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提前一年商用 这些举措功不可没
6月6日,与会者在颁发牌照仪式后合影。当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新华网北京6月6日电(凌纪伟)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运营商开始向用户提供5G服务,5G历经多年研发开始兑现价值。
有人说,5G是信息领域的“大国重器”;也有人说,5G和水、电一样重要。
5G无疑自带耀眼光环,它的光芒比预想中更早照亮未来。2019年成为5G商用元年,这比最初规划提前了一年。按早前计划,我国提出2018年大规模试验组网,并在此基础上于2019年启动5G网络建设,最快2020年正式推出商用服务。
给资源、降费用,国家为推动5G发展铺平道路
5G加速成为现实,离不开国家的高瞻远瞩和做出的不懈努力。
早在2013年,我国即成立IMT-2020(5G)推进组,负责统筹推动5G研究。秉承开放推进5G发展的理念,多家知名国外企业也加入推进组,成为重要成员单位。
5G是过去5年国家通信业发展的重点布局对象。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支持5G标准研究和技术试验,推进5G频谱规划,启动5G商用。规划确定了该时期的目标:突破5G关键技术和产品,成为5G标准和技术的全球引领者之一。
2017年,5G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国家对于发展5G的决心,也预示着5G研发按下“快进键”。
目标宏伟,落实给力。尤其在频谱规划方面,国家出台系列举措,为5G研发铺平道路。
国家发挥在移动通信频谱资源配置领域的主导权,为相关机构开展5G技术研发测试创造了必要条件。早在2016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3.4-3.6GHz频段用于北京和深圳两地5G技术试验,以验证5G关键技术性能。2017年7月,又批复新增4.8GHz、26GHz和39GHz频段用于5G技术试验,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求和5G原型设备性能验证。
2017年11月,5G系统在3000-5000MHz频段内的频率使用规划发布,我国成为国际上率先发布5G系统在中频段内频率使用规划的国家。这对我国5G系统技术研发、试验和标准制定,以及产业链成熟起到重要先导作用。
一方面释放频谱资源,另一方面使用成本降低。2018年4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下发通知,降低5G频率占用费,全面鼓励5G发展。如此大规模提早公布降低5G频率收费标准,在我国移动通信领域尚属首次。随着频占费降低一起推出的,还有5G公众移动通信系统频率占用费标准实行“头三年减免,后三年逐步到位”的优惠政策,这在以前也是没有的。
众所周知,全球不少国家采取5G频谱拍卖,高昂的价格让运营商还未迎来5G商用就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
2018年12月10日,三大电信运营商迎来关键时刻。它们正式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得相应的5G系统试验频率使用许可,这是开展5G系统试验所必须使用的频率资源。此举向产业界发出明确信号,进一步促进我国5G产业链走向成熟。
与之相呼应,为保障运营商顺利展开5G基站规模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3000-5000MHz频段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干扰协调管理办法》。《办法》是继许可三大运营商5G试验频率之后,发布的与5G有关的又一重要规范性文件,对引导5G基站规模部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正是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才为我国率先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创造了条件,进而促进全产业链健康发展,为2019年提早商用奠定基础。
历经三次技术试验,5G提前迎来“成人礼”
在3G、4G时代,中国也开展过技术试验,但在5G标准制定之前,即启动技术研发试验还是第一次。在开放环境下开展技术研发与验证等工作,有利于全球5G统一标准的形成。
根据总体规划,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在2016-2018年进行,分为5G关键技术试验、5G技术方案验证和5G系统验证三个阶段实施。
2016年1月7日,5G技术研发第一阶段试验启动,期间完成了主要5G无线和网络关键技术的性能和功能测试,充分验证了这些关键技术的可行性。
2016年底,第二阶段试验重点开展面向移动互联网、低时延高可靠和低功耗大连接三大5G典型场景的无线空口和网络技术方案的研发与试验。
2017年底,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工作启动,重点面向5G商用前的产品研发、验证和产业协同,开展商用前的设备单站、组网、互操作,以及系统、芯片、仪表等产业链上下游的互联互通测试,全面推进产业链主要环节基本达到商用水平。
三个阶段的技术试验已于去年年底圆满落幕,从效果看,的确加快了5G设备研发和产业化进程。目前,我国5G中频段系统设备、终端芯片、智能手机处于全球产业第一梯队。
这些进展与产业链各环节的联动密不可分。OPPO 5G首席科学家唐海日前表示,未来用户需要的是“5G+”体验。5G和人工智能、大数据、3D 信息采集和重现等创新技术融合,才能发挥最大价值,带来颠覆性体验。
技术试验是5G实现“18岁成人”的关键环节,未来5G将在商用后开启全速奔跑的青春时代。
与国内5G研发试验同步推进的,还有5G全球标准的制定。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一直秉持对外开放的态度,这也为5G全球统一标准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早在2016年,在中国移动牵头下,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中兴通讯、大唐电信、华为、联想、OPPO、酷派、爱立信、三星、诺基亚和高通等12家企业共同成立了“3GPP中国伙伴”,为全球通信标准的制定共同努力。
在技术标准方面,我国企业倡导提出的灵活系统设计、极化码(Polar码)、大规模天线和新型网络架构等关键技术成为国际标准的重点内容。这也体现了5G标准的开放性,以及3GPP对创新技术的支持。
截至2019年5月,全球共28家企业声明了5G标准必要专利,我国企业声明数量占比超过30%,位居首位。终端厂商中,仅OPPO一家在5G上的专利数量就超过了2000件。
北京时间2018年6月14日,3GPP正式批准5G独立组网标准冻结,这意味着5G完成了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标志着5G具备了构建端到端全新的业务能力,预示着5G商用只差“临门一脚”。
5G标准历时三年,凝聚了全球技术标准人员的智慧和汗水。这些付出都不会白费。“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科幻电影里出现的场景,在5G商用后很快就会变成现实,甚至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从这个意义上说,5G不仅要建得好,更要用得好,下大力气探索挖潜,释放5G应用潜能。5G正式商用,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期待它促成整个产业升级,促成万物互联早日成真。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