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油气能源  天然气

新能源发电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总结)

新能源发电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总结)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东莞证券黄秀瑜 刘兴文)

1. 新能源发电占比逐步提升,政策推动电化学储能发展

1.1 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主流方向

受全球气候变暖、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不断消耗等因素影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正向低碳化转型。国际社会对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重视,许多国家已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新一代能源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新领域,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与常规能源的清洁低碳化将是能源发展的基本趋势。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主流方向。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发布的《全球能源转型:2050 路线图(2019 年版)》的预测数据,2050 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达到 8519GW,风电累计装机量将达到 6044GW。

1.2 国内新能源高比例并网促进电化学储能发展

现阶段我国发电结构仍以化石燃料发电为主,未来全球存量化石能源将日益枯竭,未来以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为代表的低成本、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所占比例需逐渐提高。

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组织测算,到 2025 年,中国发电结构中,煤炭占比将从 2018 年的 66.4%下降至 48.8%,风光发电占比将升至约 20.2%;到 2050 年,煤炭发电占比大幅下降至 5.7%,风光发电成为主力。

风光等新能源高比例并网,其波动性和间歇性等问题凸显,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将是巨大的挑战。为了实现风光发电与负荷实时平衡,当前主要通过水电与火电来适应用户端实时负荷的变化。因此,要提高风光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比重,需要通过储能技术来保障发电的相对稳定。

另外,目前国内正在建设的风电光伏大基地项目可以快速扩大新能源装机规模,提升发电质量和经济效益,但存在有效送出和本地消纳等问题。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大量接入,也会对配电网的规划设计、电能质量等方面带来挑战。因此,目前新能源发电配置电化学储能系统被认为是最优之解,因此大力发展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系统迫在眉睫。光伏+储能已成为多国光伏开发的标准配置,目前国内多地也加强了对可再生能源配套储能的政策支持或相关要求。

1.3 政策推动储能行业进入规模化发展

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随着储能重要性的日益增长,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储能激励措施,扫除市场发展障碍,具体包括:支持储能技术的发展、开展储能项目示范、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以及建立和完善涉及储能的法律法规等。储能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相关鼓励政策的加速出台为储能产业大发展铺路,推动行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储能纳入国家级政策规划。

2016年3月,发展储能与分布式能源被列入十三五规划百大工程项目,储能首次进入国家发展规划。此后,《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国家重大发展 战略和规划中,均明确提出加快发展高效储能、先进储能技术创新、积极推进储能技术研发应用、攻克储能关键技术等任务和目标。首份行业政策性指导文件出台。

2017年9月,《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储能行业第一个指导性政策。《意见》提出未来10年中国储能产业发展目标,以及推进储能技术装备研发示范、推进储能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应用示范、推进储能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稳定性应用示范、推进储能提升用能智能化水平应用示范、推进储能多元化应用支撑能源互联网应用示范等五大重点任务,从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市场发展、行业管理等方面对我国储能产业发展进行了明确部署。

2019年6月,《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2020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出加强先进储能技术研发和智能制造升级,完善落实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政策,推进储能项目示范和应用,加快推进储能标准化等。2020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了多项政策文件。

表 2:2020-2021年储能行业相关政策

2021年12月1日,《广东省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实施方案(试行)》。

实施方案指出,代理购电价格包含平均上网电价、辅助服务费用、保障居民、农业用电价格稳定产生的新增损益分摊三部分。

其中现阶段辅助服务费用主要包括储能、抽水蓄能电站的费用和需求侧响应等费用,相关费用由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和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的全体工商业用户共同分摊。

储能、抽水蓄能电站的费用具体按电网企业每月实际发生成本的金额确定,需求侧响应等费用的计算按国家及广东省相关规定执行。如国家或广东省对储能、抽水蓄能电站等费用规定了其他疏导方式,则不再此辅助服务费用中体现。该方案自2021年12月1日起实施。

广东省的此项方案是国内首次将储能设施成本费用纳入用户电费分摊,广东为电网侧储能的快速发展明确了商业模式,利于解决储能的经济性问题,提高电网侧安装储能的积极性,将促进储能产业良性的发展。

