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释放9000亿元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降准如“及时雨”,在市场的预期中如约而至。
9月6日,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同时,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的操作符合各方预期。此前,9月4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及“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近日召开的金融委会议也强调全面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大力度降准的主要背景即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随着货币政策及时预调微调以及下半年专项债的继续发力,经济有望逐步企稳。
更加迅速有效地传导至实体经济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另外,还会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及时进行普遍降准,可以有效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引导银行在新的LPR机制下缩减点差,从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预计9月20日LPR一年期报价利率会下降5个bp(基点)至4.2%。
“这将明显增加金融机构长期可用资金,改善金融机构流动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表示,在贷款利率并轨、贷款定价市场化程度提高的情况下,预计此次降准将比以往更为迅速和有效地传导到实体经济,有助于推动贷款利率下降,进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对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义举称,目前,人民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分别按1.62%和0.72%支付利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收益有限。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会促进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下降,本次法定准备金率的降低将促使银行资金成本每年降低约150亿元。“我国企业融资模式普遍属于信贷依赖型,商业银行成本降低的同时信贷成本也会下降,因此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代表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增加了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为经济企稳创造了条件。”
多重因素推动逆周期调控
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政策一起出台,逆周期调节力度明显加大。而为何选择这样的方式,鄂永健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有3个方面:
一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8月份PMI环比回落,经济主体对未来的预期变差。从高频数据来看,8月份各项经济指标很可能仍不乐观。同时,全球经济正趋于放缓,外部不确定性依然很大。在此情况下,需要通过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稳增长。
二是银行负债成本居高不下制约贷款利率下降。贷款利率回落较慢的主要原因在于银行负债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存款成本依然较高,这限制了银行贷款定价的下调空间。普遍降准有利于释放更多的中长期资金,促进银行负债成本降低;定向降准也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对民营、小微的资金支持。
三是全球降息潮来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各国纷纷开始降息,预计9月份美联储可能还会进一步降息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在此大环境下,此次央行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也给下一步调降MLF利率提供了条件。
9月7日、17日将分别有一笔MLF到期。外界猜测,如果央行续做到期MLF,将可能成为公开市场利率下调的一个关键窗口。温彬对此也谈到,这样有助于更主动、从容地应对9月18日美联储降息的可能性,同时有助于9月20日新一次LPR报价价格下降。“如果其能够从4.25%下降到4.20%,对于稳定市场预期,稳定投资消费,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他表示。
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变
值得关注的是,释放共计约9000亿元的资金并不影响货币政策的取向。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而且定向降准分两次实施,也有利于稳妥有序地释放资金。因此,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李义举也强调,货币政策总体依然保持稳健,结构性调整非常重要。他谈到,本次人民银行降准依然体现出稳健特征,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并不会大幅上升。同时,本次降准依然考虑到增加对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而且定向降准分两次实施,充分体现出稳健的特征,也符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未来央行仍然大概率降低MLF利率以引导LPR下行,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央行的逆周期调节效果会逐步显现,以实现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需要关注的是,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真正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除了央行引导外,还需要更多的措施。对此,温彬提到,降准释放了长期低成本资金,但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化,还需要银行克服顺周期思维,通过MPA考核等引导银行加大对制造业、民营企业中长期信贷投放,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而这不仅有利于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也有助于银行自身风险防范。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则从银行发展的角度谈到,应推动永续债等新型资本补充工具加快发展,同时还需进一步支持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IPO,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来源。此外,继续加强对中小银行的引导和支持,提供更多包括流动性安排、差异化存款准备金安排等激励政策。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