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油气能源  页岩

“页岩革命”冲击波

“页岩革命”冲击波

  回顾已经过去的20世纪,我们很容易被科技重塑世界的巨大能量所震撼。“科技改变世界”,但新技术出现之初,却往往会被很多人所争议,甚至被偏见所忽视,这其中也不乏那些位高权重的家和亿万资产的企业家。在能源领域中,这种现象似乎更加明显。因为

  ,能源牵涉面广泛,对国家具有重大安全和战略意义。每当在这一领域出现颠覆性的新技术时,总是伴随争议及利益壁垒背后的偏见。

  时下,伴随着水力压裂技术和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出现和成熟,北美兴起了一场页岩革命,改变了美国的能源供给结构,也因此冲击了全球能源格局。水力压裂技术通过混合了沙子和化学物质的水注入岩石,将岩石压裂,使得其中原本无法获得的石油或天然气(石油本身就是各种非固体碳氢化合物的总和,其中包括各种油、天然气、丙烷和各种石油的前体等,为了表述方便笔者将所谓的页岩气和页岩油革命,统称为页岩革命)能释放出来。而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更是集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地下目标的图像更清晰、位置预测更可靠。

  前者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后者更像是一部精密的X光机,两者的结合使得过去分散在泥岩或页岩层中,且不具备经济开采价值的油气资源可以被开采出来。事实上,这两种技术都非新技术,但两者的组合却成就了这场革命。

  早在1981年美国第一口页岩气井就已压裂成功,但当时水力压裂技术只是一项实验性技术,同大多数新技术诞生之初一样,并没有被认可。美国《大西洋月刊》杂志的资深科学编辑查尔斯·曼曾在其文章中透露,早在12年前他就曾在采访中得知了这一技术,但当他询问当时油气领域那些所谓的权威学者时,他们都表现出不屑和嘲笑的态度。

  2009年,页岩气开采技术被评为世界石油科技十大进展之一,很多国家也选择了在页岩气领域跟进,但直至今日这场页岩革命背后依然充满了质疑,一些业内人士甚至称其为一场阴谋。

  质疑在任何一项新技术的诞生之初都是正常的,因为新技术的出现总是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及与生俱来的缺陷。例如,汽车在诞生之初被称为“无马马车”(Horselesscarriage)。这种烧油的“马车”噪音巨大,速度缓慢,在上流社会的绅士看来,马车尾部排出的黑烟也很不卫生。当时几乎没什么人认为这种马车会有未来。但经过一系列技术改进,汽车无论在速度还是续航力上都远远超越马车,成为主流交通工具,直至今日。

  时下,页岩气开采技术也遭遇种种质疑,归结起来主要有二:一是开采的实际成本,二是环保性,而前者成为质疑者最大的担忧。

  今年5月初,美国页岩气革命的领导者切萨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Energy)发布了公司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公司的业绩从上年同期的净亏损7100万美元,转为净盈利1500万美元。尽管财报好看,但公司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变卖公司资产,切萨皮克不仅卖掉了部分资源区块,还把两栋办公大楼卖掉了,此外公司还大力削减行政运营成本,以及将生产重心从低气价的页岩气转向价格更高的页岩油领域。

  切萨皮克能源公司的窘境代表了美国大多数页岩气生产商的处境,这里不仅仅包括那些在页岩气领域耕耘许久的大量中小型公司,而且也包括类似埃克森美孚这样的石油巨头。为此,他们都采取了与切萨皮克类似的做法从页岩气转向页岩油。正因如此,最近我们才看到美国页岩油产量突增冲击国际原油贸易体系的种种报道。

  基于页岩气产业的颓势,从去年下半年至今,《纽约时报》和《外交政策》等美国主流媒体和专业咨询公司先后对页岩气产业提出了质疑,更有甚者将页岩气产业比作美国下一个“两房危机”。在质疑者看来,美国页岩气产业的兴起得益于国际资本的大规模进入,但资本的进入却掩盖了页岩气产业中产量递减率(declinerate)这一最大问题。为了维持产量,开发商只能不停转新井来进行补充,高昂的转井费用使得页岩气的开发成本高涨。尽管如此,由于前期复杂的融资合约,很多页岩气公司必须咬牙继续生产。

  此前维系页岩气投资方的动力是一场对于页岩气财富的幻梦,但在不成功的商业回报现状面前,资本不可能永远持续投入。像泡沫一样的幻梦一旦被戳破,为数众多的页岩气公司会因现金流断裂而倒闭,其遗留债务或许将形成洪水猛兽一般的金融危机。

  据统计,自2009年至2011年,北美油气上游业务的经营现金流接近2200亿美元,而同期的资本投入则上升到了3500亿美元,接近2/5的资本投入来自于北美以外的地区和石油以外的行业。在这背后,近几年中国投向美国页岩气、页岩油的资本超过了300亿美元,成为美国非常规油气的最大投资国之一。