2. 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应用领域广阔

2.1 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191.1GW,同比增长 3.4%。

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为 172.5GW,同比增长 0.9%,占比 90.3%;电化学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紧随其后,为 14.2GW,占比 7.5%;在各类电化学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为 13.1GW,占比 92.0%,突破 10GW 大关。

目前储能行业处于各项技术共同发展的阶段,还没有能够形成绝对优势储能技术。

目前,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等物理储能技术,以及锂离子电池、铅碳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等电化学储能技术,都各具优缺点,不同储能技术特性差别显著,适用范围也不尽相同。

其中,飞轮与超级电容器储能更多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对电压波动较为敏感的精密制造与电力调频领域;抽水蓄能以及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等主要应用于大电网的输配电环节,而电化学储能则主要运用于光、风发电等波动较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侧、中小型智能变电站和用电侧。

表 3:不同储能技术参数和特点

2020年,全球电化学储能项目的新增装机规模达到4.7GW,超过2019年新增投运规模的1.6倍。中国、美国和欧洲占据2020年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的主导地位,三者合计占2020年全球新增电化学储能投运总规模的86%,并且新增电化学储能投运规模均达到GW级。

我国是全球电化学储能规模增长最快的国家。

根据 CNESA,2020 年全国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功率达 1559.6MW,新增装机规模再次位列全球首位。截至 2020 年底,我国累计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已达 3269.2MW,同比增长 91.2%

储能对能源调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BNEF)的预测,2025 年我国电化学储能新增投运规模将达 8,241MW,至 2025 年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投运规模约 32.5GW,意味着,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在五年间将从 2020 年的 3.3GW 增长至 2025 年的 32.5GW,年复合增速将达 58%以上,储能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2.2 储能方式多样化,电化学储能为主要发展趋势

储能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大类别上可将储能技术分为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物理储能是通过物理变化将能储存起来,可分为机械类储能、电器类储能、热储能等。化学储能是通过化学变化将能储存于物质中,包括电化学储能及其它类化学储能等。其中电化学储能则是电池类储能的总称,目前电化学储能技术是发展的重点方向,而锂离子电池则是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的重心。

图 10:储能技术分

电化学储能系统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储能电池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等设备提供商;中游主要为储能系统集成商和储能系统安装商;下游主要为电网、电站、工商业等终端用户。

储能电池系统是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需要与储能变流器等其他部件集成为完整储能系统后提供给终端用户,因此存在相应的系统设计、集成及安装等环节。

由于系统集成涉及的电气设备较多、专业性较强,一般情况下,由系统集成商对整个储能系统的设备进行选型,外购或自行生产储能变流器及其他电气设备后,匹配集成给下游的安装商,安装商在安装施工后最终交付终端用户。

图 11:电化学储能系统产业链

储能电池。

储能电池是储能系统中能量存储单元,属于储能产业链核心环节。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快速发展,推动了以锂离子电池技术为主的电化学储能电池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储能电池的性能逐步提升,成本不断下降,推动了电化学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程。

锂离子电池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电化学储能系统主要包括电池、PCS、EMS、BMS 和其他。随着电池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良完善,单位容量储能电池的制造费用持续下降。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统计,2019 年全球储能电池价格已从 2010 年的 1,100 美元/kWh 下降到 156 美元/kWh。根据 CNESA 全球储能项目库统计,2019 年度我国锂离子储能电池装机功率占我国电化学储能总装机功率的约 88.8%。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规模化生产,其生产工艺已不断完善,单位生产成本持续下降。目前锂离子电池已成为当前主流的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

图 12: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构成

将储能应用于电力系统,可以对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和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保障。电力的发、输、配、用在同一瞬间完成的特征决定了电力生产和消费必须保持实时平衡。

储能可以改变电能生产、输送和使用同步完成的模式,向电力系统提供储放功能,让电力系统更加灵活化,可以平抑大规模清洁能源发电接入电网带来的波动性,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灵活性等。

