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油气能源  非常规气

用非常规思想引领非常规油气 ——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用非常规思想引领非常规油气 ——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原标题:用非常规思想引领非常规油气 ——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邹才能

  “从油气地质学的角度看地下,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在空间上有序聚集,常规油气在局部圈闭富集,在供烃方向上基本有非常规油气共生;非常规油气大面积连续性分布,外围空间可能有常规油气伴生,这一油气分布规律的新认识,对于常规与非常规整体研究、整体评价、整体部署、协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窗外是北京难得的蔚蓝色天空,冬日早晨的阳光斜斜地落在宽大的写字台上。满室书香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一边在纸上描画,一边向记者仔细地讲解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

  从常规到非常规,邹才能院士把石油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当作自己毕生热爱和奉献的事业。30年来,他以“非常规”的思想,带领团队开拓创新、持续攻关,推动了我国油气勘探战略转变并取得了重大发现。尤其在我国含油气页岩、致密砂岩中率先发现了微纳米级孔喉系统,业内人士认为,邹才能及团队的这一重大发现,突破了页岩“铁板一块”、致密砂岩“磨刀石”非常规油气储集层赋存的理论下限,引领了非常规油气地质的理论前沿。

  石油商报:您是我国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的创建人,而对理论的突破和规律的把握,应该说具有原创性和系统性。非常规油气是新世纪才逐渐更受到重视,但您在之前已经潜心攻关了多年,回顾从参加工作到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历程,您认为能成就这样的创新,最需要具备的素质是什么,这份坚守来源于怎样的理念?

  邹才能:油气勘探地质研究者要有眼光。看得远,还要看得准。油气工业从常规到非常规,应该是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世界石油工业已历经150年,主要是以常规圈闭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非常规油气有巨量的资源,是常规油气的8倍,北美和中国的非常规油气都先后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要规模发展还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导,需要瞄准和抓住这一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创建新理论、发展新技术,创建有别于传统油气地质学的,全新的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它既是油气理论研究的前沿,也是油气勘探的亟需。

  油气勘探地质研究者要有思想。常规人,要有非常规思想,也就是要有创新的思想。认识无止境、勘探就无禁区。过去认为斜坡凹陷中“铁板一块”的页岩只能生油、不能储油,不可能有储集空间,“磨刀石”的致密砂岩储层极差,钻开后没有油花、也不冒气泡,没有想到页岩、致密砂岩中仍发育具有工业价值的微纳米孔喉系统,通过水平井体积压裂,还可以形成工业性产量。黑色页岩引发了“黑天鹅”事件,正在进行一场非常规油气,深刻改变了全球油气价格、供需版图和能源发展走势。因此,面对非常规新领域,要有独特的学术新思想,提出独有的新理念、新理论。只有解放不了的思想,没有解放不了的油气。常规的思想,找不到非常规油气,常规的技术也拿不出非常规油气。

  油气勘探地质研究者要有责任。作为国家油公司的一员,理应对国家能源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时要有浓厚的兴趣,为国家研究油气,发现油气。找油气要有“不死心、不灰心、不放弃”的精神,坚持要不懈、探索要不断、久攻要不弃,才有可能获得油气的大突破和大发现。

  石油商报:非常规油气之所以被称为非常规,不言自明是指其有别于常规油气的异常勘探开发难度,甚至研究尚处于空白,而您带领的团队填补了这个空白,第一个发现了比北美更古老的页岩气层系和具有工业价值的纳米孔隙,揭示了非常规油气“连续型”聚集规律,提出“人造油气藏”开发的新概念以及常规—非常规协同发展的新理念,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他们的内涵是什么,在这项攻关中有什么最难忘的例证,能否与大家分享?

