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兴能源  生物能

《乐队的夏天》:小众生意容易“糊”

原标题:小众生意容易“糊”

  五个“超级乐迷”

  31 支乐队集结

  老牌摇滚乐队“面孔”

  年轻乐队“皇后皮箱”

  鉴定对象:《乐队的夏天》 播出平台:爱奇艺

  常见的类型综艺竞争白热化之后,小众文化变成了出品方和制作方青睐的“新欢”。

  《中国有嘻哈》《这就是街舞》爆红之后,又有一档新节目将触须伸向了“小众”,《乐队的夏天》(以下简称《乐夏》)就这么来了。

  这不是中国电视人对此领域的初垦。2017年江苏卫视《中国乐队》就用4.9分的豆瓣评分与让人羞赧的收视率,告诉来者“此路难行”。

  就首期节目来看,很想红的《乐夏》,事实上,处于“糊”的边缘。

  原因有表层的,比如《乐夏》的视觉效果中庸。综艺也讲“颜值”,对于路人观众来说,画面可以提供必要的第一眼吸引力。镜头运用、剪辑上,《乐夏》平铺直叙得很。

  相比较引领赛博朋克式视觉风潮、舞美布景奢侈到震撼的《中国有嘻哈》,《乐夏》弱了不是一点点。前者在镜头运用、剪辑节奏中隐含的对抗感和紧张感,也值得《乐夏》学习。

  另外,同样是小众文化,街舞本来就具有极强的视觉观赏性,嘻哈歌手也通过不同衣着和打扮将自己的个性“外化”,且二者当中都有freestyle和battle的天然基因,可看性和悬念感都比乐队表演大很多。

  要知道,再个性化的“队”PK起有个性的人,也还是要弱一筹。团队一词,本身就意味着去个性化和求同。

  《乐夏》依然有赛制:在31支队伍中,靠票数选出HOT5。尽管已经极尽收敛,不客气地说,这归根结底还是“少数服从多数”的选举式投票。这本身就是反乐队文化的。对于乐队来说,最重要的从来都是找到相同调性、能有共鸣的同类人,并且保持长久的亲密情感联结,而不是找到最多的认可。

  当然,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综艺节目总要有个游戏规则在,大家围绕规则做游戏。否则,一盘散沙的局面更难看。

  另外,屏幕本身也带有反乐队性。对乐队来说,现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连让马东做这档节目的初衷也是因为“现场”:“一到音乐节,公司的年轻人就集体请假消失。”经过屏幕过滤,很多属于乐团的表达被消解、隔阂了。

  为了求生存,《乐夏》在节目中栽种了很多情怀和冲突,比如成立30年的面孔乐队、由经纪公司捏在一起的练习生乐队邦邦乐团,还有乐团人之间千丝万缕的往日故事。

  但《乐夏》的撒手锏,还是马东。舌灿莲花却自认五音不全,不懂如何跟乐团沟通的他,做乐队节目有“扬短避长”之嫌。但在笔者眼中,这恰恰是观看此节目的一把钥匙——马东代表的是一群对乐队文化陌生的普通观众,他的疑问、困惑、无所适从,都是代表普通观众的发声。毕竟小众综艺要出圈,还是得靠广大路人观众。

  张亚东、高晓松、吴青峰三位大护法,保证了节目的专业性,而身为乐队迷的喜剧人乔杉,则消解、模糊了路人与专业人之间的鲜明界限。

  可惜的是,尽管很努力,《乐夏》的路还是会很难走。新鲜感过后,如无奇招,该节目难有匹敌《奇葩说》的热度和口碑。

  隐约有股糊味已经飘来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