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化验指标(煤的各项检测指标)
2019年以来,随着煤炭行业先进产能释放,行业供给趋于宽松,煤炭价格呈持续下降趋势。2020年1-4月,疫情影响下,煤炭行业下游需求萎缩,煤炭价格出现明显下降,煤炭行业盈利延续2019年的下滑走势,同时行业杠杆率有所提升。近一年来,煤炭行业政策集中在供给侧优化产能结构和促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方面,未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煤炭行业巩固去产能成果,优化行业竞争格局,提高行业发展质量。
从储量方面看,世界煤炭储量十分丰富,居各能源之首,2019年全球煤探明储量为1069636百万吨,其中亚太地区煤探明储量为456813百万吨;北美煤探明储量为257330百万吨;独联体煤探明储量为190655百万吨;欧洲煤探明储量为135109百万吨;中东和非洲煤探明储量为16040百万吨;中南美煤探明储量为13689百万吨。
2020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达1074108百万吨,较2019年增加了4472百万吨,同比增长0.42%。就资源分布区域而言,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全球共有两大煤炭分布带条横贯亚欧大陆,从西欧经北亚,一直延伸到我国华北地区;另一条呈东西向贯穿于北美洲中部,包括了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多数煤田,南半球的煤炭资源多分布在温带地区,如澳大利亚、南美洲的博茨瓦纳和非洲南部。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的化石能源,总体而言,全球煤炭资源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美国、俄罗斯联邦、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德国、印度尼西亚、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等国,2020年美国煤炭探明储量达248941百万吨,全球排名第一;俄罗斯联邦煤炭探明储量达162166百万吨,全球排名第二;澳大利亚煤炭探明储量达150227百万吨,全球排名第三;中国煤炭探明储量达143197百万吨,全球排名第四;印度煤炭探明储量达111052百万吨,全球排名第五。
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高,煤炭安全开采能力显著提升。这离不开煤炭开采技术的进步,但同时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煤炭资源勘探与地质保障水平有待提高,智慧矿山建设及安全开采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煤矿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问题严峻等等。
同时,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差异大,极薄煤层与特厚煤层、近水平与急倾斜煤层广泛分布。晋陕内蒙古宁甘地区资源储量丰富、开采条件相对简单,但生态环境脆弱;华东地区煤质优良、煤层较稳定,已转入深部开采;东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威胁严重;华南地区煤层不稳定、构造复杂,突出矿井占全国突出矿井总数的79.7%、热害问题突出;新疆青海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保水采煤问题严重,冻土区域煤炭开发难度大。
要全面推进煤炭安全精准开采。要落实相关部署,将煤炭安全精准开采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编制专项规划;建立健全煤炭智能开采标准规范和政策机制,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规模和结构,提升质量和效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最具优势的创新元素,布局建设新能源国家实验室,聚焦煤炭绿色智能开发、煤炭清洁高效燃烧及污染防控、现代煤化工及高效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研发。
同时深化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发展,打造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合一的产业生态。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煤炭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强政策、项目、财税和资金支持及引导,集成创新资源,发挥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等行业组织作用,打造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创新技术转化—成熟技术应用推广贯通的创新体系。
以矿震灾害程度及治理能力核定产能来说,随着浅部资源逐渐枯竭,深部煤炭开采瓦斯、冲击地压等灾害耦合,成灾机理复杂,防治愈加困难。
深部资源将是今后我国重要的煤炭后备资源。目前,全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57万亿吨,其中1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总量为2.62万亿吨,已采储量约占70%;
53%的已探明煤炭资源埋深在1000米至2000米之间。我国煤矿开采平均深度正在以每年8米到12米的速度增加,中东部地区平均开采深度甚至以每年10米到25米的速度向深部延伸。
深部开采诱发更强矿震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截至2020年12月,我国仍有132座在产的矿震灾害矿井,分布在全国20个省份,产能4亿吨/年,约占全国煤矿总产能的10%。另外,我国还存在许多已有矿震显现,但未被纳入矿震灾害管理的矿井。
煤矿矿震灾害造成井下采掘空间破坏、设备损伤以及人员伤亡,诱发矿井瓦斯、水害等次生灾害。强烈的矿震灾害还会造成地表建筑剧烈震动甚至损坏,威胁到矿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如何能够减少矿震:
一是将煤矿矿震灾害程度及治理能力作为核定煤矿产能的决定因素之一,矿震灾害治理不达标一票否决,科学核定新建矿井产能,降低矿震风险较大的已建矿井的开采强度。
二是进一步提升并完善矿井设计政策标准,健全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规范矿井设计、采掘、接续、开采布局,从源头上避免不当的设计及不合理采掘顺序造成的矿震灾害。
三是加强矿震灾害防治科技创新和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国家科研项目和平台支持力度,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突破并掌握矿震灾害智能监控、风险预警、应急救援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开展示范工程建设,推进技术装备工程化应用;支持高校布局建设相关学科专业,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为矿震灾害防治提供人才支撑。
