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医科报考是冷是热?陈国强院士这样说……
近日有关于李炜小号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李炜小号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李炜小号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李炜小号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以上就是关于李炜小号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古时医家孙思邈的这番体悟读来颇让人感慨。
这半年多来,我们经历着史无前例的疫病来犯,也目睹着危难时刻生死相守的医患之情。不论是2月末那名杭州新冠患者出院时的一番表白——“说星星很亮的人,是没有看过医护人员的眼睛”,还是3月里上海中山医院“陪老人看落日余晖”的动人一幕,在今年这个乍暖还寒的春天,人们读到了四个字——人间值得,更读到了医者大爱。
眼下,又是一年高考招生季。有人期待,经此一“疫”,医科会大热;也有人疑虑,当下年轻一代乃至他们的家长,或许未必愿意让孩子涉足这份又苦又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的职业……
对医科,“看涨”亦或“看空”,其实都不必。“全世界从来没有像这一刻那样需要我们,信赖我们,期待我们!”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疫情以来最深切的感悟之一。在他看来,今天我们谈学医,谈的是一份职业的崇高感。经此疫战,人们更须明白,从医,不是一份普通的工作。
1问:疫情之下的特殊高考结束了,眼下正是各地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医科会否成为一个报考焦点?或热或冷,您的预期是什么?
陈国强:我们很欣慰,最近五年来,对高水平医学院校来说,医学一直是优秀考生青睐的专业。以我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为例,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录取分数线逐年攀升,一大批优秀的年轻人带着对医学极高的热情来到上海,步入医学的殿堂。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医务人员的表现更凸显医护的伟大和这份职业的崇高。交大医学院的很多毕业生成为新冠疫情阻击战的中流砥柱,他们闻召而动,勇往直前,以生命守护生命,扶生命大厦之将倾,挽疫情狂澜于既倒,良知良能,可歌可泣,成为当之无愧的国之肝胆。
我相信,经此一“疫”,国人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医学强则国强,医科理应成为值得举国高度重视的学科,医生护士更应成为最受国人敬重的崇高职业。我深信,医学会成为越来越热的专业。
2问:您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0届毕业生晚会上说,“全世界,从来没有像这一刻,那样需要我们,信赖我们,期待我们”,您觉得现在是怎样的时刻,又需要怎样不同于以往的医者?
陈国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的达成,人民对健康长寿的追求越来越高,健康是“1”,如果这个“1”缺失,其他都是“0”。“生命至上”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实践表明,医疗卫生事业事关人民健康,事关社会稳定,事关经济发展,事关国家安全。医者,正是人民健康的守护神。
我记得当时跟毕业生说,你们这一代,正经历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毕业礼,你们这些准医生,要扛起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公共卫生抗疫重任,你们未来也将为人父、为人母,或将面临一个人类现代文明史前所未有的崭新生活方式,你们的恋爱模式、育儿方法、消遣娱乐,或将一一重构。
而在此期间,我们同样需要重构的是医学文化,强调科学精神,将求真的认识观,求善的价值观,求美的艺术观融为一体。我们既需要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也需要培养一批“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防治结合全科医学人才。今天的医者既需要救死扶伤的道术,也需要基础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更需要心中有爱的仁术。
3问:您说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需要医者,但如今的00后考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于物质丰盈的时代,孩子自身及其父母可能未必愿意孩子选择医学这条又苦又累甚至还有危险的人生路,对此您怎么看?
陈国强:其实,我时常收到学过其他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希望再来学医的信件,虽然由于政策的限制,无法满足他们的心愿,但让我们欣慰的是,有孩子愿意加入我们的队伍,即便无法如愿,却对医学心生欢喜与理解。
最近,我也在网上看到有父母感叹,本不想让孩子学医,但孩子却坚持要学医。最后,家长决定尊重孩子的内心。
一个时代的青年自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也有属于他们的时代际遇。虽然网上经常出现“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的吐槽,但我们必须要相信,今天的大多数孩子是“可爱、可信、可为”的新一代。他们有独立精神,也有奉献意识,他们有慎辩慎独的能力,对人生的意义也有自己的思考。
诚然,学医苦,从医也苦,但试问,有哪一份职业是容易的呢?又有哪一个职业的价值比拯救人的生命更高贵、更神圣?能让从业者在助人的同时,使自己也获得无比的快乐与幸福呢?我想,唯有医学。
4问:经此一疫,很多人确实发自内心地赞颂医务人员,为白衣逆行动容、落泪,更希望当自己的生命搁浅之时有优秀的医护服务在侧。可一旦谈到自己或家人是否会从医,又有人打起了退堂鼓,对这份心态您如何看?
