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与人类大脑结构有关
偏见与人类大脑结构有关
偏见是如何产生的?据英国《自然·神经科学》16日发表的一项脑科学研究发现,内侧前额叶皮质后部(pMFC)会促进人类产生确认偏误。具体而言,对于那些不会让自己更加相信已有观念的意见,内侧前额叶皮质后部就不那么敏感。
人类倾向于忽视那些会破坏过去的选择与判断的信息。从政治到科学和教育,这种确认偏误都具有重要影响,但是这种信念形成特征背后的机制一直鲜为人知。
鉴于此,英国伦敦大学城市学院研究人员安德烈斯·卡帕斯和塔里·沙罗特等人,此次假设这个过程可能发生在内侧前额叶皮质后部,这个位置负责的是追踪决策信息,并在应该改变决策时发出信号指示。
研究团队将42名成人每两人组成一组,并要求他们单独判断房产的挂牌价比显示价格高还是低。之后,被试人员根据对自己判断的信心下注——1—60美分不等。接下来,每名被试人员进入核磁共振扫描仪,实验人员再次向其展示相关房地产信息并提醒他们最初的判断和赌注。随后,他们看到了同伴对于相同房地产信息的判断和赌注,这时他们被要求提交最后的赌注——显示其对于自己初始判断的信心。
研究团队发现,当同伴的判断确认了某被试人员的初始判断时,该被试人会增加最后的赌注,并且最后的赌注与同伴的赌注相关。研究人员还确认了是内侧前额叶皮质后部的活动,调控了同伴的赌注对于最后赌注的影响,但是前提是二者的判断是一致的。
这表明,内侧前额叶皮质后部只在二人意见一致的情况下,对彼此的意见敏感,而在不一致的情况下,敏感性会下降,而这会导致确认偏误。
总编辑圈点
人总是倾向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这在认知心理学中有个术语,叫“确认偏误”。当人已经做出某种选择后,会本能地寻求额外证据证明自己选择的合理性。如果新的信息与原有信息不一致,人会本能抗拒。自我驳斥太难了,心理学家找出了很多方法解释这一机制。而随着对大脑研究的深入,其实我们能发现,很多看似不合理的行为,都是大脑的某个部位在“作祟”。如此看来,人类的“非理性”,其实就植根于我们的生物结构中,难以改变。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