将储能电池、储能变流器/换流器(PCS)等集成在一个箱体内,配以相关电池管理系统、消防等,就组成了基本的储能系统。

PCS 和储能电池是系统中核心部分,PCS 是 系统中唯一具备主动调节和控制的关键部件。

储能变流器。新能源领域中储能变流器一般代指储能双向变流器(Power Conversion System),简称PCS。

是在各类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中,提供电流的整流和逆变两种变换功能的电力电子设备。

储能变流器是储能系统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实现电池储能系统直流电池与交流电网之间的双向能量传递等功能。

PCS 拓扑结构在不断改进,新型的PCS拓扑结构具有更小装置整体损耗、更高可靠性、更加 方便和架构更高效等特点。

储能变流器上游原材料主要为IGBT、电容、电阻、电抗器、PCB等电力电子元器件、机柜、机箱等结构件和其他辅材,上游行业市场竞争较为充分,除IGBT仍以进口为主外,其他主要电力电子元器件基本实现国产化。

结构件、辅助材料的成本主要为其材料成本, 主要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

储能系统集成。储能系统集成是一种根据终端需求将储能变流器等多个设备及配套设施进行整合并优化设计用于各场景的储能系统服务。储能变流器下游行业主要是储能系统集成商,储能系统集成商从上游零部件设备制造商购买或自行生产关键零部件设备,研发制造电化学储能系统,并向储能电站供应储能系统,部分储能变流器厂商同时也是储能系统集成商。

储能系统集成商下游行业的市场需求主要取决于工商用、新能源发电企业、家用、电网公司等终端用户。

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推动下,随着终端用户对储能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内重点发展的电化学储能有望逐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并加快储能变流器行业的发展。

除储能变流器外,储能系统集成商上游还包括储能电池、电池管理系统、能量控制系统及其他配件等。

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能量管理系统负责监测电池组的荷电状态、温度等关键参数,管理能量在串联的储能设备间均衡分布,并预警储能系统故障状态,对于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作用。能量管理系统。在储能系统中,能量管理系统发挥着将储能变流器、电池系统、空调、消防等多个主要部件集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作用,是储能系统的核心控制部分。

2.3 电化学储能应用领域广阔

从整个电力系统的角度看,储能的应用场景可分为发电侧储能、输配电侧储能和用电侧储能三大场景。

其中,发电侧对储能的需求场景类型较多,包括电力调峰、辅助动态运行、系统调频、可再生能源并网等;输配电侧储能主要用于缓解电网阻塞、延缓输配电设备扩容升级等;用电侧储能主要用于电力自发自用、峰谷价差套利、容量电费管理和提升供电可靠性等。

发电侧储能领域。

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性,给新能源发电技术增配储能设备,形成风电+储能、光伏+储能的组合发电解决方案,可增加其可调节性和适用性。

随着新能源发电成本及储能成本的不断下降,其经济性的提升将使得新能源+储能模式逐步成为未来新增发电设备的主要技术解决方案。

2020 年 5 月《关于建立健全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鼓励建设新一代电网友好型新能源电站,探索市场化商业模式,开展源、网、荷一体化运营示范,通过合理优化风电、光伏、电储能配比和系统设计,在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利用的同时,为电力系统提供一定的容量支撑和调节能力。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发电侧储能的发展或将迎来良机。

根据《互联网+下的能源解决方案》,多种能源、多种负荷及储能系统组合,可以组成包含AC/DC、DC/AC、DC/DC的交流和直流供电和变换系统,从而形成新型的源/网/荷/储电力系统。

图 21:多种能源/负荷/储能的协同工作综合能源利用模式

电网侧储能领域。

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过程中,不同机组间的调节性能差异将导致严重的调峰调频矛盾,如电网峰谷差扩大,系统调峰容量不足;大型火电机组的频繁启停造成资源浪费,磨损大、煤耗高、不安全、不经济;抽水蓄能电站的总装机量不足等。电化学储能技术施工周期短,布点灵活,调节速率快,且具备双向调节能力,电化学储能设施可以有效快速的填补国内调峰调频电源容量的空缺。

