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对中国能源领域的贡献超出你的预想
1950年5月6日,李四光回国,居住在北京的酒店的四楼,而在此之前,他和国民政府驻英国的大使进行了一番较量。
没有人能阻挡这位60岁老人的归国之路,他带着一腔的热血来参与新中国的建设,推开北京酒店四楼的西窗,举目望去,一篇欣欣向荣的迹象,绵延的燕山,葱葱郁郁。
但是更让这位老人的激动的是,敬爱的周总理隔日亲自来北京酒店探望他们夫妻,他抓住李四光的手不放笑道:“你到底回来了,这里竟还有人说你不会回来了,你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果然,那些情况我都知道了。”
和周总理的一番长谈之后,李四光发现他不但博学健谈,还懂地质力学,李四光的妻子许淑彬赞叹道:“他怎么那么懂地质?又怎么懂得那么多,而且一眼看出了地质力学的终极目的。”
1951年12月30日,中国地质学会举行成立30周年大会,作为理事长的李四光在会议上作了《中国地质工作者在科学战线上作了一些什么》的报告。
在这次报告会上他作了非常重要的阐述,这个阐述指导了建国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地质研究工作,他在报告中说道:地质学本来是从研究西北欧和北美的地质构造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可是,西欧、北美是两块屡受张力作用而支离破碎的区域,不能作为构造地质的基本事实。
他认为亚洲到底地质构造从来都是统一的,应该用全新的方法和发现的事实为基础探索地质构造的规律,不能照搬西方的经验,在这次会议中,他明确提出中国地质学要走自己道路的思想。
1952年,地质部成立了,根据苏联专家的建议,石油普查队伍集中到西北的甘肃、新疆和青海进行普查,这次工作并不细致,但是苏联砖家已经总结出了一个“中国贫油”的结论。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如果找不到石油矿藏,这对工业建设来说绝对是致命的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这个问题。
1953年的一天,李四光到中南海回答了这个疑问,他十分肯定地说,中国是有石油的,他认为整个新华夏构造体系就是一个巨大宏伟的“多”字型结构。
这里面包括三条隆起带(指地壳运动相对上升的地带)和三条沉降带,它们互相间隔着,在这些地带一定存在多种丰富的矿藏包括石油和天然气。
接着他肯定的预测道:“在我国第三沉降带的呼伦贝尔——巴音和硕盆地、陕北——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第二沉降带的松辽平原,包括渤海湾在内的华北大平原、汉江平原和北部湾;尤其是第一沉降带的黄海、东海、南海都有石油和天然气的存在。”
事实证明他的推测是非常准确的,比如我们2000年我们开发了呼伦贝尔油田,19年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了10亿吨级的庆城大油田,在四川盆探明页岩气约1.06万亿立方米,这一切都说明了其预测的准确。
你很难想象,这些都是李老地质力学的遗产,指导了我们能源开发的方向,其功绩可想而知,当然李老对中国的贡献不止于此。
1950年李四光回国后,就被国家给予厚望,希望能在中国找到大的油田,这个时间的李四光频繁受到周总理和毛主席的接见,而李四光也用实际行动回馈了整个民族的期望。
从1954年开始,地质部在李老的组织下,先后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等,甚至在铀矿的发现上都有特殊贡献。
除了从英国带回的一台伽马仪,他对我国铀矿的开采做了准确预测,后来按照李老的方法,我们在南岭发现了富集的矿区。
从1855年一月我们决定要发展原子能,到9月发现南岭铀矿,如果没有李老正确的地质判断,核工业的发展速度难以预料。
一台探测铀矿的仪器需要几车皮的鸡蛋从苏联换来,因此被探测铀矿的309二分队私下称为“一车皮鸡蛋。”
但最终我们还是克服了困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科学的指导思想,李老的功绩无疑是巨大的。
结语:李老对中国能源行业的贡献是居功至伟的,他独创的地质力学为中国能源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这些理论最终转化为我们今天看到的社会成果。
- 标签: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李四光对中国能源领域的贡献超出你的预想
1950年5月6日,李四光回国,居住在北京的酒店的四楼,而在此之前,他和国民政府驻英国的大使进行了一番较量…
- 非常规油气什么是非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的最新报道
- 国土部介绍全国油气资源3大变化 关注4政策
- 非常规油气是什么?非常规油气市场总体概况
- 3000亿方!你家用的天然气很可能是从这来的
- 2022-2028年中国油气勘探市场全景调查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天然气“点燃”绿色生活
- 传统油气资源面临“非常规”挑战
- 消防常识 惊险!多场燃爆都因它而起竟是家庭常用品!
- 近镜头丨“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 中国非常规油气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