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3380亿上市,“互联网医疗”三巨头必有一战?
近日有关于决战世界杯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决战世界杯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决战世界杯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决战世界杯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以上就是关于决战世界杯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6岁的京东健康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12月8日,京东健康正式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6618,互联网医疗上市巨头正式迎来“第三极”。截止今天收盘,京东健康市值达3439.79亿,阿里健康3215.52亿,平安好医生则是1049.77亿。从京东分拆上市后,背负“再造一个京东”目标的京东健康,将与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三家分立,在港股正式交战。
三家互联网医疗巨头,难免一战
上市敲钟,是许多企业梦寐以求的高光时刻。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来看,各家的“优势项目”有类似,但不尽相同。这些类似的业务,则是日后主要的竞争点。先从三家上市公司的成长轨迹看来,也是更有千秋。
在这三家里,阿里健康上市最早,方式是“借壳”。2014年1月,阿里巴巴联手云锋基金,对中信21世纪进行总额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37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收购后者54.3%的股份。2014年10月21日,中信21世纪发布公告,正式改名为“阿里健康”。
当时,阿里健康的股价处于谷底,只有338亿港元。而在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上医疗概念成市场追捧热点,与如今的3000多亿市值相比,阿里健康增长了近10倍。
2015年4月,平安好医生App正式上线后便一路高歌猛进,仅用短短三年就超越了寻医问药、好大夫在线、丁香园、微医等一众玩家,晋身互联网医疗第一股。平安好医生是在2018年5月4日上市,共发行1.6亿股。这次发售不仅规模大,而且极其火爆,公开发售获超额认购654倍,冻结资金超3768亿港元。2019年底,平安好医生被纳入MSCI中国指数,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中唯一入选的个股。
京东健康,则是京东内部筹划多年的产物。刘强东此前曾说到,“健康这个领域做好了,能再造一个京东”。2011年,京东和九州通合资成立“京东好药师”,开始试水医药电商领域,2013年,京东收购了青岛安吉堂大药房上线京东医药城。由于没有向个人消费者销售药品的资格,京东医药城起步时的主要商业模式是B2B+O2O,即依靠2014年上线的“药京采”提供医药批发。也是在同一年,医疗健康业务作为京东集团独立的业务线开始运营,逐步探索出了 " 互联网+医疗健康 " 的京东模式。
据雷锋网了解,2017年,京东健康与泰州市合作建设现代化医疗健康产业园,并推出在线问诊服务,标志着京东健康从医药电商跨入互联网医疗阶段,正式开启了 " 医、药联动 " 闭环体系的商业模式。
再看具体的发展模式,任何一家公司都有独有的生长基因,这三家也难以摆脱“骨子里”的影响。平安好医生是个很特殊的存在,电商模式并不是平安好医生的专长。一开始,平安好医生是以家庭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在线咨询服务作为切入口,这是一个大的流量入口,配合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及应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日常健康管理与医疗信息服务。2016年底开始,“平安好医生”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的工作—从初期的在线问诊逐步走向“医到药”的闭环的结合,为此收购了药品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个人)的牌照,同时也在申请互联网医院的牌照。而作为平安医疗生态圈的一部分,平安好医生势必要与集团的其他业务进行联动。而且,平安的资源很丰富,内部员工、各子公司、保险客户群都可以成为它的顾客。因此,除了上述提到的“医到药”,“医到险”也是平安好医生的核心板块:通过健康医疗的端到端布局,可以沉淀大量医疗数据,从而更精准定价健康险产品。
