“多事之秋”,竟无意间破译了黔北大山深处茅台酒神秘千年的密码。而破译它的人是地质学家李四光。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进攻上海,逼近杭州,浙江大学全体师生离开杭州,横穿6省,途经2600多公里,历时两年半的时间,最终于1940年2月将校址西迁到了遵义湄潭县。因其西迁的路线与红军长征部分路线基本吻合,而落脚点又都是对中国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因此浙大西迁被人们称为“文军长征”。

  这时,各路知识精英荟萃黔地,在云贵高原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形成了令人惊异且影响深远的贵州文化现象。当时中央地质调查所也西迁到了贵州,地质学家李四光对贵州进行实地考察后,认为贵州的地质地貌与世界石油产地中东的构造差不多,具有生油条件。因此他迫切想在贵州找到石油,对这块宝地很感兴趣,但对茅台酒并不关注。

  一次,浙大教授、著名画家丰子恺拿出一瓶珍藏多年的茅台酒宴请李四光等几位好友。李四光端起酒杯抿了一口茅台酒,顿时一股清流浸透心田,这位风华正茂的地质学家就像发现新的地质构造一样惊奇,思路一下子转移到了茅台酒上来。他详细问及这酒的情况,正巧在场的几位好友都是浙地研究方面的教授,来到贵州后,对黔北的物产资源以及“酒文化”很感兴趣,特别是对茅台酒还做了大量研究调查,因此向李四光介绍了茅台酒的特征和酿造的神秘之处。李四光听得十分认真,开始对茅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之后不久,李四光带着好奇从遵义步行来到茅台镇。一到茅台,他发现大街小巷飘来阵阵酒香,两岸高山夹峙,峭壁陡立,河中载盐的木船云集,河水缓缓而行。考察中,他便发现这里的土壤呈独特的绛红色,更让他惊讶的是发现一种特殊的岩层,由无数的鹅卵石均匀地胶结在一起,构成的坚硬岩石。他用锤子敲,借来铁锤砸,可都无济于事。最后,只能像蚂蚁啃骨头一样一点点刨开土壤,历尽千辛,终于采集到为数不多的标本。

  李四光兴奋带回标本,立即着手化验分析,最终通过他的研究证实这种岩层不仅有空隙,能透气,还可以过滤出无毒无菌的沙滤水。他发现这样独特的岩层给茅台酒的酿造提供了特殊的水源,也破译了茅台酒之所以如此醇香的密码。

  但是这种岩层叫什么名字呢?李四光查阅了古今中外的地质资料,拿着标本对照,一连几个通宵达旦。看到丈夫伏案的背影,妻子十分心疼,但她知道从小就对石头感兴趣的李四光,无论是日本学造船,或是英国学采矿,到最后确定以地质学为终身事业,完全凭的都是自己这份勤奋努力。对此,妻子十分同情和理解,但她也无法安然入睡,对李四光说道:“你既然查找不到这种岩层的名字,这种岩层又是在茅台发现的,何不就以它命名呢?”李四光茅塞顿开,对,就叫它茅台砾岩。从此,“茅台砾岩”横空出世,揭开了茅台酒神秘千年的面纱,并传为中国地质学中的佳话。

  在抗战的残酷岁月里,身为大后方的贵州虽然并不能幸免于侵略军飞机的轰炸,但在当时的中国,这是一处相对宁静的所在。让李四光这样的科技人才创造出了影响深远的科研成果,也为穷乡僻壤的黔北山区,播下了现代科学文明的种子。尽管岁月已经远去,故事也已成为历史,但茅台永远铭记他,而“茅台砾岩”,这四个字,也将永载史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砾岩是什么岩石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