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可燃冰勘查也在技术准备之中 开采并非没有风险
其官网显示的研究成果为“查明漠河地区的冻土层分布,推断断裂23条;结合地球化学、地质构造资料,圈定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有利区4处,为东北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提供了依据”。
“目前地质调查局取得的是技术突破,但是,要想真正实现可燃冰商业化开采,还需要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这样的技术突破。”他补充表示。
“全球可燃冰在海域的资源量约占98%,陆地上的可燃冰非常少。在我国情况不同,常年冻土的面积与管辖海域的面积旗鼓相当,但常年冻土多为无人区,其可燃冰的调查程度还很低,储量未明朗。”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郭友钊表示。
郭友钊对我国可燃冰的研究与调查有一定的了解,以可燃冰为题材著有《走向海洋》(2002年)《沐雪然冰》(2012年)及《钻冰取火记》(2017年)。
“在陆地上进行可燃冰开采技术实验相对容易,可以为海域开采提供技术参考。2002年,多国联合在加拿大马更些冻土区进行天然气水合物试验性开采获得了成功。”郭友钊说。
据了解,中国对可燃冰领域已经在上世纪末就开始研究,2008年“我国在可燃冰的调查技术、开采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等方面,都进行了扎实的研究”。
由于可燃冰储量巨大,可能是常规石油天然气资源量的两倍,又是清洁的新能源,因此国内外都在进行技术竞赛。
“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家都在进行可燃冰的研究。”郭友钊表示,“我们国家也非常支持,一直在给这方面的研究进行拨款。”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成立以来,就开始了可燃冰的调查与研究,一直有规划,并按照规划执行,做得非常好。”郭友钊透露。“日本是一个缺少能源和矿产的国家,所以对可燃冰的研究非常积极。”郭友钊表示,“日本先后多次在加拿大参与可燃冰的试开采研究,现在已在海洋开展可燃冰的开采试验研究。”
郭友钊认为,可燃冰的开采比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等的开采要复杂得多。特别是开采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不容易稳妥处理。
在开采过程中若发生可燃冰不可控制的分解,很可能引起海底滑坡、滑啸等突发性灾害;若未能完全收集可燃冰分解的天然气,其中部分天然气排入大气,将增加大气圈的温室气体含量,可能引发气候系统紊乱而加剧气象灾害。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预计,2030年以前,我国将使可燃冰得到商业性开发利用。
- 标签:天然气水合物的危害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