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的提升,电网的调峰和调频辅助服务需求也随之提升,电网侧配置储能有利于保障电网供电安全,实现发电和负荷的平衡。

用户侧储能领域。

以往用户侧储能一般用于各类大型工商业企业或产业园区,随着 BIPV 模式的兴起,光伏+储能模式开始向民用领域拓展。目前 BIPV 市场主要集中在以美国为主的海外,随着国内光伏产业链不断完善,光伏产品多样化发展,光伏场景的应用也实现了多元化。

国内多个光伏厂商已开始布局 BIPV 市场,未来有望打开用户侧需 求。

特斯拉的第三代 Solar Roof 屋顶光伏发电系统,配合其 Powerwall 家用储能电池可以存储光伏发电产生的电量,光伏+储能的模式让家庭可以随时使用太阳能,并在停电期间提供电力。随着用户侧光伏的发展,光伏+储能模式将带动用户侧储能持续发展。

充电桩领域。

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快充需求也不断提升,而用电高峰期新能源汽车集中快充将对电网负荷造成较大压力,而充电桩+储能的设备组合可以缓解集中充电带来的负荷压力。充电桩+储能结合光伏发电,还可以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光储充的新型商业模式。

3. 锂离子电池是电化学储能核心,PCS 需求不断扩大

3.1 央国企保障新能源发展,地方政策推动储能规模提升

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政策持续利好和新兴市场快速兴起等多重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光伏市场持续扩大。

根据CPIA,2020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为130GW,同比增长13.0%。2007年至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由2.9GW增至130GW,增长超43倍,2007年-202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4.0%。

根据国家能源局,2021 年,国内风电和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达到 1.01 亿千瓦,光伏新增装机容量 52.97GW,同比增加 9.9%,创历史第二高,连续 9 年稳居世界首位;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 306GW,连续 7 年稳居全球首位。

截止 2021 年,国内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突破 100GW,达到 107.5GW,约占全 部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

工业所占用电量最高。工业又包括三项,分别是:采矿业(3.60%),制造业(50.2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3.24%)。每项包括若干工业行业。

2021 年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装机中,分布式光伏新增约 29GW,约占全部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的 55%,历史上首次突破 50%,突显光伏发电集中式与分布式共同发展趋势。

2020 年户用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首次超 10GW,为10.12GW,2021 年再创新纪录,达到了 21.50GW,约占到了全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的 40.59%,增长显著,户用光伏已成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 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规模为 47.57GW,其中,海上风电快速崛起,全年新增装机 16.90GW,是此前累计建成总规模的 1.8 倍。

截至 2021 年,风 电累计装机容量为 304.86GW,同比增长 29.0%,其中,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达到 26.38GW,跃居世界第一。

根据相关规划规模,国内五大六小发电集团成为下游光伏电站开发的主力军。在五大发电集团中,除大唐外,其余均相继公布了十四五期间的新能源规划,装机目标多数在 70-80GW 之间。

根据公开信息,2021 年 11 月底,国家电投宣布其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突破 60%,光 伏发电装机规模超 38GW(截至 2020 年底,国家电投光伏累计装机为 29.61GW),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 75GW(2020 底新能累计装机为 60.49GW),提前完成了 2021 年新能源装机目标,更是提前 4 年完成清洁能源占比目标。

根据国家电投十四五目标, 到 2025 年,国家电投光伏发电装机达到 80GW 以上,意味着 2021-2025 年国家电投的 光伏累计新增装机容量将达 50GW 以上

六小豪门发电集团中,三峡集团在新能源领域规划规较大,其目标是十四五期间新能源装机实现 70-80GW 的水平。

截至 2021 年 11 月初,三峡集团发电装机容量已达 1.01 亿千瓦,约 4.5 个三峡电站装机容量之和。

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过 9600 万千瓦,占比约 96%。其中,水电装机约 74GW,风电约 11.78GW,太阳能发电约 9.7G

