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阳:“水氢车”折射地方招商浮躁心态
引进高科技项目,需要经过严谨的论证。只有明辨真假,既考虑经济效益,又尊重科学规律,才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如果拍脑袋做决策,难免会出现失误。地方招商一旦心态变浮躁,投资方的真实身份常常就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国家的政策法规就被明目张胆地跨过了。
尽管河南省南阳高新区管委会5月26日就其与青年汽车项目合作相关情况作了说明,但并没有完全打消公众的质疑。除了对“车载水解即时制氢氢能源汽车”技术、项目合作基本情况及“40亿元出资”作了三点简短说明外,当地既没有回应备受公众关注的“72台氢能源公交车用电驱动”的问题,也没有提及是否调查过“庞青年及青年汽车集团失信”问题。
弄清“水氢车”事件,辨识真假创新是关键。“水氢车”貌似神秘,其原理并不难理解。按照以湖北工业大学董仕节教授为首的研发团队的解释,无非就是以“铝合金粉末+催化剂+水”反应制氢,并通过氢燃烧发电来驱动汽车。但包括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张立军等在内的诸多专家认为,这种制氢方法在技术上并不成熟,也不符合节能性、经济性、环保性等要求,基本没有商业价值。至于在车辆行驶中“即时制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未得到任何验证。因此,这辆样车很可能只是企业忽悠地方政府的一个“道具”。
作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方向,氢燃料汽车技术是全球都在奋力攻关的“卡脖子”工程。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报告指出,“目前全球还没有一种制氢技术能同时达到节能高效、生产成本低、对环境影响小这几方面的要求”。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个国家敢于宣称自己在这方面有重大或者革命性突破。个别企业言过其实地宣扬自己产品的“成功”,并不符合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如果地方主要负责人没有充分时间作专业研究,面对动辄几十亿元的项目,难道当地工信、科技等部门也没进行认真评估?究其原因,除了“庞青年们”的所谓创新团队会“忽悠”外,恐怕主要原因还在于当前某些地方在招商过程中存在浮躁心态。
汽车产业投资大、关联性强,属于招商引资中的“宠儿”,特别是像氢燃料汽车这类属于国家大力倡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一些传统产业大市或农业大市的三线城市来说,自然是个“香饽饽”。
招商引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本地经济,但要有风险意识。近年来,媒体报道了个别企业借用新能源骗投资、骗补贴的消息,财政部也曾通报过骗取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典型案例。因此,引进一个高科技项目,需要经过严谨的论证。只有明辨真假,既考虑经济效益,又尊重科学规律,才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如果拍脑袋做决策,难免会出现失误。特别是对于疑点丛生的项目,宁愿慢点,也要弄清楚了再上马,这才是负责任的表现。切不可以浮躁心态,抱侥幸心理,听之任之。毕竟到头来埋单的还是地方政府和投资者。遗憾的是,有些地方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到位。
与一二线城市相比,三线城市对大项目吸引力有局限性。为了引进这些大项目,不少地方会千方百计,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包括土地、贷款、政策等资源,争相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招商一旦心态变浮躁,投资方的真实身份常常就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国家的政策法规就被明目张胆地跨过了。只要来投资,什么都好说,什么都可以“特事特办”,以至于最后被天马行空放卫星的“大项目”模糊了判断力,出现各种闹剧甚至骗局也就不奇怪了。可以说,此次“水氢车”事件给相关地方上了生动的一课。(本栏目话题由今日头条提供大数据分析支持)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