陈国强:“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在这样一个人人向往健康,而医疗资源仍然失衡的年代,选择医学,永远离不开责任和担当。
记得在2018年交大医学院的毕业典礼上,我提出了几个忧虑。这些忧虑后来被同学们说成是“强叔忧虑说”。
当时我忧虑,优秀的你们是否心中唯有自我,甚至唯我独尊;聪明的你们,是否在“刷存在感”中失去独立,丧失自我;任性的你们是否能够在漫漫行医路中坚守前行;强大的你们能否在前行的路上,做到表里如一。
我们无需否认,由于社会发展速度快,竞争激烈,“屁股决定脑袋”和“精致的利己主义”气息会存在,但我深信,医者如磐,“立己达人,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同样处处可见。我甚至相信,这种责任感会变得越来越强烈。
医学是人学,直接面对人的生命,医学知识既饱含生命的逻辑性,也时刻呈现生命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更凸显医学的不确定性和辩证性。学好医学,除了要下点“死记硬背”的苦功,更需要逻辑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问题导向思维和科学思维,也同时需要宏观思维和微观思维。
拥有了这些思维方式,才能从沙粒变成珍珠,从石头化作黄金,更让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这是医学的本分,也是医学的美与快乐。有了这种美与快乐,即使不行医,对个人的成长也是非常有益的。
5问:古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说,千百年来,中国人从医有份济世情结在。古往今来也对医者始终提出很高的要求。《黄帝内经》载,医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孙思邈说医学乃“至精至微之事”,医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且强调“勿求名利”,张孝骞说“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您心目中,希望什么样的学生接棒医学事业?
陈国强:思以达智,方能久远。“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答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直到今天,我依然期待,我们的学生眼中有光,胸中有志,腹中有才,心中有爱,在理想中扬帆,在梦想中远航,在实践中收获,在披荆斩棘中超越自己,更超越我们,让他们自己、让中国、让人类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这是因为,我们要郑重交给下一代从医者的这根接力棒,是一根事关人类未来福祉的接力棒。
眼中有的那束“光”,是期待这些孩子拥有看不见、摸不着却不可忽视的独立人格力量,照耀自己,更温暖他人。
走进社会,只有“胸中有志”,方能不迷失。志行万里者,最忌中道而辍足,无端消耗生命。医圣张仲景生于乱世,瘟疫肆虐,张仲景十分悲愤,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症诊治,经几十年的努力,最终写下不朽之作《伤寒杂病论》,并留下谆谆遗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深刻道出医者的真谛乃心怀天下。
今日的医学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微创机器化,专科精细化,医疗机械化。千变万化,医者如磐,要有立己达人、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要懂得在反思中进步,不屈不挠,追求科学梦想。
有了鸿鹄之志,还要腹中有才。有才,方能创新克难,造福病患。请莫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专”而不“博”的迷雾中。医学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当新冠元年与“互联网+AI”迎头相撞,未来的医生更需终身学习,“博学而后成医”。
当然,作为医者,唯有大爱,才能让医学最终充满有温度的力量。
交大医学院新生入学之际,总会一同观看大师剧《清贫的牡丹》,王振义爷爷用牡丹背后蕴含的深意,勉励医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医者德为首,伟大的医者,不屑于奉承与歌颂,不排斥批评和质疑,医学充满不确定性,我们并非全知全能,但在帮助病人赶走疾病折磨之际,往往一句有温度的话、一个暖心的举动,都会成为病人救命的那根稻草。诊断书上生硬、冰冷的解析之外,良言一句三冬暖,能燃起生命低谷的无限希望。越是物化的医学越要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这就是“心中有爱”。
星星之光,亦可燎原,每一名医者光芒如海,这个社会也会阳光普照,温暖病弱。
- 标签:李炜小号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央国企大举进入光伏 民企如何分蛋糕?
6月11日,江西省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户用光伏整体推进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鼓励县企合作,按照自…
- 又一光伏屋顶着火!
- 光伏价格6月见顶的三个理由
- 美国自夸捐赠80瓶新冠疫苗引群嘲 效果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 13部门:支持乡村医生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 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科普如何入脑入心?
- 0!广东昨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最新研究发现2019年12月新冠病毒已在美国传播
- 陈乔年履历表首度公开:刑前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 合肥“母教”雕塑:将“母教文化”引入家风家训中
- 江苏公安文联副主席、作家许丽晴:起底“南医大女生被害案”凶手麻继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