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现状:17家开业,腾讯、阿里、小米旗下吸金最强,消费金融成业务首选
9月28日上午,江西省首家民营银行江西裕民银行成立,从批筹到成立仅用时四个月,这也是银保监会时隔两年后再度批筹的第一家民营银行。
不久前,上市公司红豆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参与发起的无锡锡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锡商银行”)筹建事宜获中国银保监会批复,拟注册资本为20亿元。
截至目前,已有17家民营银行获批开业。锡商银行是今年第二家获批筹建的民营银行,若锡商银行成功开业,锡商银行将成为中国第19家、江苏省第二家民营银行。
(图片源自网络)
2012年,银监会首次提出“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发起设立、认购新股、受让股权、并购重组等方式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明确提出要“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此后,民营银行建设进程加快。
2014年3月,银监会确定了民营银行的首批试点名单;15年明确民营银行由试点经营转为常态化设立;16年12家民营银行获准筹建。2016年12月30日,银监会还发布了《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明确具体监管意见。
转眼间,距第一批民营银行成立已过去五年。五年间,民营银行生存发展如何,为何被诟病为消费金融公司,未来监管环境又将有何变化?
17家民营银行总资产超6000亿,多数仍微利经营
今年2月,银保监会发文称,目前,已批准设立17家民营银行,总资产6373.6亿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稳步发展民营银行,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
已开业运营的的17家民营银行除首批5家试点外大部分设立于2016年以后,由于业务模式、成立时间不同,各家银行的整体资产规模和业绩方面分化较为明显。
由于部分银行尚未披露半年报,搜狐财经结合17家民营银行2018年年报和部分银行的2019半年报进行对比:民营银行整体业绩实现增长,资产规模、营收利润都呈现扩张态势,多家银行扭亏为盈,但整体净利润水平都不高,处于微利经营状态。
(单位:亿元)
从财务数据可看出,17家民营银行目前多数仍处在微利经营状态,除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华瑞银行等少数银行外,其于银行净利润多在千万水平,甚至有部分银行亏损。
而吸金能力最强的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背后股东则分别是腾讯、阿里、小米。
截至2018年底,微众银行净利润达24.74亿元,同比增长70.8%,轻松碾压其余民营银行,相当于第二名网商银行净利的近4倍。
2019年上半年,新网银行上半年净利4.67亿元,位居披露半年报的民营银行榜首,华瑞银行、三湘银行净利润也超过了1亿元。华通银行、亿联银行均成立于2017年,上半年分别获得370.39万元、5062万元的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
其中,华通银行2018年净亏损5038.88万元,不良贷款率达3.16%,为民营银行最高,逾期贷款超5000万。
8月12日,银保监会公布银行业2019年上半年经营情况,民营银行上半年不良贷款率0.78%,为所有银行中最低,但略有上升。
近年来,民营银行不良率均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除华通银行和网商银行不良率逾1%外,其他银行都接近0%。
资产规模上,截至2018年底,成立较早的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总资产分别为2202亿和958亿元,远远领先其他民营银行,其他银行总资产则均在400亿以下。而2019年6月末,在披露半年报的八家民营银行中,新网银行、三湘银行、苏宁银行三家银行总资产已超过400亿。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9上半年,中关村银行总资产96.97亿元,不增反降,较2018年末下降26.28%。
背靠互联网巨头大股东,布局消费金融或为必然
近年来,在普惠金融政策的引导和对利润增长的渴望下,民营银行纷纷将眼光投向消费金融业务。
自成立以来,民营银行一直存在网点覆盖少、吸金能力差、风控能力弱、展业困难等问题,群众信任度更是难比传统银行。因此,不管是为了生存还是展业,抢食消费金融似乎成为必然。
然而,更为直接的原因则是,民营银行倚靠背后大股东,围绕股东定位开展业务,实则略显局限。
民营银行的发起人股东大都来头不小,且有着强大的互联网基因。微众银行第一大股东是腾讯公司,享有海量用户;网商银行第一大股东蚂蚁金服,背靠阿里;苏宁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是苏宁云商;新网银行第二大股东则是小米的全资子公司银米科技;亿联银行定位生活服务,其第二大股东是美团全资子公司吉林三快科技。
如今,各大互联网公司扎堆入局消费金融领域,其重要途径就是利用民营银行股东的自身优势和背景为其参股的银行提供帮助。除仰仗股东外,民营银行也借助其他平台的流量来推广自家消费金融产品。
目前开业的民营银行中,有的推出了个人信贷产品;有的选择与互联网平台寻求合作导流;还有的与小贷公司、助贷机构联动开展业务,基本上都已实现盈利。
首家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自然自带流量,旗下产品微粒贷背靠腾讯QQ和微信庞大用户群和社交数据,定位个人消费者,累计放款1.9万亿,有效客户超过1亿人,截至2018年末,贷款余额超过3000亿。此前亦有消息频传微众银行将于2020年上市,市场估值将超4000亿元人民币。
新网银行则与各大App合作,为自己的产品导流。据搜狐财经观察,美团、携程、滴滴等平台都设有其流量入口。其中,2018年4月滴滴推出“滴水贷”,滴滴承担前端获客渠道,新网银行则是资金出具方与唯一风控审核主体。
另一家极具代表性的是苏宁银行,作为全国第一家O2O银行,其借助于苏宁易购的消费场景,开展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以及小微商户金融。苏宁银行拥有的,是苏宁线上线下全平台的用户、商家、合作等数据资源,在此基础上的消费金融业务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对搜狐财经表示,政府和监管部门多次发文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务,这对民营银行来说具有强烈的导向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存、贷、汇等业务已被行业巨头瓜分,并不足以支撑民营银行存活,必然要寻找其他增长点。
相比传统银行,民营银行的消费金融速率更快,有着自己的优势;而相对于消费金融领域的一些机构而言,银行的本质又让民众们安心,其可以关联央行征信系统,直接查询央行征信信息和反馈征信信息等机制是其他机构所不具有的。
未来监管环境或放松,民营银行难题待解
民营银行设立之初看似发展迅猛,然而在5家试点和12家正式成立之后,民营银行阵营总数一直停留在17家,直到今年才获批新的2家,主要原因就是相当严格的监管。
与传统银行不同,根据《银监会市场准入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民营银行必须实行“一行一点”模式,此外根据《同业拆借管理办法》,民营银行成立两年内无法进入同业拆借市场。
而现在看来,之前的一些限制正在慢慢开口,监管环境有放松的趋势:
2018年10月出台的《关于深化民营银行相关改革试点的意见》,对包括设立分支机构、资产证券化和实施股权激励等领域指出试点方向。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要改革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
此外,浙江银保监局也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辖内商业银行设立服务小微企业支行的通知》,其中第十条提出:纳入银保监会设立分支机构试点的民营银行可参考省内法人城市商业银行适用本《通知》。
业内人士指出,民营银行的监管环境有逐渐宽松的趋势,未来,民营银行“一行一店”或将取消。
监管环境或将放松的同时,民营银行却仍存在一些风险。肖飒指出,民营银行与其他金融公司在消费金融领域合作中必然要共享一些内容,而共享的内容就是一个非常脆弱的领域,容易发生个人信息泄露。
而消费金融领域目前监管还不完善,不少不法分子潜在这片蓝海。“本身小额的消费金融加上民营银行较松的审核,虽然坏账率现在还很低,但问题并不是没有,” 肖飒说道,“拿消费贷款去做投资的现象越发猖狂,存在一定风险。”
此外,处于成长初期的民营银行还面临着业务结构单一、产品同质化以及人才始终匮乏等方面的难题。(文/顾梓仝)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