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油气能源  石油

一所西部高校的石油情

一所西部高校的石油情

  位于古都西安的西北大学,被人们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一所地处西北的综合大学,如何能够获得如此美誉?这一切都要源于70年前,西北大学创立的石油地质学科。

  1949年5月,西安解放。复课后不久,西北大学就创办了石油地质学科,拟定了石油地质专业待授科目。

  西北大学为何急着创办石油地质学科?或者说,国家为什么率先在西北大学创办石油学科?原来在解放前,中国仅有的4座油矿,其中3座都分布在西北,西北大学不仅有多名毕业生在油矿工作,学校和油矿之间也有较多的联系。有了这样良好的基础和地缘优势,当国家建设急需石油、急需石油地质人才时,西北大学自然责无旁贷。

  新中国成立伊始,受西北石油管理局委托,在彭德怀、习仲勋主政的西北军政委员会的支持下,西北大学创办了石油地质专业,并于1950年招收了中国第一届石油地质专业学生。

  1952年,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主任张伯声赴京参加教育部召开的“培养地质干部座谈会”,会上,张伯声主动请缨,代表西北大学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开办增招400人的矿产地质和石油地质专修科。要知道,解放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每年最多只招10名学生。一下招400人,在全国也极其罕见。

  竭尽全力为国家解燃眉之急,正是教育者的担当。从1950年到1956年,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石油地质专修科毕业生达648人。大庆油田的发现者之一钟其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原宋汉良、陕西省原省委安启元、中国科学院院士任继舜、在新疆进行地质勘查时不幸牺牲的杨虎城将军女儿杨拯陆无论是在荒凉的戈壁大漠还是在辽阔的平原海域,西大学子都怀抱着“我为祖国找石油”的热忱,为实现“大国石油梦”拼尽全力。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全国15个石油勘探局中,一度有13个局的局长、副局长或总地质师出自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改革开放之初,全国各大油田急需大量石油地质人才。为解决人才难题,1984年,西北大学在全国率先与原石油工业部、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分别签订了为期20年的联合办学协议。

  联合办学开启了规模性校企联合进行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有效地解决了学科建设徘徊不前、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学生招生和分配对口难等困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诸多问题,为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创出了一片新天地。

  在联合办学期间,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石油学科与长庆、中原、河南、大港、大庆、新疆等油田不断深化合作,学科建设、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有了长足发展。在中国石油行业,特别是在石油地质与勘探领域,西北大学石油地质专业的毕业生也获得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后劲充足的口碑。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被誉为“中石油海外铁人”的王贵海,还有赵政璋、徐可强等高级管理人才,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值得一提的是,西北大学石油地质学科在为中国石油工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的同时,还直接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立足西部,依托学科优势,瞄准国际前沿,不断培育新的学科研究方向。

  比如,该校教授赵重远早年便创建了“含油气盆地地质学”新学科。他和汤锡元、陈荷立、祝总祺、邸世祥、王定一、曲志浩、罗铸金一起,被称为西大“石油八大员”。在赵重远的带领下,众人共同撰写出版了“”后中国第一部《石油地质学》全国高校统编教材。

  针对我国石油勘探形势的发展,该校教授刘池阳较早提出了改造型盆地及其复杂区是油气未来新发现的重要领域。1998年,他倡议并在西北大学主办了“全国改造型盆地油气勘探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引发和推动了中国改造型盆地的研究,在油气地质与勘探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建70年来,西北大学石油地质学科持续发展,从未间断。近年来,该学科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86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等企业委托的科技攻关项目百余项。作为第一或主要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省部级科研奖励2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6项。

  一直以来,西北大学石油地质学科始终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即使不时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西大石油人的热情从未消减,始终在实现石油强国梦的上砥砺奋进。因为在他们心中,那一份石油情从诞生之日起,便从未消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石油地质与勘探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