而且,平安好医生的特点在于自建医生团队,采取较“重”的运营模式。平安好医生的2019年年报数据表明,2019年末其自有医疗团队人数为1409人,较2018年末增加213人。2020年上半年,其自有医疗团队人数达到1836人,较2019年底增加了427人。仅仅是上半年,其自有医疗团队增长人数便达到了2019年全年增长人数的两倍。相比之下,截至2020年9月20日,京东健康有171位自有医生和6.85万名外部医生。外部医生利用业余时间接诊、接诊量小,自建的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问诊需求。从这点来看,平安好医生做的无可厚非。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但是,从现有的成绩来看,“保险”和“医生资源”背后所代表的医疗服务,并没有成为平安好医生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变现的利器。相反,医药电商仍然是互联网医疗目前的收入源泉,这也是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能跑在前面的一大原因。在今年11月发布的中期业绩里,阿里健康运营的天猫医药平台产生的商品交易总额 (GMV)超过554亿元,同比增长49.7%。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年度活跃消费者已超过2.5亿,较半年前增加6000万。此外,天猫医药平台已服务于超1.8万个商家,较半年前增加近4000家。
同期,医药自营业务也保持强劲增长,收入同比增长75.7%。其中,线上零售自营非处方药(OTC)和处方药收入占医药自营业务收入的61.7%。线上自营店年度活跃消费者超过6500万,较半年前增加1700万。也正在是今年,阿里健康正式实现扭亏为盈。
京东健康的业务与阿里健康大致相同,只有一些先发和后发的不同。据公开数据显示,依托京东集团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健康已有包括11个药品仓库和超过230个其他仓库。京东健康平台上拥有超过9000家第三方商家;京东健康第三方药品批发交易平台 " 药京采 " 下游采购商家超过17万。目前来看,京东健康的O2O业务暂时领先,但在用户数量上,京东健康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年度活跃用户为7250万人,这点还与阿里健康有不小差距。而且,就从上文提到的入驻医生资源来看,今年的京东健康动作频频,陆续与国内顶级的医疗专家团队合作,推出了老年群体健康平台、慢病管理系统、耳鼻喉互联网分级诊疗中心等多个场景的解决方案,不断扩大疾病问诊和精细管理的范畴。
今年8月,京东健康推出了家庭医生服务“京东家医”,主打全科医生7x24在线问诊,以及48小时内专家团队在线会诊、以及48小时内专家团队在线会诊、全国三甲医院名医面诊预约等医疗健康服务。京东健康CEO辛利军称,未来5年京东健康的家庭医生要服务5000万个家庭。所以,即便几家巨头的切入点和优势不太一样。但是,日后的业务布局将会有更多交叉的地方,重点领域的“战斗”不可避免。
AI,撬动医疗服务优化的支点
抛开三家互联网企业的个性,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共性。在线医疗健康服务主要包含在线问诊、处方续签、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和消费医疗健康服务等,这些都是AI可以在重点领域渗透和打造“用户体验”的重要节点。3月31日,京东健康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联合申报的《基于药学知识图谱的处方审核与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课题正式立项公告,并获政府项目经费支持。
该课题的核心是“医保控费”,基于京东健康、北医三院于2019年合作打造的PharmCoo人工智能药学知识图谱,主要任务是搭建药学知识图谱以及研发处方前置审核与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而这个系统,则是面向了政府、医院、药店、患者等四大场景。比如,在政府级应用领域,通过AI处方审核助力医保控费。目前,京东健康已与广西省北海市政府、河南省鹤壁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正在推进相关试点项目建设。其中,京东健康与两地基于PharmCoo合作搭建的区域处方审核流转平台正在落地过程中。
对于医生来说,PharmCoo的合理用药系统能在医生开方环节进行干预审核,在药师审方环节提供临床辅助决策,拦截不合理用药。目前,京东健康旗下京东大药房已基于PharmCoo技术和成果支撑,AI药师与线下药师协同在线上为用户提供了更精准、安全的药事服务。
平安好医生的AI技术,更落在了辅诊环节,帮助医生提升问诊效率。平安好医生的AI系统,涵盖3000种疾病的知识图谱,在6.7亿人次海量数据的持续训练下,覆盖整个就诊流程。用户进行在线医疗咨询时,首先接待他(她)的是AI医生助理,AI医生助理根据用户描述的问题对其症状等数据进行收集并分析,将患者指引到最相关的科室或医生,并为真人医生诊断提供数据参考。疫情期间,平安好医生AI系统帮助平台医生为11.1亿人次提供医疗咨询服务。在今年的2020年第二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平安好医生还推出了一分钟诊所。平安好医生研发的无人诊所,包含“智能药柜”和“独立问诊室”两个部分,结合AI辅助诊疗系统和医疗领域语音识别技术,实现智能快速问诊,大大提高了问诊效率。问诊结束后,用户还可以到旁边的“智能药柜”购药,简单快速地完成看病流程。
在一些具体的AI应用上,阿里健康与京东健康有一些相似之处。
此前,阿里健康董事长兼CEO朱顺炎表示,要用互联网分级诊疗的方式来做好服务,实现“小病小医、大病大医”,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依靠技术手段,这也是阿里健康着重在投入和计划投入的一些领域,包括AI、RWS等。