2021 年 4 月,中国电建印发《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投资业务指导意见》,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投资运营业务,十四五期间集团(股份)公司境内外新增控股投产风光电装机容量 30GW。

根据光伏资讯,中国电建十四五新能源新增投产目标高达 48.5GW。

中国能建发布了《践行碳达峰、碳中和30·60战略目标行动方案(白皮书)》,提出到 2025 年,控股新能源装机力争达到 20GW 以上。截至 2020 年底,中国能建控股新能源装机容量 1.4GW

三桶油也分别规划了减碳目标。

十四五期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在将新增光伏及风电装机规模各 2GW;中石化拟规划布局 7000 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

截至 2021 年 12 月 7 日,中国石化充换电站与光伏发电站均建成了 1000 座。中国海油表示,十四五期间,其陆上光伏、陆上风电的发展目标为不低于 5GW。

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随着各大央国企公布了新能源的装机规划,未来电源侧新能源装机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电力系统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对储能的需求也将日益提高,储能技术在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作用,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的不断提升,能够支撑国内大规模发展新能源、并保障能源安全。

2021年7月,《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累计装机30GW的发展目标。

在国家提出发展目标后,多个地区相续发布了十四五储能发展目标。根据CNESA,仅青海、山东、湖南、浙江、内蒙古五省及南方电网储能的规划达39GW,较国家制定的目标高出9GW;目前已有20多地明确了新能源配置储能比例,CNESA预计以上储能装机总规模将达47GW。

3.2 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主要厂商

目前全球规模较大的储能电池企业有宁德时代、LG新能源、三星SDI和比亚迪。

根据SNEResearch数据,2020年,宁德时代、LG新能源和三星SDI三家企业储能电池出货 量合计13.8GWh,全球占比达到69%。

相较于动力电池行业,储能电池行业目前尚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近年来储能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发展,储能电池产品在发电侧、电网侧和用电侧的应用场景逐步丰富,各类型储能的储能电池企业数量随之增加,具备较高产品质量保证的企业将更加具备持续发展力。

锂电池在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中的占比在9成左右,占据主导地位。目前用于储能的锂电池有多种技术路线,按照电池正极材料分类,可分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等。

我国电力系统储能锂电池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当前镍钴锰三元锂电池在全球家用储能领域仍占有较高市场份额,主要因为LG化学等国外厂商长期专注于三元锂电池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全球家用储能需求主要来自境外市场,LG化学等厂商在境外家用储能市场起步较早,且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

另外,国内储能厂商多数采用磷酸铁锂电池,进入境外家用储能市场较晚。

LG新能源是韩国上市公司LG化学(051910.KS)全资子公司,LG新能源经LG化学电池事业分部于2020年独立而来,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小型电池和储能电池等;总部位于韩国首尔,在中国、波兰、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拥有分支机构;旗下的动力电池主要以软包为主。

LG化学成立于1947年,业务涵盖石油化学、电池、尖端材料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其中电池业务包括小型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

LG化学自2010年进入储能领域,目前可为电网、家庭、工商业及UPS应用提供储能解决方案。

2020财年,LG化学实现营业收入1803.6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92亿元(按照Wind历史汇率换算,下同)。

三星SDI(006400.KS,韩国)成立于1970年,是生产用于IT、汽车、能源存储系统 的二次电池和半导体、显示器、太阳能等尖端材料的企业。

三星SDI于2010年正式启动锂离子电池储能业务,目前针对电网及工商业、UPS、家庭及通信基站等应用场景推出了相应储能产品。2020财年,三星SDI实现营业收入677.3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47亿元。

比亚迪(002594.SZ)成立于1995年,业务布局涵盖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在二次充电电池领域,其产品涵盖磷酸铁锂电池、三元材料电池和钴酸锂电池等,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子产品等领域。比亚迪自2009年进入储能领域,目前储能产品应用场景涵盖电网、工商业及家庭储能。

2020年,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565.98亿元(其中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收入120.8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34亿元。

宁德时代(300750.SZ)成立于2011年,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备动力和储能电池材料、电芯、电池系统、电池回收二次利用等全产业链研发及制造能力。