  邹才能:常规油气藏可称为“圈闭油气藏”,是一种天然油气藏,一般分布在构造高部位,圈闭界限很明显,有统一油、气、水界面,有自然渗透率,一般采用直井开采,不需要人工压裂改造即可形成工业油气产量。而非常规油气则正好相反,一般在斜坡凹陷区赋存,大面积“连续”分布,无明显圈闭界限,无自然工业产量,需“人造渗透率”,一般需要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多井平台式工厂化等作业方式,在地下形成以井眼长度为体积单元、人工压裂缝网为流动通道的“人造油气藏”。

  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的产出,是典型的“人造油气藏”开发,开采有“三难”,即高产难、稳产难、补充能量难。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在地质条件相似地区,按照“井工厂”大平台布井方式,集中部署实施一批相似井,进行多井平台式工厂化开采,形成大平台“多井一藏”开发模式;还可采用重复压裂方式,使老油气藏多次形成新的“人造渗透率”,持续获得生产能力。“人造油气藏”的开发,初期增产靠连续打井,长期稳产主要靠区块接替,以及采用注水、注气、加热等提供“人工能量”的方式开采。

  目前,常规油气开发是一套独立系统,非常规油气是另外一套独立方法。常规—非常规在地下“有序聚集”,可以进行“协同发展”开发。如上万平方公里级的大川中地区,纵向有20余套常规—非常规工业性天然气层系,我们今后可以针对该区进行整体三维处理解释,透视地下不同类型、不同时代层位油气的空间分布,进行整体研究、整体评价、协同开发,在一个平台上部署井群,有常规的碳酸盐岩气井、也有非常规的页岩气井。目前很多井场就建在山顶、山坡和山沟里,修一个平台和路需要较高的前期成本,过去一般只在一个平台上打一口井,但当我们在同一平台打几口或几十口井的时候,就减少了这些井的直接成本,钻井的成本也被摊平了,节约用地,降低成本,可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常规与非常规资源的协同一体化发展,要依靠大数据、智能化,真正实现勘探、开发、工程、地面、经济等一体化,大幅度提高勘探开发效率和效益,建设常规—非常规协同发展的数字化、智慧化油气田,是未来石油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石油商报:中国要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体制机制保障和青年人才成长,目前上至国家下至中国石油集团,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大幅提升,在您看来还有哪些值得进一步加强的地方,您对年轻一代的石油科技工作者有什么期望及建议?

  邹才能:“化石能源低碳化、新能源规模化、能源系统智能化”的三大趋势正在形成,“油气开发低成本、新能源供给低价格”两大态势正在显现。新能源出现了不少“黑天鹅”技术,正在形成低价格的能源新类型,新能源工业化到来的速度和规模都可能超出预期。国外大油气公司都早已布局新能源业务,我国油公司加大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加快新能源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迫在眉睫,构建新能源发展的基础与框架,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全面布局,这将是油公司未来新的战略选项之一。

  中国石油集团是一个综合性的国际能源公司,从世界能源发展史、新能源发展的新态势,还是从我国油气发展阶段与公司的规模实力来看,对新材料、储能、氢能等新能源的超前战略布局,也已进入了战略机遇期。

  我国能源特别是油气的对外依存度将持续走高,新时代的新一代能源研究工作者,应有创新感和使命感,要努力成为油气业务的创新者、新能源业务的引领者和国家能源安全的推动者,时时瞄准能源生产的急需,时时把握能源学术的前沿,用创新成果,为强国加油,为国强增气。

  邹才能,1987年西南石油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所工作。先后在吐哈、塔里木等油气田现场任科学探索井地质总监。2000年,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物所所长。2002~2003年,在吉林油田挂职公司副总地质师。

  2003~2007年,先后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地质师、地质所所长。2007年至今,先后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总地质师、廊坊分院院长。

  长期从事常规—非常规油气地质科研与勘探工作,创建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第一个发现北美以外更古老的页岩气层系和具工业价值的纳米孔隙,揭示非常规油气“连续型”聚集规律,首创“人工油气藏”开发概念,提出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协同发展”理念。论证了岩性地层油气成藏机理,建立湖盆中心砂质碎屑流等沉积模式。阐明了古老碳酸盐岩大气田形成分布规律,构建“四古”成藏模式。推动了我国油气勘探战略转变与重大发现。

  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获得第十二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