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小皇帝柴宗训为什么一定要把江山让给赵匡胤,这才是真正原因
在五代的帝位更替中,常常血腥而短暂,即便是奠定了统一之势,雄才大略的后周世宗郭荣(柴荣),在死后短短的时间里,儿子就把江山拱手让与他人。而众所周知,抢走后周江山的宋太祖赵匡胤,正是之前郭荣(柴荣)亲信中的亲信。
在世宗在位短短数年间随着殿前军扶摇直上,春风得意;在柴荣在位期间,迅速对李重进、张永德等资历远在他之上的功勋将领弯道超车;在柴荣去世时成为殿前军都点检,但平心而论,赵二赵匡胤的成功可以说十分偶然,那如果这种偶然性不发生,后周能够延续国祚吗?
01
柴宗训的困局
后周的建立者郭威,是在举家遇难的情况下才举兵造反,因此,他并没有儿子继承他家的皇位,柴荣也不过是郭威的养子兼外甥,在当时,大军头李重进、张永德也分别是郭威的外甥和女婿,柴荣的帝位并不能坐得十分安稳,至郭威死前,甚至对李重进不放心到要他对柴荣行君臣之礼才肯咽气。
而偏生柴荣也不长命,他死的时候柴宗训不过虚岁七岁,在五代时期,中央政权并没有形成足够的威权,要这些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跋扈军头对一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小皇帝服气,这无异于天方夜谭。
对于接班人的栽培,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培养自己的班底,送一些人情给臣属……柴宗训由于太小也没有什么可用的亲信,他爹的亲信也不是他的亲信,不然赵匡胤就不会欺负他了,他面临的局面,比历史上光杆司令刘协,流浪天子李晔都要差上许多。
毕竟刘司令和李天子都有几百年的帝室正统带来的号召力,而柴宗训登基时后周只建立了九年,就别指望有多少尽忠周室的人了。
02
军队的站队
后晋时,时任后晋成德节度使安重荣说过一句远比他本人出名的话:“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宁有种耶?”这句话也说出了五代政权的本质,在五代,合法性并不是那么重要,而军队的站队,却尤为重要。
柴荣在位时期后周的野战主力,主要由两支军队组成,一支是自后唐以降的侍卫军,另一支是高平之战后崛起的殿前军。高平之战中,侍卫军转进如风的表现让柴荣极为不满,在此役过后,柴荣着手于殿前军的建设并打压侍卫军,赵匡胤也因此受到提拔重用,这成为了后来赵氏代周的隐患。
在柴荣眼里,侍卫军系统中的李重进和他名义上的姐夫张永德的威胁远远大于新崛起没有根基的殿前军,因此在世宗一朝,柴荣在不断地平衡和调解李张二人,而他也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在他咽气前后,张永德被罢免了军职,李重进被调去了淮南郁郁不得志。但这个看似成功的布置,实际上挖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坑。
作为后周的操盘手,柴荣死前完成了一波猛如虎的操作,堪称玩平衡玩脱的经典案例,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操作的。
侍卫亲军系统终世宗一朝饱受打压,以五代时期将兵的脾气,说没有不满是不可能的,在当时的侍卫军系统中,赵匡胤的政敌或者有过节的有李重进、袁彦、韩通。
经过柴荣的操作后,李重进跑到淮南遥领职务,袁彦被罢免军职,亲赵匡胤的韩令坤、高怀德、张令铎上位,这样一来,事实上侍卫军中只有韩通一人与赵匡胤不同路。
而本应该对柴荣感恩戴德的殿前军,也在柴荣这波操作中,产生了怨恨和不安。出于制衡的考虑,侍卫军系统的韩通居然被柴荣提拔到殿前军诸将之上,作为正经的侍卫亲军出身的韩通被提拔到殿前军如此高位,自然极大加深了殿前军系统的军兵不满情绪。
殿前军系统要避免落到失势的侍卫军一般下场,殿前军诸将也只好选择抱住赵匡胤的大腿,加之原殿前军高层多是与赵匡胤交往密切,因此,忽略了人性多变的柴荣,在死前让赵匡胤的行情是连续涨停。
03
赵匡胤的胜算
柴荣死后,事实上赵匡胤并非势不可挡,不说刘裕杨坚,就是刘知远郭威,要是有缘和赵匡胤相见也不禁要叹服得国之易。在得位之前,他在朝中的权势可谓是自己诸位前辈中最低的一个。
资历不够,速度来凑,在陈桥兵变之后他的行动速度,却冠绝他的前辈们,这也是因为他对自己其实很不自信。毕竟论资排历的话,后周朝上在他之上的就有符彦卿、张永德、李重进等人。
后周恭帝柴宗训登基之时,也并不是无法阻止赵匡胤,清查朝中关系,阻止亲赵势力向京畿一带聚集都是很好的方法。只要更为合理的保持殿前军和侍卫军的平衡,赵匡胤也不敢抓着黄衣服就逼着下属往身上套。
但在当时,赵匡胤已成气候,只能用李重进或者复起张永德制衡他,但李重进之流应该也有司马昭那点心思,不提赵匡胤登基后他说反就反,就是早在柴荣即位之前郭威就对他相当不放心,遑论要他效忠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
殿前军一旦失势,李重进必反,周室能做的,只能苦心维护此二人平衡,而一旦两人开打,不论谁胜谁负,按照历史上清君侧的潜规则,君王的下场一般不会太好。
不比后世玄烨擒杀权臣满洲第一巴图鲁鳌拜一样,在当时把李重进、张永德、赵匡胤等等军头引诱到一个地方一锅端了并不现实。清初八旗制度下,君王高度集权,而在五代这个难度实在太高,而且这事后汉隐帝刘承祐就试过水,由于失败直接重启,来世再见了。
柴宗训死局的形成,归根结底来自于五代皇权与政权的不稳定性,这给了赵匡胤机会,也给了其他人机会,只不过李重进等人没有把握住也没有把握好罢了。
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期,国赖长君。不说年幼的柴宗训,就是五代前朝后唐、后晋的末代皇帝,李从珂、石重贵,也多是深谙战阵、弓马娴熟之人,连他们都没能给后唐、后晋延寿,柴宗训一个稚童,能做的,实在太有限了。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湘桥蓬蒿人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