宁德时代自2011年从事储能业务,产品应用领域涵盖电网、通信基站、工商业及家庭储能。2020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503.19亿元(其中储能系统收入19.4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51亿元。

图 23:储能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对比 图 24:储能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对比

3.3 全球逆变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由于 PCS 与光伏逆变器技术同源,进入行业的竞争者大多为光伏逆变器厂商。

多数企业将 PCS 业务作为储能系统或电路控制系统、新能源业务等其他业务的一个部分,较少企业将其作为独立产品进行财务披露。

由于储能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PCS 业务收入占比较低,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和固德威等传统逆变器龙头企业的 PCS 的业务占比也多在 10%以下,但随着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PCS 业务收入占比也将逐步提高。

根据 WoodMackenzie 数据,国内逆变器厂商的出货量已经从 2012 年约 10GW 增长 至 2019 年约 75GW,占比亦从 2012 年约 25%增长至 2019 年约 60%。

节能是一种美德环保是一种时尚。珍惜每一张纸,节省每一度电。世界因你的此乃在丰富多彩环境有你的保护而清洁自在。

受益于国内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大力的政策支持等有利因素,国内厂商在全球市场中成长迅速。

国内龙头厂商在海外市场领先优势明显,逆变器厂商华为、阳光电源、上能电气、古瑞瓦特、锦浪科技等公司在全球市场份额的总体不断扩大。

图 25:2014-2019年全球逆变器主要厂商市场占有率变化情况

2020 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公司有六家是中国企业,分别为华为、阳光电源、古瑞瓦特、锦浪科技、上能电气和固德威。

另外,特变电工、首航新能源和科华数据业也在全球前二十排名内。华为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较为稳定,较 2019 年提升约 1pct 至 23%;阳光电源的市场占比则从 2019 年的 13%提高到了 2020 年的 19%,华为和阳光电源累计出货量均已超过 100GW,两者全球份额合计超过 4 成。德国 SMA 的市场份额从 2019 年的 8%略微降至 2020 年的 7%,仍位列全球第三

图 26:2020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占比分布

2010 年以来,全球光伏逆变器的出货量基本处于高速增长状态。

根据 IHS Markit 预测,2020 年全球光伏逆变器的新增及替换整体市场规模约 136GW,且将在未来数年 保持在平均 20%以上的增长速度,至 2025 年全球光伏逆变器新增及替换整体市场将有 望达到 400GW 的市场。

根据头豹研究院,中国储能变流器新增市场规模主要按装机规模测算,通过中国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规模乘上中国电化学储能单位建设成本得到中国电化学储能系统新增市场规模,而储能变流器作为储能系统的一部分,储能变流器的新增市场规模是电化学储能系统新增市场规模的一部分,取 PCS 成本占储能系统的 6.5%测算,预计 2025 年储能变流器的新增市场规模为 60.5 亿元。

4. 报告总结

宁德时代(300750.SZ)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

公司在电池材料、电池系统、电池回收等产业链关键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优势及可持续研发能力。

公司动力电池系统产品包括电芯、模组/电箱及电池包,应用领域涵盖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商用车以及其他新能源出行工具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等。

截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公司已建成投产的电池产线在完成产能爬坡并稳定运行后,设计年产能规模合计将达到 220GWh 到 240GWh。

公司储能系统产品包括电芯、模组/电箱和电池柜等,可用于发电、输配电和用电领域,涵盖太阳能或风能发电储能配套、工业企业储能、商业楼宇及数据中心储能、储能充电站、通信基站后备电池、家用储能等。

另外,公司研发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倍率充电、优异的热稳定性、良好的低温性能与高集成效率等优势。其电芯单体能量密度高达 160Wh/kg,既可应用于各种交通电动化场景,又可灵活适配储能领域全场景的应用需求。

阳光电源(300274.SZ)

2020 年,公司的光伏逆变器全球发货量 35GW,其中国内 13GW,海外 22GW,公 司光伏逆变器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占率第一,全球市占率 27%左右。

