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行业:产业链加速整合 环卫千亿级市场空间蓄势待发
固废网讯:政策助力环卫市场化改革深入,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作为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卫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管理维护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城乡道路、广场等公共区域的清扫保洁、洒水作业;
➢居民区、城乡道路、公共区域、水域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
➢环卫设施如公厕、垃圾箱、垃圾中转站的建设、维护和运营;
➢垃圾、粪便、特种垃圾的终端无害化处理;
➢市容景观绿化的规划、建设和养护。
环卫行业发展之初,主要由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单位负责环卫服务项目的实施与监管。这种管理体制引发了不参与市场竞争、效率低下、监管缺位等一系列问题,给地方财政造成了一定的负担。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对城乡环境卫生问题逐渐重视,环卫行业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环卫服务项目逐步更多的交由市场化的第三方企业运作,从而实现管办分离,这有利于提升环卫服务效率和质量,减轻财政负担,形成市场化的环卫服务行业新格局。我国沿海发达城市率先实行政府公共服务采购试点。随着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市政环卫行业市场化改革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
伴随着环卫行业的市场化改革,环卫服务行业迅速增长,2019年中国环卫运营市场规模约为2,400亿元,15年到19年的行业复合增速为41%。环卫服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道路清扫保洁服务费、垃圾清理服务费和公厕运营管理费。根据历年的《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环卫科技网、中国政府采购网的公开项目信息数据:
道路清扫保洁业务:截至2019年,我国城市、县城、乡镇道路清扫面积分别为90亿平方米、30亿平方米、95亿平方米,年增长率为3.45%、7.14%和15.85%。目前我国城市、县城、乡镇单位保洁费分别为12元/平米/年、5元/平米/年、4元/平米/年。2019年的道路清运营服务总市场规模为1,576亿元。据估计,到2022年,我国的道路清扫总面积可达235亿平方米,根据12%的年增长率,道路清扫运营服务的总市场规模可达2,214亿元。
垃圾清理服务业务:2019年,我国城市、县城、乡镇生活垃圾清理量分别为24,387万吨、7,049万吨和20,000万吨,城市和县城的粪便清运量分别为1,114万吨和327万吨,城市、县城、乡镇垃圾单位清理费用为85元/吨/年、42元/吨/年、37元/吨/年。2019年的垃圾清理服务总市场规模为315亿元。根据13%的年增长率,到2022年,我国的垃圾清理服务市场规模可达455亿元。
公厕运营业务:2019年,我国城市、县城、乡镇公厕数量分别为16万座、5万座和16万座,城市、县城、乡镇公厕运营费用为14万/座/年、5万/座/年、4万/座/年,2019年的公厕运营总市场规模为316亿元,根据8%的年增长率估计,2022年公厕运营业务的总市场空间接近400亿元。
合计三大环卫业务,加上等级公路清扫业务的市场规模,保守估计,2020年环卫服务市场空间将达2,687亿元。
未来伴随着进一步城镇化,以及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环卫行业的高增长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环卫市场化程度各地差异较大,全国市场化程度平均只有30%左右。一线城市由于历史和市场原因,市场化程度已经比较高,剩余空间不大。其中,北京的市场主要由国企占据,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已具备较高的市场化程度。未来环卫服务市场化的空间主要来自于二三线城市。
疫情催化,长期推动环卫行业提质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发生后,环境卫生受到了格外重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提出要全面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各项工作,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城建部总结了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经验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切实做好一线环卫职工安全防护。结合各地实际,完善疫情期间城市公共区域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公厕管理和粪便收运处理等环卫作业流程规范,细化环卫作业人员防护措施,明确适用范围和适用时间,指导督促环卫作业单位不折不扣执行。
加强清扫保洁和设施设备日常消毒杀菌工作。结合地区实际,加强对医院、商超市场、火车站、客运站、码头等场所周边和重点区域清扫保洁,并在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对必要点位进行消毒灭菌作业。
严格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管理。严格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81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新冠肺炎首诊隔离点医疗管理工作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120号)等要求,医疗机构和首诊隔离点在诊疗新冠肺炎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均应当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对于集中隔离观察点、居家隔离观察点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废弃口罩,原则上应进行焚烧处置。在焚烧处理设施相应开辟绿色通道,设立专用卸料口,制定落实消杀措施,卸料入坑后不再进行混合搅拌存放,做到优先焚烧、即卸即烧。