从国家能源资源开发利用角度看,直接关闭退役矿井,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国有资产损失,还有可能诱发后续的安全、环境等问题。
2020年,一些地区的关闭煤矿在回撤设备时发生事故。事故教训是惨痛的,但也具有一定代表性,以前在生产矿井的部分停产区域也发生过类似事故。关闭矿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最后实施关闭阶段,其安全防控难度甚至比正常生产矿井还要大。
矿井关闭期间或者再次开发过程都可能涉及巷道坍塌、岩壁垮落、有毒有害气体集聚、储水层突漏等一系列特殊的安全问题,可能引起爆炸或人员中毒、窒息,导致井下采掘空间破坏、设备损伤、人员伤亡。
因此,煤矿从决定关闭开始,就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制度要求,制定完整的方案和措施,实施精准管理,安全有序关闭。
选购冰箱的规格应根据自己家的需要,不要买过大的冰箱。三口或四口之家可考虑选购150~220升左右的冰箱。
近年来,徐州、抚顺等资源型城市以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为抓手,提升潘安湖采煤塌陷区、抚顺矿业集团西露天矿等资源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打造了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的样板。
典型的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当燃煤含硫量为2%左右,钙硫比不大于1.3时,脱硫率可达90%以上,排烟温度约70℃。此工艺在国外目前应用在10~20万千瓦等级机组。由于其占地面积少,投资较省,尤其适合于老机组烟气脱硫。
为更好开发利用废弃矿井资源,一要加强顶层设计,把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提升为国家战略,加强战略引领和政策引导,加大资金项目和财税支持力度,开展示范工程建设,健全和完善治理体系,释放废弃矿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二要系统开发利用,分类指导,推进抽水蓄能、空气压缩储能、遗留煤层气地面抽采、遗留煤炭地下气化等,加强废弃矿井储能及多能互补开发利用;支持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鼓励植树造林修复生态,发展碳汇产业,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提高废弃矿井生态价值。
三要强化科技支撑,瞄准前沿领域,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将关键性技术攻关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能源重点创新领域和重点创新方向,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为废弃矿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蓄势赋能。
煤炭开采和利用两头都要用力,碳达峰、碳中和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最受关注的能源议题之一。在我国资源禀赋以煤为主、经济发展需要以一定能源增长为支撑的前提下,煤炭如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突出源头治理,减少煤炭开采碳排放,煤炭开采本身要用到各种大型机械设备。煤炭行业要加快智能化建设,降低矿用设备能耗。
特别是要突出源头治理,把降碳摆在煤炭开采更加重要的位置。应坚持系统观念,聚焦煤炭产业链全链条,构建开采源头治理+供储过程管控+需求侧清洁利用+终端生态增值的煤炭产业低碳转型发展格局。
煤炭开采过程中,会伴随瓦斯排放。而瓦斯主要成分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要高出22倍,占整个温室气体贡献量的15%。所以,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碳减排,关键在治理瓦斯。
对此,应大力推动煤与瓦斯共采,既利于安全,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瓦斯直接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利用好则是重要的资源。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利用高浓度煤层气(俗称瓦斯)制作金刚石,让资源价值大幅提升。
应将煤层气利用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通过市场机制促进碳减排。
一方面,要鼓励企业抽采利用瓦斯;另一方面,要健全瓦斯排放约束机制。
现有标准仅就高浓度瓦斯作出禁止排放要求,低浓度瓦斯无明确排放控制要求,空排现象比较普遍。
十三五期间,低浓度瓦斯发电、低浓度瓦斯直接燃烧、乏风蓄热氧化供热发电等技术已逐渐成熟。修订并提高煤矿抽采瓦斯禁排标准,减少瓦斯直接排放。
煤炭在开采过程中,还会形成一些采煤塌陷区和废弃矿井。这些空间可因地制宜推进抽水蓄能、空气压缩储能、遗留煤层气地面抽采、遗留煤炭地下气化等,加强废弃矿井储能及多能互补开发利用;鼓励支持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提升废弃矿井的生态价值。
综合施策,实现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煤炭利用端如何实现碳减排?需要综合施策,实现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
散煤燃烧效率低,也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大幅减少散烧煤使用,加快民用散煤、燃煤锅炉、工业炉窑等用煤替代,最终实现全部替代。
发电是当下我国煤炭最主要的利用方式。但目前我国燃煤机组的平均热效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超临界燃煤机组的装机比重还较低。
因此,要持续开展燃煤发电超低排放与节能技术改造,推广应用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
即便效率提高,包括燃煤发电在内的煤炭利用仍不可避免会产生二氧化碳。在此情况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被寄予厚望。
应大力推动煤炭从燃料向原料转变,以大幅减少碳排放。
例如,在煤化工产业中,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工艺路线,易于捕获转化过程中的高浓度二氧化碳,节碳率大幅提升。煤制甲醇、烯烃、乙二醇等工艺路线,部分碳元素进入产品,可以固碳30%至40%,具有天然的节碳能力。
风能无论是总装机容量还是新增装机容量,全球都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风能将迎来发展高峰。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煤炭化验指标(煤的各项检测指标)
2019年以来,随着煤炭行业先进产能释放,行业供给趋于宽松,煤炭价格呈持续下降趋势。2020年1-4月,疫情影响下,煤炭行业下游需求萎…
- 今日煤炭价格(今日煤炭股票行情)
- 煤炭价格网(黑龙江煤炭价格网)
- 煤炭进口(煤炭进口许可证)
- 煤炭部(煤炭部 94个矿务局)
- 煤炭部(煤炭部部长)
- 煤炭检测指标(煤炭的检测指标有哪些)
- 煤炭检测指标(煤的各项检测指标)
- 煤炭信息研究院(煤炭信息研究院待遇)
- 山东煤炭工业局(山东煤炭工业局职称网查)
- 煤炭开采(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