截至 2021 年 6 月,阳光电源在全球市场已累计实现逆变设备装机超 182GW。

截止 2021 年 H1,公司在印度、澳洲、韩国、中东、北非、南部非洲区光伏逆变器市占率稳居第一,在日本、欧洲和国内分布式市场业绩均实现显著增长,其中国内户用逆变器发货台数同比增加了 6 倍以上。

2020 年,公司在北美的工商业储能市场份额超过 20%;在澳洲,通过与分销商的深度合作,公司户用光储系统市占率超过 24%。

2020 年公司储能系统全球发货 800MWh;海外开发在越南、智利等国家和地区新增项目储备近 1.4GW,国际化步伐加速。

公司推出的 5~10kW/9.6~102.4kWh 家庭储能系统和 50kW~1MW/2~5h 分布式储能系统,已在全球市场得到批量应用。

目前公司储能系统广泛应用在美、英、德等成熟电力市场,不断强化风光储深度融合。公司储能系统业务快速增长,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 年上半年研发人员占比高达 40%,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达 8.50 亿元,同比增长 62.75%,占营业收入比例提升 1.14pct 至 5.53%,持续的研发投入和高比例的研发人员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夯实核心竞争力。

2021 年 8 月,公司披露了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募集说明书,拟募集资金合计不超过 36.4 亿元,用于扩建 70GW 光伏逆变器、15GW 风电变流器、15GW 储能变流器产能、扩建研发中心和建设全球营销服务体系,未来随着公司产能的不断扩充,将进一步巩固全球光伏逆变器龙头地位。

科士达(002518.SZ)

科士达公司成立于 1993 年,是一家专注于数据中心(IDC)及新能源领域的智能网络能源供应服务商。

公司现有产品主要包括:集中式光伏逆变器、组串式光伏逆变器、智能汇流箱、防逆流箱、直流配电柜、太阳能深循环蓄电池、监控及家用逆变器、模块化储能变流器、集中式储能变流器、集逆变升压一体化集成系统、第二代储能系统能量管理及监控平台、调峰调频系统、大型集装箱式储能集成系统、光储充系统等。

2021 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光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47 亿元,同比增长 68.7%。公司携手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宁德时代科士达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布局储能产品领域,目前合资公司一期项目已投入运营,二期项目正在详细规划中,未来投产后将助力发展储能相关业务。

储能业务将是公司未来重点投入布局的产业之一,有望作为未来业绩新增长点。

许继电气(000400.SZ)

公司是中国电力装备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产品主要分为智能变配电系统、直流输电系统、智能中压供用电设备、智能电表、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系统、EMS 加工服务等六类。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加快集中式光伏逆变器等产品打造、打造 1500品、优化充换电整体解决方案,打造有序充电、大功率快充、无线充电系统等拳头产品。

公司在储能方面,有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储能预制舱等产品,公司参与提供产品的项目有镇江五峰山、北京怀柔储能、安徽蒙城风电、浙江金华储能等。

公司在新能源、储能、充换电、用电等领域,中标金额较大的项目包括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2021 年度新能源升压站设备框架协议预制舱采购及安装调试项目、华润电力鄄城源网储一体化示范项目一期 50MW(100MWh)储能系统 EPC 总承包工程(中标 3196.12 万元)、华润电力禹城一起 100MW 风电项目储能系统 20MW(40MWh)EPC 总承包工程(中标 5748.60 万元)、华润财金山东东营源网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文昌翁田光伏配套储能、吉利汽车集团浙江浩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021 年充电桩采购项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2021 年第二十三批采购(营销项目第一次电能表(含用电信息采集)招标采购等。

5. 风险提示

储能装机容量增长低于预期风险;储能电站安全风险;国际政治局势变化风险;电价调整风险;新技术推进不及预期。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获取更多精选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官网】或点击:远瞻智库|文库官网-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

清新氧气源于绿色,健康生命源于自然。让天更蓝,让水更清,让我们从小事做起。让地球远离污染,让绿色走进家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