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中国环保企业
水处理网讯:近来年,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国家环保督察和监测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各地的环保治理或处置设施的建设和更新速度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国内发展的同时,一部分环保企业也将目光转向国外市场,力图实现由中国企业至跨国公司的阶梯式发展。
近来年,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国家环保督察和监测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各地的环保治理或处置设施的建设和更新速度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国内环保类企业由原先中小型、专业性、地区性的逐渐转变成大中型、全产业链式、全国性的企业,甚至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如北控、光大等这类巨型环保企业。当然,我们也能看到一些企业因摊子铺得过大,步子迈得太远导致其资金链断裂,黯然退场的实例。但总得来说,环保行业的趋势是向上的,有着较强的发展动力。
在国内发展的同时,一部分环保企业也将目光转向国外市场,力图实现由中国企业至跨国公司的阶梯式发展。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能够接触到一些海外项目,虽然频度仍然很低,沟通也显得蜻蜓点水,但这一点经历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前也就我的一些了解,和大家分享,权作抛砖引玉之用。
东南亚见闻
因为最近的几个项目考察,都在东南亚或南亚这类地区,我也就仅针对此区域的工作做一点简单描述。
东南亚或南亚地区是全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人口一方面是负担,另一方面则是红利。当地人均收入较低但劳动力丰富的特点,很容易引起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此投资。国外投资提升了这些国家的经济水平,极大丰富了其物质需求,也吸引着更多的人从相对贫穷的农村涌入大城市。当然相应的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大量人群的涌入,给城市管理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管理难题,与此同时,人们工作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固体废弃物也困扰着城市本身。为加快解决生活垃圾的出路问题,改善民生,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东南亚及南亚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对比目前国内的发展现状,这些国家在资金、技术、经验上皆有所欠缺,这也就为国内企业进入当地的环保市场带来新的契机。总得来说,虽然中国有着“基建狂魔”之称,但是其内在原因主要是中国产能旺盛并且人力成本较低。国内的技术水平在许多国家并未被完全认同,现阶段走出国门走向这类欠发达国家的市场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这就要从东南亚或南亚国家的国情说起,这些国家发展滞后,相关工业发展缓慢。许多人认为普遍发展较好的越南国家的发展水平约等于10-20年前的中国大陆;而孟加拉的发展水平可能较越南也有10-20年的差距。在迫切发展的经济的同时来保护环境,本身就是一件麻烦事,先污染后治理这道弯是这些国家躲不过的宿命。但即使这样,有一些环保的投入还是能保证这些国家的环境不会恶化到难以挽回的地步。如下图所示,越南污水厂的湿污泥和城市管网的底泥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就由罐车倒至在一块空旷的场地上,污水顺着坡就流向了首都河内有名的“母亲河”--苏沥河。
而孟加拉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首都达卡在册人口已经不低于1600万人,据当地市政环卫部门统计2018年收集到的生活垃圾不低于100万吨,被送至郊区一座占地300余亩的填埋场,然而这座填埋场即将在近期被填满。
然而实际上许多区域的垃圾并没有被收集到环卫部门手中,许多新城区基本未能收集,就如下图一般堆放在街道上或排水沟里,而此类城区可能占到全部城区的1/4-1/3。所以当地虽然经济发展还欠发达,但垃圾处理和处置的问题已经和国内一样棘手。
机遇与挑战
也就是因为诸如此类的原因,许多国内环保企业,包括耳熟能详的,或根本没听过的,一股脑全奔过来了。虽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是在短短的几次接触中,我还是发现一些问题,也就此分享一些。
客观地说,相比较国内环保已经逐步走上了健全道路,此类国家因为接触的环保项目少,必然会走一些弯路。集中体现在环保设施建设上,环保工程的要求不明晰,有政府太过浮夸,过度拔高建设标准,而忽视了本身的偿付能力。垃圾焚烧厂、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指标要求动不动就要说按欧盟或日本标准来做,设施也要做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而在环保管理的过程中则很不成熟,许多污染物排放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抑或是直接拿国外的标准要求翻译了事,同时环境管理平台缺乏一批相关的审批、咨询、监测的人员,环保工程建设则没有一套环保设施建设及验收、保障体系,往往是嘴上说得很好,其实落实不到实处,执行的状况还不如国内县一级的环保工作做得到位。同时,这类国家许多都有严重的腐败问题,仅有较强的资历和业绩并不一定能打动政府官员,在政府官员面前,必须用一种“跪舔”的方式来争取项目。众多企业介入项目都必须有当地“中间人”充当掮客,打通政府官员或其亲属的关节,来达到目的。中国企业涉足这块看似蓝海的区域,本就是看好这些国家的发展机遇,想抢占先机。但事实上是,早在10-20年前,就有其它跨国公司开始此类布局了,这些公司尤以韩企日企居多。如下图是我在越南看到的日本荏原公司的试验性设备,处理规模很小,但运行稳定。日本公司很早就注意到越南的水污染问题,长期布局,使得他们的方案非常有深度,要不是价格太高,可能都不会有中国企业的机会。在东南亚或南亚的国家,日本或韩国的影响无处不见,街头遍地是日本或韩国(主要是现代)的汽车、摩托车,河内机场遍地是韩国乐天的免税店,而在近来东南亚运动会上勇夺冠军的越南足球队,教练也是韩国人。如果在同等价格的前提下,中国企业大概率是无法竞争过韩日的,除了刚才说到的他们的产品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则是某些国家对中国这一崛起的大国的防范意识。一位越南老板看好中国企业,但考虑到媒体经常会以政府卖国来搅黄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希望中国企业最好以新加坡企业的名义进行参与,或是泰国、马来西亚甚至中国台湾也是可接受的。贸易壁垒不仅是强国对弱国的专利,一些不发达国家也会因各种原因对我们国家的企业进行限制。
在东南亚或南亚,中国企业参与当地环保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的是直接投资建厂,如光大的一座500吨/日的焚烧厂已经正式运营,为越南首座运营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天楹在越南也拿到了一座4000吨/日焚烧厂的建设运营权。相比较而言更多的则是,一些设备厂家或工程公司愿意提供关键技术和设备,或承担项目总包建设;还有一部分投资公司则是同当地企业合作,以参股的方式注资参与经营。个人感觉,第一种或第二种方式需要长期而有强度的投入,就是先砸钱,再赚钱。尤其是第一种,涉及到的运营协议可能长达10-25年,需要公司需有较强的抗风险和融资能力;而第三种则相对容易,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相当于找了一个保护伞,最大限度地降低自己的风险,保证自己的盈利。
目前,我国环保企业走出去主要在能源和固废处理方面,其次为水处理。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大气、土壤、生态等领域也将有所进展。而在国家层面,环保企业在东南亚各国最为积极。在未来,围绕生态、环保、绿色的目标,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我国更多的环保企业在东南亚、南亚市场甚至中东欧、中亚市场的活跃发展。中国环保企业走出国门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可不止是我这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当然,能走得多好多精彩,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让我们且行且看吧。
原标题:走向世界的中国环保企业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