加强公厕粪便收运处理。全面落实公厕保洁、消毒、运行维护措施,严格规范公厕内废弃物管理。加强化粪池巡查监管,定期维护化粪池井盖、导排管等相关设施,及时更换破损部件。
提高环卫行业应急管理水平。督促环卫作业单位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值班值守工作、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反馈工作信息,加大安全生产监督力度。要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各项环卫作业和各类环卫设施稳定运行。
短期受益于消杀、应急环卫服务、环卫装备等的需求提升,环卫行业迎来业绩增幅。疫情防控期间环卫服务工作频次上升,日常保洁和消毒工作量倍增,各地开始了重点公共区域和环卫设施常态化消杀作业。预计疫情结束后,环卫作业方面的标准将进一步提高,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提升,疫情在中长期将推动环卫行业提质。
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助推环卫产业链整合,环卫一体化趋势明显
近几年来,我国环卫机械化率明显提升。根据国务院住建部城乡建设统计公报显示,从2012年到2017年,我国的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从42.8%上升至65%。截至2017年,全国城市道路清扫机械化率为65.0%,县城道路清扫机械化率为57.3%。另外,各上市公司的机械设备采购金额提升较快。2017年和2018年,玉禾田机械设备采购金额的增幅分别为108.96%和54.99%,侨银环保的机械设备采购金额增幅为137.73%和40.47%。在本次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预计国内环卫行业机械化的趋势会更近一步。环卫劳动密集型特性使得行业在复工等方面遇到一定障碍,环卫清扫机械化能够减少行业对人工的依赖。由于老龄化严重,以及环卫行业缺乏吸引力,新进入者较少,未来从业人员难以得到补充,提升机械化率势在必行。环卫机械化程度的提升有助于提高环卫行业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改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环卫公司从轻资产向重资产过渡,树立资产壁垒,加速环卫需求释放,助力行业集中度提升。
环卫行业的另一大趋势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提升。环卫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指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实现管理流程科学化、管理主体多元化,提高环卫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环卫“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管理,助力传统环卫到现代环卫的转型升级,全面打造现代化、智慧型城市。
当前我国的环卫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智慧环卫投入力度的加大和技术进步的推动,环卫信息化系统功能不断增强,呈现以下方面的发展趋势:1)整合各方资源,构建环卫大平台;2)结合物联网新技术,进一步提高环卫信息系统的效率;3)重视数据分析建设,优化环卫决策支持。
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提升是环卫龙头企业产生规模经济的关键。目前,启迪环境、龙马环卫、玉禾田等多个环卫上市公司已经陆续开始环卫信息化的建设,保障环卫项目的高效管理和运营效率。以玉禾田的智慧环卫业务为例,玉禾田依据公司来自100座城市客户、300个智慧环卫项目的10年环卫信息化经验,基于IOT、云计算、AI以及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制定智慧环卫解决方案,通过建立面向市政环卫、垃圾分类、公厕运营、生活垃圾处理、园林生态建设、美丽乡镇建设等领域的智慧化管理系统,构建城市管理的可视化监管与即时响应中心、互联网+城市公共服务网络及城市运行的智慧大脑,为政府提供智能化的管理抓手、考核手段与决策依据。
随着环卫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以及环卫领域机械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环卫行业产业链整合加速,一体化进程趋势明显。
环卫产业链主要由上游的环卫装备,清洁产品行业、包括环卫清洁、公路护养、新能源环卫、垃圾收转等设备;中游的环卫管理行业、包括道路清扫和垃圾清运;以及下游的环卫主管部门和物业管理公司组成。整合环卫产业链,是环卫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
环卫一体化有利于扩大服务区域,单一服务项目的区域逐步从早期的一个街道、片区逐步扩大到大中型城市的一个区、整个城市等,对运营服务企业的资金实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环卫一体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业方式一体化和垃圾分类一体化。
城乡环卫一体化涵盖城区、乡镇、村庄的道路、公路、河道等区域内的环卫服务作业,将城市与农村的环卫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科学有序地开展环卫服务,彻底解决农村“垃圾围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对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视,城乡一体化是未来重要发展趋势。
作业方式一体化指区域内的环卫服务作业,包括从分类、清扫、保洁、运输、中转、最终处理等的全过程,都由一家主体进行。这明确了责任主体,减少摩擦成本,提升整体作业质量,协同整合了环卫产业链,有效形成规模效应,降低作业整合处理成本,符合当前环卫服务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的发展趋势。
垃圾分类一体化与当前我国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密切相关。2017年3月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对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将垃圾分类与环卫服务结合进行,对垃圾从源头开始分类,利于建立与分类品种相配套的收运体系,建立与再生资源利用相协调的回收体系,完善与垃圾分类相衔接的终端处理设施,有助于循环经济链条的进一步完善。
