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
新京报讯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官微“中国地质调查”消息,昨天,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在南海神狐海域实现连续8天稳定产气,这标志着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据了解,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能的国家。中央、国务院为此发来贺电,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参研参试单位和人员,表示祝贺。
据国土资源部介绍,这次试采成功是我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为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商业性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储备,积累了宝贵经验,打破了我国在能源勘查开发领域长期跟跑的局面。
据了解,中国此次试采自5月10日起开展,中国地质调查局从我国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开采出天然气。经试气点火,已连续产气8天,最高产量3.5万立方米/天,平均日产超1.6万立方米,累计产气超12万立方米,天然气产量稳定,甲烷含量最高达99.5%,实现了预定目标。
南海海域是我国可燃冰最主要的分布区,全国可燃冰资源储存量约相当于1000亿吨油当量,其中有近800亿吨在南海。试采现场指挥部地质组组长陆敬安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勘探显示,神狐海域有11个矿体、面积128平方公里,资源储存量1500亿立方米,相当于1.5亿吨石油储量,“成功试采意味着这些储量都有望转化成可利用的宝贵能源”。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下一步试开采团队将继续在附近海域再进行二至三个不同矿区和类别的试开采工作。积累更多试开采经验,为在2030年前进行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开发打下基础。相信在2030年以前,具有最大潜力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将会得到商业性开发利用。
可燃冰是一种把天然气包裹在冰状晶格下的固体晶体物质,多为白色、淡、琥珀色和暗褐色。由于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燃冰极易燃烧。
可燃冰具有能量密度高、占用体积小的特点,在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天然气、石油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避免了污染问题。据了解,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分解释放出160立方米以上天然气。同时,可燃冰资源量大。据估算,在世界各大洋中,可燃冰的总资源量是全球已知煤、石油、天然气总储量的2倍。
储量巨大、高效清洁、燃烧值高等特点,使得可燃冰被誉为21世纪最具商业开发前景的绿色清洁战略能源,成为各国竞相研究开发的热点。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中国海域的可燃冰资源量,初步估计资源量相当于800亿吨油当量。“所以可燃冰是非常有潜力的,是短期内可以接替常规油气资源的一种清洁能源。”李金发表示,可燃冰如果能开发利用,将大大提高中国资源的安全保障能力,大大降低我国的对外依存度,同时也会大大改善我国的能源资源结构。
据了解,由于绝大部分可燃冰埋藏在海底,因此开采难度十分巨大,可燃冰的开采一直是世界难题。2013年,日本曾尝试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试开采工作,虽然成功出气,但是6天后,由于泥沙堵住了钻井通道,试采停止。此外,加拿大等国都在加紧对这种未来能源进行开采尝试,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表示,此次中国试开采成功完成了两个目标,第一,是试开采的每日取气量要达到1万方以上,第二是连续产气一周,“目前,我们超额完成了这个目标,所以我们是在世界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查开发上成功的第一个国家。”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总指挥叶建良表示,此次试采运用了地层流体抽取法,从单纯的考虑降压变成了关注流体的抽取,这样通过保证流体的抽取来实现稳定的降压,降压方案充分体现了它的优越性,也是保证此次试采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我们是优先抢占了理论和技术高地,实现了我国在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上的领跑,它将会是继美国引领页岩气后,我国引领的天然气水合物,将会推动整个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李金发表示。
中国地质调查局官微中披露了我国可燃冰开采中的数次尝试。据介绍,2007年中国南海神狐海域首次成功钻探获得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2009年祁连山永久冻土区钻探获得实物样品。
2013年又先后在东沙海域、祁连山冻土区再次钻探获得新型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发现高饱和度天然气水合物层。
专家预计,可能在2020年前后突破可燃冰的开发技术,实现能够适应工业化开发规模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完善。大约再经过10年左右的提升,到2030年前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开发。
可燃冰使用前景广阔,但也存在危险。据估算,全球海底可燃冰中的甲烷总量大约是地球大气中的甲烷总量的3000倍。如果开采不慎,导致甲烷气体大量泄漏,将可能引发强烈的温室效应。因此,目前如何安全经济的开采可燃冰,并且从中分离出甲烷气体,依然是各国研究和利用可燃冰的核心难题。据央视整理
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研发活跃的国家主要有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和印度等,各国竞相投入巨资开展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竞争异常激烈。
和国际上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勘探、研究可燃冰相比,我国的可燃冰研究起步要晚到1998年,但中国科技工作者只用了不到20年就完成了从空白到赶超的全过程。
回顾这一历程,试采现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邱海峻介绍说,在1998年立项后,1999年我国就开始了南海和陆地冻土区的可燃冰调查工作,2007年就在神狐海域钻获可燃冰,这使得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四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在海底钻获可燃冰的国家。
2015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在神狐海域准确定位了两个可燃冰矿体。2016年,地质调查工作人员围绕试采在神狐海域开展钻探站位8个,全部发现可燃冰。
“2016年3月,我们正式开始准备可燃冰试开采,当时定下的开钻时间为2017年3月28日,就是说自开始准备至开钻仅有一年时间,如果不是之前持续拼搏积累下海量的地质数据,就不可能按时完成任务。”邱海峻说。据新华社
- 标签:石油有哪些用途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中国首次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
新京报讯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官微“中国地质调查”消息,昨天,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
- 原油专题-金投原油网-金投网
- 2021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公司20强盘点
-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
- 县市场监管局开展液化石油气专项整治
- 世界上最憋屈的国家石油储存量全球第一邻国却不让开采
- 石油储量有多大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侯德榜公益大讲堂:杨元一教授讲中国党领导的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历程
- 中国石油2022年创历史最好经营业绩
- 今日原油价格走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