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
固废网讯:疫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也是一场始料不及的考验,不仅给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带来了短期的巨大冲击,也暴露了产业长期以来存在的短板和问题。科学分析、精准施策是帮助产业应对疫情影响,实现突围再生的当务之急;更为重要的是,疫情放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瞬间,坚定信心、目光长远,谋大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结构调整和效率提升,才是中国再生金属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
一、产业受疫情影响及复工复产的总体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短期内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原料短缺、订单不足、资金紧张,绝大多数企业预测今年上半年营收和利润下降已成定局,半数以上企业预计降幅不低于30%。尤其是产业配套企业如机械装备制造、耐材和精炼剂生产企业受影响更大。进入3月份,随着各地分区分级落实差异化防控策略,再生有色金属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据再生金属分会对118家企业跟踪了解,截止3月19日80%已经复工,但复产率仅为49.7%。目前我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企业在加强自身防控疫情的同时还积极捐款捐物支持湖北及其他地区抗击疫情,据初步统计全产业现金捐赠合计1.76亿元。
近期疫情在欧美的扩散,对全球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冲击持续加大。根据再生金属分会的了解,截止3月中旬,疫情对美国的影响尚未充分显现,相比而言,对东岸和西岸企业的影响大过中西部企业,对废料回收企业的影响大过加工企业。欧洲疫情更为严重,而且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均是再生有色金属大国,对产业整体影响更大:意大利安奇泰克公司和SGM公司基本在家办公,车间人员轮岗上班;德国回收企业开始减产,冶炼企业影响相对不大。ISRI及BIR也分别取消和推迟了预计在4月和5月举行的行业会议。疫情不仅仅影响了再生金属的回收和加工,同样严重影响了下游需求,以汽车行业为例,据3月18日最新媒体报道,欧洲已经停产和即将停产的汽车整车厂超过70家;日本五大汽车厂家1至4月的总产能预计减少58万辆,汽车行业的停产和减产将会严重消弱再生铝需求。
总之,疫情态势瞬息万变,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程度和持续时间还难以准确判断,2020年对再生有色金属企业来说将是非同寻常的一年。
二、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受疫情影响反映突出的问题
1、原料保障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差
随着我国有色金属废料回收量不断增长和中美贸易政策的影响,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原料结构发生重大改变,由2015年之前的进口为主,转为国内回收为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再生资源回收陷入停滞,国内原料收不上、国外进口原料在港口的进不了厂,即使企业复工,由于回收从业者刚刚返岗,集散市场交易未恢复,加工企业短期内仍面临原料短缺。其实,抛开疫情影响因素,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原料保障问题的本质还不是原料不足,而是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据再生金属分会初步测算,2019年,国内再生铜和再生铝原料回收量分别达到215万吨和607万吨(金属量),分别占再生铜和再生铝原料供应量65.2%和83.7%。由此可知,国内再生有色金属原料不是绝对短缺而是相对短缺。
从加工端来看,企业实力日趋增强。截止2019年,我国产能大于5万吨的再生铜企业约53家,产能合计375万吨,占总产能约72%,其中大于10万吨的再生铜企业约29家,产能285万吨,占总产能约54%;产能大于5万吨的再生铝63家,产能合计806万吨,占总产能1300万吨的62%,产能大于10万吨的27家,产能603万吨,占总产能46%。大量骨干企业规模化规范化程度以及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再生有色金属原料进口政策调整背景下,加工企业更加注重国内原料采购。
从回收端来看,目前尚未摆脱以社会化个体回收为主的格局,根据商务部相关数据,“十二五”末期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回收量仅占回收总量的10%-20%。结合“十三五”以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等多种模式回收体系建设情况,乐观估计,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回收量有可能占到回收总量的30
- 标签:美女露波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