环卫物业融合加速,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我国的物业管理市场处于快速成长期,行业管理面积稳步提升,并仍处于规模成长期,多种业态全面发展。截至2017年末,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在管面积13,780万平方米,储备面积15,0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99%,25.63%。在管面积中,住宅物业、商业物业、办公物业和工建、工商等其他类型物业分别占据69.9%、8.7%、9.1%和12.4%。截至2019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60.60%,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但仍低于1990年日本的77%和1970年美国的81%。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将推动行业管理面积稳步提升。
物业百强企业管理规模持续提升,规模扩张伴随着城市深耕。截至2017年末,全国物业管理百强企业管理面积均值达3,163.8万平米,同比增长16.1%,2008-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19.9%,高于行业平均的6.6%,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截至2017年末,全国物业管理百强企业储备面积均值达420.0万平米,同比增长84.6%;百强企业项目数量均值178个,同比增长7.2%。分城市群来看,长三角地区管理面积占比最大,达18.17%,成渝地区、珠三角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分别占比9.34%、9.06%、8.51%和8.04%。单个城市地区的管理面积均值达113.0万平米,同比增长16.1%。分业态来看,在住宅物业总量快速提升阶段,商办和工建物业仍保持占比稳定甚至提升,多种业态全面发展。2018年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收入中,住宅物业收入占比最大,达45.79%,其次是办公物业和商业物业,分别占比19.94%和14.45%。
考虑到市场规模、商业模式、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环卫行业和物业行业有诸多相似之处,环卫和物业行业之间既有竞争,又存在相互融合的发展态势。首先,环卫和物业行业均面临着较为广阔的增值空间,拥有各自行业的增值服务(环卫的城市综合服务、景观亮化等,物业的家居服务、房屋经纪等)。其次,这两个行业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人员劳动力投入,人工成本在总营业成本中占据主要的份额(超过60%)。普遍来看,物业和环卫业务均能够保证较为优异的经营活动现金流,这是由于项目运营期间,收入稳定,回款期间短。第三,这两个行业的格局均处于高度分散阶段,成长天花板较为遥远,环卫运营龙头和物业管理龙头公司近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速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未来发展前景良好。
环卫和物业的融合是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提出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在此背景下,各大城市(北京、上海、福州、郑州等)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持续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发展。将完善的物业管理手段运用到城市管理中,能够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管理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伴随着环卫和物业行业的进一步融合,我国各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望更快提升。
行业竞争激烈,龙头企业优势初显
跑马圈地,格局分散,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在市场化的进程中,环卫市场竞争激烈,若以企业性质划分,环卫行业的市场参与者可分为五大类,包括大型国有企业、环卫装备起家的环卫公司、末端固废处理延申的环卫公司、以物业保洁、园林绿化等相关业务转型而来的环卫企业和地域性环卫企业。
目前来看,中国环卫市场格局较为分散。环卫行业作为城市固废处理的入口环节,一直以来饱受行业参与者的广泛关注,早年的环卫企业主要以跑马圈地的形式抢占市场份额。近些年来,大量小项目的出现和新进入者降低了市场集中度,从2016年到2019年,参与环卫市场化项目争夺的环卫企业从5,000家上升至10,000家。最近几年,环卫行业CR10的市占率仅维持在20%左右。随着市场竞争者数量激增,未来行业竞争加剧,将面临重新洗牌。管理能力有限,融资渠道少的小型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地位,而包括侨银环保、龙马环卫、玉禾田等在内行业龙头则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行业准入门槛提升,优质企业有望提升市场份额
随着国家对公共卫生标准的提高,政府倾向于将管辖区域内的环卫服务向少量优质企业集中,环卫服务从过去简单的清扫,向带有垃圾中转设施等重资产投入的清扫清运一体化形式转变。另外,大中型环卫项目,特别是 PPP 模式的市政环卫项目,在招标时对环卫企业的历史业绩、资金实力等要求较高,PPP 运营模式在环境卫生管理领域的加速落地,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
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卫行业中的优质企业有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北京环卫、启迪环境、北控城市、侨银环保、玉禾田等公司的环卫项目首年服务金额分别为55.77亿元、28.11亿元、20.96亿元、20.64亿元、13.58亿元,这些行业龙头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竞争优势将越来越明显,未来将迎重大发展机遇。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