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油气能源  非常规气

被大熊猫“伞护”的美好家园

考试时应注意什么

近日有关于考试时应注意什么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考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考试时应注意什么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考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考试时应注意什么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迎来了成立后的首个春天。1.93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得到保护的不仅是大熊猫,还有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1600余种同域珍稀动物随大熊猫的保护而得到“伞护”,全域良好生态充满着勃勃生机。

2017年1月,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全面启动,这是我国首次以“伞护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生物学中,“伞护物种”是指某一物种的生存环境需求能涵盖其他物种的生存需求,在对该物种进行保护的同时,也能为其他物种提供保护。

金钱豹的身影时隔30年再现邛崃山,30多头扭角羚集体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撒欢,岷山山系甚至可以望见“金雕抓着小猪在天上飞”……可爱的动物们用重现与回归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生态修复与保护投下了最生动的一票。

“隐士”频现

凸显保护实效

“在四川,人手一只大熊猫。”这句调侃的话语让人既忍俊不禁又对四川生出几分向往之情。

拥有大熊猫当然不可能,但在四川,大熊猫“能见度”一年高过一年。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野生大熊猫种群不断壮大,大熊猫野外监测年遇见数由135只上升到178只。

什么样的人与大熊猫“偶遇”的概率最高?片区内的护林员。经年累月,他们把脚印留在了大山深处,还绿水青山最本真的原貌、给大熊猫最天然的活动区域。

今年是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大邑管护总站大蒜坪管护站巡护队队长张学良“巡山”的第18年。每一年,除了大雪封山的4个月,他年均带领巡护队进山6次,每次进山需要10天左右,每天走近30公里。“图个啥?不就图守好这一片动物栖息的天堂吗?动物多了,心就安了。”张学良说。

让张学良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巡山发生在2021年6月。这一次,他和队员们在红外相机镜头里观看了一场精彩的“动物世界”。“从红外相机拍摄的视频里,我们看到包括大熊猫、亚洲黑熊、野猪在内的十多种动物在小河子管护区干河坝片区悠然自得地玩耍卖萌,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张学良说。

曾经,以“隐士”著称的野生大熊猫行踪隐秘且警觉性极强,见者寥寥。如今,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多个区域内安装的红外相机时常可以捕捉到他们的踪影。在今年一季度的巡护工作中,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从回收的红外相机中获得了多场景大熊猫母子活动的影像,这也是四川首次拍摄到三月幼龄的野生大熊猫。

“隐士”频频现身,离不开长期长效的保护。

早在1965年,四川就在绵阳市平武县设立了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四个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从自然保护区建设到天保工程再到退耕还林,四川针对大熊猫保护的措施不胜枚举,再加上人工繁育研究、野化放归,四川十分重视野生和圈养大熊猫种群的恢复壮大。

自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以来,四川整合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对23个自然保护地1.5万余平方公里范围展开了36次本底调查、210项专项调查,基本摸清了试点区主要保护对象和资源管理状况。累计设置固定巡护线路900余条,派出各类巡护人员近9万人次,覆盖面积1.4万余平方公里。

“饭碗”端牢

共享生态红利

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及与之相关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四川付出不竭努力,长期长效投入大量财力、人力、物力。事实上,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远远超过大熊猫保护投入。被大熊猫“伞护”着的不止各类珍稀野生动物,还有因生态改善而受益的万千群众。实现大熊猫保护与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的双赢,在四川不是一句空话。

斜江河缓缓穿城而过,东边是青峰挺拔的鹤鸣山,西边甚至能望见西岭雪山山顶的皑皑白雪,这是成都市大邑县太平社区的景致。

“社区近30%的面积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片区一般控制区,这里的商家和老百姓都是良好生态的直接受益者。”太平社区党委书记伍勤说,良好的空气质量与常年葱绿的青山为社区带来了不少游客,社区先后建起70余家民宿、农家乐,掀起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潮。

聊到“一年挣多少钱”这个话题,年近50岁的侯高敏有些不好意思。“我看你这饭店周末大中午至少摆20桌,客人来了一拨又一拨,一个周末两三万元进账没问题。”快人快语的伍勤在一旁帮腔,侯高敏笑而不语。从2019年返乡开起侯家饭店,侯高敏就端上了“铁饭碗”,眼瞅着社区环境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片区建设一年比一年好,他笑称“要为游客们做一辈子的饭”。

在四川岷山、邛崃山等大熊猫分布的漫长条带状区域里,居住着很多群众。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拟通过划定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的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核心保护区采取封禁和自然恢复等方式对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实行最严格的科学保护。一般控制区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社区居民、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人员生产、生活的主要区域。人们并不会因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而与故土割裂,反而是在大熊猫的“伞护”效应中实现了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于是,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自发成为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2020年,位于都江堰市的高原集体林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小区成立了。除专职工作人员外,有20余名群众自愿加入了资源保护、社会综合治理巡护队。栖息地内一共设立了6条巡护路线,每月都要巡护一次,每次耗时近8小时,大伙轮番“上岗”,没人叫苦叫累。过去的狩猎人,变成了现在的守护人,毛冠鹿、斑羚、红腹角雉、红腹锦鸡……野生动物活动踪迹越来越多。

同类案例不胜枚举。用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副站长汪于曦的话来说,“我们一直向老百姓宣传共建共管共享的理念,因为保护区和入口社区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态保护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云游”变现

助力科普发展

因为对朝夕相处的绿水青山有着深厚感情,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龙池片区,不少从事旅游业的老百姓经过管护总站培训,成为游客们的“向导”,义务向大家普及生态保护相关知识。

建在龙池片区的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宣教中心,今年已经接待了12批次来自省内的党建、游学、团建团队,每批次近30人,不少龙池片区的农家乐、民宿经营者会向游客们推荐宣教中心,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了一个科普旅游的点位,丰富了龙池生态旅游的场景。汪于曦说,人们在宣教中心可以了解到大熊猫保护工作的相关措施,近距离观看野生动植物标本,切身感受自然保护工作的艰辛与成效。

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片区总面积为393.97平方公里,约占都江堰市域面积的三分之一。为了让爱护大自然的观念深入孩子们的心,今年,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联合社会机构开展了三期“熊猫秘境探索之旅”亲子游活动,百余位孩子和家长参与其中,通过定制的科普旅游与自然保护有了更亲密的接触。

通过强化科技支撑,探索开展基因研究和数字化管理,四川成立了熊猫科学研究院,建设了大熊猫个体DNA档案,推动“天地空人”一体化数字熊猫公园建设,共布设监测样线1700余条、红外相机近8000个。

通过“智慧公园系统”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天全管护总站在野生动物出没区域、自然景观富集区域设置了4K高清摄像头,借助APP、慢直播、户外大屏等方式,让大众在家也能实现“云游览”大熊猫国家公园,“零干扰”欣赏野生动物实时活动场景。

“借助科技力量丰富我们的巡护手段,推动科普形式不断创新,让更多的人参与保护自然,这是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心愿。”汪于曦说。 (经济日报记者 刘 畅)

心梦无痕最新作品 http://www.xinzhiliao.com/bj/meirong/33006.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考试时应注意什么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