雷锋网了解到,今年双11,阿里健康在用药环节上线覆盖百万级别用药规则的安全用药AI。在天猫医药平台,患者提交用药需求,安全用药AI会在0.001秒内响应,根据用药规则来协助专业药师判断用药是否合理,实现双保险。
在药品流通环节,基于追溯码技术,阿里健康在今年双11推出首个网上买药保真机制,消费者可以通过淘宝、支付宝扫码的方式追溯药品源头,同时获得保险保障,假一赔十。智慧医疗服务的本质,是进一步完善C端用户的就医体验、帮助B端和G端用户实现降本增效。可以预见,AI技术将会进一步“内化”在三家巨头的业务中,进而渗透在医疗全流程的链路上。
“医药电商”仍是收入核心
互联网医疗,在今年的疫情影响下,迎来了又一春。
近日,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中国已经有900多家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地级市2.4万余家医疗机构,5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可提供线上服务。此外,今年以来,有关互联网医疗的政策不断发布,线上医疗医保问题,打通线上线下服务闭环,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和“互联网+药物流通”,充分发挥在线医疗优势,支持和帮助医药电商发展。
尽管三家均拥有千亿市值,政策、市场一片向好。但是无论是京东健康,还是阿里健康,其宣称的互联网医疗中,线上化程度最高的依旧是医药产品销售,二者的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87%和84%。从京东健康这次的上市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其营收近九成来自在线医药销售,在线医疗业务与数字营销服务相加之后的比重不超过5.6%。近期,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杉教授王杉在接受《财经》专访时曾表示,要做医疗产业,一定要有非医疗板块,来保证近期盈利,像保险办医、金融办医、地产办医。
两者之间正向循环:医疗服务拉动非医疗板块盈利,而后反哺医疗,这才是成熟的商业模式。比如保险与医疗:因为有了医疗服务,保险公司的服务体系更完整,可以带动产品销售。这还是反应了王杉院长在2015年时的一个观点:任何一个单纯以医疗服务为赢利点的公司,都难以成功。医疗的回报通常需要超长周期,但投资人必然要考虑当期的投资回报率。
京东健康招股书财报数据
就算是主打在线问诊的平安好医生,从近几年的收入结构中,其家庭医生服务和消费性医疗收入占比不断下降,医药电商收入占比大幅度的上升,平安好医生的健康商城在总营收的占比为55%。
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一直以来,平安好医生就倡导3P理论(Patient、Provider、Payer),这和阿里健康的医、药、保、健战略(互联网医院、医药电商、健康保险、健康管理)有诸多重合之处。随着京东健康的加入,三家在医疗、医药、保险等多个维度的竞争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截止12月8日收盘,京东健康市值达3439.79亿,阿里健康3215.52亿,平安好医生则是1049.77亿。可以说,“三家分晋”的局面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成型,而且每一极都占据着自己特有的一块领地。短时间内,这个战局远远无法终了。就像京东健康CEO辛利军所说,“我更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了我们追逐梦想的机遇!"互联网医疗的未来将会如何演化,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 标签:决战世界杯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央国企大举进入光伏 民企如何分蛋糕?
6月11日,江西省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户用光伏整体推进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鼓励县企合作,按照自…
- 又一光伏屋顶着火!
- 光伏价格6月见顶的三个理由
- 美国自夸捐赠80瓶新冠疫苗引群嘲 效果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 13部门:支持乡村医生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 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科普如何入脑入心?
- 0!广东昨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最新研究发现2019年12月新冠病毒已在美国传播
- 陈乔年履历表首度公开:刑前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 合肥“母教”雕塑:将“母教文化”引入家风家训中
- 江苏公安文联副主席、作家许丽晴:起底“南医大女生被害案”凶手麻继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