  随着国际媒体对页岩气产业的质疑,以及中国石油企业试图进入北美开始收购页岩气资产,国内一些页岩气的激烈反对者将这一产业看作是“美国试图让中国接盘的阴谋”,直到今天这种“阴谋论”依然泛滥在公共空间。我并不否认质疑者指出的风险,但却否定这是一场阴谋。在这里,似乎只有重新温习采掘业发展的历史,才会对“阴谋”有不同的解读。

  在历史上,采掘业始终是一个充满巨大波动性的行业,其根源在于矿业投资的长期性。当需求推高矿产品价格,供给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做出反应。事实上,页岩气的起步正是基于2000年以来美国不断走高的天然气价格所致,令人咋舌的利润空间吸引各色人等涌入,供给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只占天然气总产量的1%,但到了2012年却猛增到了37%,导致美国天然气价格大幅下跌。

  在这种需求和供给交替轮换的逻辑下,与其说页岩气是场阴谋,不如说阴谋论是缺少商业常识的不智判断。事实上,造成北美页岩气开发商处境艰难的原因,并不单纯是成本的问题,也是美国天然气价格极其低廉所造成的。目前美国国内天然气价格远远低于国际天然气价格,已降至欧洲进口液化天然气价格的三分之一左右,同时是亚洲液化天然气价格的四分之一。

  在全球天然气市场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未来全球天然气需求更加庞大的背景下,这一价格已经完全背离了其价值本位。如果随着美国逐步解禁天然气出口,其国内天然气价格上升到合理水平,页岩气开发商不会像今天一样孱弱不堪。5月初,奥巴马已经明确表示,到2020年美国可能会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这是一个美国页岩气出口解禁的强烈信号。

  一旦页岩油气涌入全球市场,不仅会激发页岩革命在全球更广阔的地区发酵,也将深刻撼动一个由传统油气领域把持下的固化世界。尽管目前页岩油气开采技术还不完善、不成熟,但却昭示出巨大的颠覆性能量。页岩革命为未来油气生产开拓了更为广阔的领域,使得油气成为更加丰富且分布更加均匀的资源,这不仅将撼动常规油气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将冲击全球固有的能源经济和版图。

  要了解页岩革命究竟改变了什么,必须先了解人类社会到底因石油而发生了什么改变。毕生都在研究石油工业历史的剑桥能源研究会主席丹尼尔·耶金将20世纪之后的世界形容为“烃化社会”(烃是碳氢化合物的简称,这里泛指油气),也将人称为“烃化人”。

  石油在诞生之初,主要被提炼成煤油用于照明,甚至美国人学习印第安人把石油直接当作药物。但是随后燃油发动机技术的出现和成熟,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日后和国民经济运行更加紧密的契合,彻底改变了石油作为纯粹商品的特性。而这一切的改变,都始于温斯特·丘吉尔。

  20世纪初,随着石油被提炼成为燃料油,逐渐展现出巨大的经济优势。石油相比煤炭或木材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Energydensity,指在一定的空间或质量物质中储存能量的大小),这也意味着更高的效率。丘吉尔显然注意到了石油所展现出的巨大军事意义,他试图用石油重新武装英国皇家海军。当时很多国家在接受把石油这种黑色液体作为军事燃料的态度上都是嗤之以鼻,原因在于石油在地理上没有煤炭分布均匀,无法将其控制权牢牢握在手中,战时无法保障石油的稳定供应。

  尽管石油最初遭受冷遇,但人类能源演化的历史并没有被偏见所绑架。经过丘吉尔力排众议,英国皇家海军率先用石油替代了煤炭,同时也决定控股英国石油公司(前期被称为英伊石油公司)。英国舰队最终获得了石油的优势,并在此帮助下赢得了日德兰海战的胜利,由此也奠定了石油的主导地位。

  随着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到工业国家的日常经济生活之中,石油也从最初单纯的国家军事安全被复杂了,被上升到经济稳定的重大战略安全层面。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页岩革命正是由于三次石油危机所产生的高油价效应,拖累了美国经济后,才启动的“能源独立计划”。

  石油是如此重要,而石油其自身的有限性、相对的不可替代性和集中性加剧了世界各国对石油的控制和争夺,也加剧了石油背后的国家操控性。

  石油的有限性从来都是一个有很大争议的话题,因为至今石油生成的机理还存在很大的争议。目前,有无机生成理论和有机生成理论两种。如果按后者而言,石油确实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产量总会经历一个增长—顶点—衰落的“钟形曲线”。因此,美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哈伯特(Hubbert)提出了石油峰值理论。但若按前者而言,石油却是一种永不枯竭的化石能源。无论哪种理论更占上风,只要油气工业中仍然提及“储量”这一概念,油气资源也只会被认为是有限的资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页岩革命是什么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