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兴能源  地热

"《开讲啦》+"系列开启全新节目模式 游轮上讲述上海故事

原标题:“《开讲啦》+”系列开启全新节目模式——游轮上讲述上海故事

近段时间,关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开讲啦》的观众发现,这档“7岁”的节目又有了新变化:全新包装,令人耳目一新;真人纪实,让讲述更真实动人;内容升级,“《开讲啦》+”系列特别节目带领观众登上黄浦江游轮、走进空军基地……

节目制片人王晓萌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今年以来,在总台全面焕新的背景下,《开讲啦》一直在不断探索改版创新。其重点打造的“《开讲啦》+”系列开启全新节目模式,将演播室带到全国各地,与观众面对面交流,“《开讲啦》+上海”就是首次尝试。

沉下去,寻找好故事

自2012年开播以来,《开讲啦》已累计播出300余期,嘉宾横跨文化界、政界、商界、学界,既包括威廉王子、马云、李宁等名人,也有“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中国载人航天之父”戚发轫、“复兴号”总设计师梁建英等一批行业引领者。

王晓萌坦言,作为一档7年长青的“综N代”,如何从更多维度打开青年观众视角,成为《开讲啦》发力创新的重中之重。

今年既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0周年。70年来,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不仅是世界理解中国的一扇门,也是在中国“看见”世界的重要窗口。因此,“《开讲啦》+”系列将首站选择了上海,与上海市委宣传部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重大宣传主题共同策划,在演讲嘉宾和主题选择上也力求有新突破。

该系列分别邀请了《红旗颂》作者、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中国最高建筑上海中心大厦的建造者、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龚剑和首个落户中国的国际金融行业协会——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秘书长马库斯三位嘉宾,从文化、建造、开放三个维度展现新中国70年来的变迁与发展。

89岁的吕其明,1949年5月26日随解放军进入大上海,作为“血液中流淌着红色基因”的烈士之子,见证了上海发展,更见证了新中国70年的成长与繁荣。他创作的《红旗颂》至今为人们所传唱,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年的青年才俊完成初稿只用了7 天,却足足用了54年对这部作品进行精益求精的打磨。

世界上4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只有26栋,中国就占了14栋,其中,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楼,是中国超高层建筑的里程碑。它是风靡全国的网红打卡点,其建造者龚剑却并不为人所知,这位从业36年、经历了从20米的土台建筑到632米的中国第一高楼的造楼人,通过自己的分享让观众从不断刷新的中国高度中感受到祖国强大的经济实力。

2017年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落户上海,发布了首个产生于中国的清算行业国际标准“外滩标准”,这是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个领域对很多民众来说还是认知盲点,节目借助马库斯这一外国人的视角,通过他与上海的故事,呈现了新时代中国的开放。

这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背后,是一座城市的成长,更是一个国家的进步。三期节目录制下来,节目组深感不沉下去发掘,很多这样的好故事就不会被人知道。与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深度合作开阔了节目视野,节目组也希望未来进一步与全国各地、各行业联动,寻找更多有价值的嘉宾和有价值的分享。

走进去,讲述真情实感

该系列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将嘉宾讲台设置在“东方明珠号”上。这并不是《开讲啦》第一次走出演播室,但登上行驶的游轮进行拍摄,还是第一次。

拍摄这组节目正好赶上台风,录制开始前主创团队还在盯着手机软件关注天气变化。其中两期节目都是冒着雨录制的,特别是最后一期赶上大雨,主持人和摄像都很狼狈。

但这并没有影响节目效果,“东方明珠号”行驶在黄浦江上,以黄浦江两岸地标建筑为录制背景,让三位亲历者的讲述更添了一份真情实感,也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对上海70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黄埔江畔这些不同时期的上海超高层建筑,背后都有龚剑全过程参与建造的故事;在上海生活70年,吕老对这里颇有感触,“我们相聚在游船上,忽然使我想到,我们伟大祖国就是一艘雄伟的巨轮”,上海奇迹般的变化、伟大祖国的蓬勃发展“正如浦江两岸,美轮美奂,风光无限”;马库斯供职的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办公室,坐落于外滩金融聚集带,与外滩仅有几步之遥,这栋米黄色大理石结构的经典建筑的标志性意义不言而喻。

“三位嘉宾都跟外滩有着不一样的故事,这里也最能反映上海70年来从浦西到浦东的发展和变化。”《开讲啦》走进上海,并且在最有代表性意义的黄浦江游轮上完成节目录制,《开讲啦》主创团队很庆幸做出这样的决定。

接地气,探索新表达

作为一档面向青年观众群体的节目,如何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对前沿新知的分享和思想声音的传递,把“高大上”“专精尖”的主题,用青年人喜欢的语态进行表达,从而实现正向价值的传播——《开讲啦》为业界提供了一种创新思路。

在通过图文直播和“全民小纸条”实现互动的基础上,近期节目又以全新的AI形象“小开”作为代言人贯穿始终,通过“小开划重点”“小开帮你问”等环节的设置进一步拉近节目与青年观众的距离。

同时,在内容上,改版后的《开讲啦》更加注重青年视角,在青年嘉宾的选取上突出代表性,在节目话题的设置上强化贴近性,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和语态,实现节目表达的多元化。

比如“《开讲啦》+上海”系列中,与开讲嘉宾龚剑的对话环节就邀请了一位航拍摄影师作为青年代表,他不仅在节目中分享了自己的vlog,带领观众从0米、100米、200米、300米、600米不同角度看上海全貌,还从自己的观察出发向龚剑提出了“如何思考人和建筑关系”的议题;在吕老那期节目的提问环节,一位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手现场演奏了《红旗颂》定稿版和广为流传版的片段,从演奏者的角度对吕老两个版本的创作进行了直观对比。

介绍中,记者了解到,节目组提前一周将嘉宾介绍和人物小片放到网上,青年代表带着自己的观察提问,他们的关注点也代表了时下年轻人的兴趣点。事实上,《开讲啦》平时就很注重青年嘉宾的积累,因此,能很快锁定与节目主题相匹配的青年代表。“经过多年运营,节目组建立了与年轻受众有效沟通互动的渠道,并且创作团队大部分是年轻人,也保证了节目‘从年轻人中来,到年轻人中去’。”王晓萌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