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网络时代的新青年画像
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伴随着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网络原住民”,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新生力量。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在京举办“网络时代的新青年”学术研讨会,来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畅谈网络时代青年新机遇,为网络时代的新青年画像。
互联网,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赋能赋权
网络时代的新青年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他们拥有独特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他们的身份特征、精神气质、情感诉求、社会责任,引起广泛的关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社会分析的重要样本。
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主任蒋广学指出,从当代青年个体的成长环境来看,青年一代自主意识和学习能力大大增强,他们拥有较好的网络心理素养,拥有了较强的认识辨析能力、现实转化能力、主体建构能力和价值塑造能力,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这和以往的50后、60后、70后有很大不同。“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对‘网络原住民’的特征分析,从教育和引导的角度,以平等的姿态和他们对话沟通,加强他们对民族文化历史底蕴的认知、获取、传承、转化、吸收、创造。”他强调。
“新时代为青年赋能赋权。”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强调,数字化技术革命带来的改变深刻重大,互联网的复杂性就在于它已经不是简单的信息传播渠道和技术,而是社会生活的基础设施。“要找到一种有效的社会治理范式,鼓励并扶持青年人和新技术的健康成长。”喻国明表示。
青年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多项研究表明科研人员的黄金时期就是在他们的青年时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赵延东在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基础上发现,利用互联网获取学术信息是科研人员的特定需求。他表示,要加强学术资源的共享与合作,让青年科技工作者有更为便捷的网上信息获取渠道。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湘平认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担当使命。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只有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能,才能不负时代要求、不负人民期待。
让网络成为促进青少年发展的好助手
围绕网络时代青年的变与不变,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认为,当代青年尽管在交往行为、话语体系等方面有所变化,但责任、情怀与担当却未改变。“每一代青年都有其成长特点,要在技术手段上提供更多成长平台和更优质的环境,创造更多机会,但最重要的是青年要有自己的担当和思考。”冯刚强调。
北京网络文化协会会长庹祖海针对网络隐私保护、网上价值观引导、传统文化网上传播等问题,提出要在网络治理过程中,提高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互联网法律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腾讯集团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赵治介绍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新实践,例如腾讯和敦煌研究院合作,创新演绎数字丝路,以数字文保助力敦煌文化焕发新活力。QQ音乐携手故宫博物院,用“古画会唱歌”音乐创新大赛,让更多的年轻人生动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与会者表示,要推动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产品形态,提供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精品,传播社会正能量。让网络成为促进青少年发展的好助手,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建功立业筑路铺桥。
(记者 张胜 通讯员 焦德武)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