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评论粤港的明天:我们都是湾区人(图)腹壁整形
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郭振华对“香江二十年、粤港共辉煌”内地采访团的广东记者说:“将来,我们都是湾区人。”
湾区,即粤港澳大湾区,如果说这还是一个规划的话,那么,乘着高铁到香港、开车通过珠港澳大桥到香港马上就将实现。广东与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语言相通、习俗相类绝非虚言,除了历史和地理层面的传统联结,香港回归的20年间,粤港在更高的层次上互联互通、合作双赢,一日生活圈已经形成。
共饮一江水
香港淡水奇缺,接近八成淡水来自广东东江,在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的最后一站深圳水库堤坝上,记者被展板上几张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老照片吸引:泛黄的照片上,排着长队的挑水人;在烈日下拿着盆盆罐罐等着放水的家庭主妇……这样的画面让人触摸到香港昨日渔村的面貌。前身为东深供水工程的粤港供水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上世纪香港的水荒催生了东深供水工程,从1965年开始,东江水穿山越岭流入香港,直至今天。
香港有人认为东江水是买的,东江供水完全是商业行为。但记者在粤港供水公司了解到,从1991起,广东省先后颁布了13个法规文件保障东江水质,一条江、一个工程有如此严苛的法律保障为了什么?东江沿线的河源、惠州、东莞、深圳实行了严格的企业准入制度,牺牲了经济利益,又是为了什么?是因为东江水不仅是“经济水”,还有广东人的情义和责任。
在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身着工装的黄振梁向记者介绍当年建设对港供电通道的艰苦:“我们在架好的线上走,高空走线,一点小问题都会发现,大太阳晒着,一不小心就会倒挂在线上,就是要保证线路没有一点问题。我参与了对港供电建设,20年前,在保供电一线岗位上庆祝香港回归,很有意义。”现在,南方电网对港供电量占香港用电量的1/4。
一小时生活圈
在广州和深圳,经常听到的聊天内容是去香港购物、过周末甚至看电影;在记者去采访时过关的深圳皇岗口岸,有不少香港人拿着公事包或者背着双肩包,像下班一样回到香港。粤港两地来来往往,上学、上班、谈生意、过假日,你中有我,难分彼此。
在香港西九龙高铁车站建筑工地,香港路政署铁路拓展处处长陈派明向记者介绍,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工程已完成90%,2018年第三季度可完工。通车后广州南站到香港48分钟,虎门到香港33分钟,深圳北站到香港23分钟,深圳福田到香港14分钟,其耗时比内地同城的公交出行时间还短,对沿线城市来说,早起到香港喝早茶并非笑谈。
在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建筑工地,港珠澳大桥香港工程管理处处长李伟彬(上图,左一)向记者介绍,大桥的香港接线和香港口岸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完工,具备通车条件。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珠海,建成后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从香港到珠海的车程只需30分钟,将粤港澳三地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香港与内地的合作,大多落脚广东或从广东起步,2007年深圳湾口岸开通,这是全国首个“一地两检”的通关口岸;2010年,《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签署,这是首个省和特别行政区之间的合作协议;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创办,探索两地办学发展模式。
将“工厂”升级为“市场”
当高铁、大桥将粤港变为一小时的距离,粤港的合作与融合也在提速。2017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香港回归20周年前夕,接受“香江二十年、粤港共辉煌”内地采访团采访的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表示,大湾区有那么多的城市,应该错位发展,不同城市的优势资源要整合,资源互补,实现各地的人才、物流、资金流、资讯流对接,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形成产业群,就能将“世界工厂”升级为“世界市场”。他建议由国家牵头成立一个统筹发展的委员会,规划协调大湾区内的产业分工,推动各城市间的合作。
郭振华提出人才问题,他表示,香港人口老化加速,需要内地人才补充,粤港澳同属大湾区,应该少些香港、内地间的障碍,因为“我们都是湾区人”。
大湾区区域内现在已经有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合作备忘录,已经有超过4400家港资企业落户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媲美东京、纽约的粤港澳大湾区,不只是梦想!(本报记者 陈晓星 文/图)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