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茝:研究皮蛋燕窝的女博士
皮蛋,是不少人喜爱的食物,也是中国的一大特产。据说,早在明代,河北涿州之地就有人制作皮蛋,而且对制作方法严格保密,从而“专其利数世”。在北京,最晚在光绪年间,就有皮蛋制售了。
也正是在光绪末年,有一位中国女子,以一篇研究皮蛋的论文,在美国取得了博士学位。此人就是中国第一位女化学博士王季茝。芝加哥宝琳娜大街有一座社区公园以她的名字命名,称为“Chi Chi Wang Park”。那么,这位清朝末年的大家闺秀是怎么去的美国呢?
事情要从1906年说起。这一年,清王朝的两江总督端方去美国考察,受到当地高校的欢迎,马萨诸塞州威尔士利学院校长赠送给中国3个女留学生名额。这所学校成立于1875年,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宋氏三姐妹中的宋美龄曾在该校读书。我们从1907年1月23日端方给朝廷的奏折中可以看到,端方回国后马上落实了留学生选派之事,“札饬宁学府,就江南各学堂详慎批选其办苏、皖、赣各学生,由各该学习及教育总会咨送报考,分科考试,评定录取”。经过遴选,派往威尔士利学院的是胡彬夏、王季茝、曹芳芸三人。
虽然王季茝留美的名额是威尔士利学院校长赠送的,但因为文化程度不达标,到美国后,先被送入预备学堂学习,考试合格后,才于1910年正式入学。四年后,王季茝从威尔士利学院毕业,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食品化学。在毕业论文中,她用科学方法分析了皮蛋的化学成分,测算了皮蛋和鲜蛋水分、蛋白质、脂肪的含量。
四年后,王季茝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题目为《中国皮蛋和可食用燕窝的化学研究》。燕窝和皮蛋,都是中国人喜爱的食品,两者地位却有云泥之别。皮蛋是家常佐餐之物,燕窝则显得高大上多了。中国传统医药典籍把燕窝视为滋补珍品,但都出于经验甚至文学的描绘,缺乏科学定量的分析。作为经过严谨现代科学洗礼的学者,王季茝用直接从中国进口的最高级燕窝为样品,对燕窝的一般性质和化学组成作了确认,并人工模拟燕窝消化过程,对燕窝的生物价值作出了分析。她提出,中国可食用性燕窝具有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性质,属于糖蛋白类。其成分比例类似于唾液腺粘蛋白。这为人们科学认识燕窝奠定了基础。
博士毕业后,王季茝一直在美国工作生活。据同为科学家的侄女儿王明贞回忆,她曾在金陵大学遇到来华的美国教授,后者讲起有一位化学教授在美国知名度极高,一是因为她的学问无人能比,二是因为她是一位束足的中国女人,这引起大家对她身世的好奇和猜测。王明贞当时就猜到此人正是她的姑母王季茝。
从1907年赴美,直至1979年去世,王季茝再也没有回到中国。这与她不幸福的婚姻有关。她的丈夫袁梁肃,曾在清政府的工部任职,其父是户部主事袁昶。王季茝的父亲王颂蔚与袁昶交好,做主把王季茝许配了给了袁家。然而,这出于“父母之命”的婚姻并不令王季茝满意。她在国内的丈夫,在她出国一去不归之后,又娶了别的女人,但吃饭时总要给王季茝保留碗筷,以示这段实际上已不存在的婚姻关系仍在维系。对此,王季茝不为所动,一个人在美国度过了余生。
1931年,王季茝的外甥女何怡贞赴美留学前,向外祖母也就是王季茝的母亲王谢长达辞行,老人叮嘱她劝王季茝回国。但王季茝没有遵从母命。其实,王谢长达本人也是一位新潮女性。在丈夫去世后,她一手带大了10个孩子,除1人早亡外,其余9人均有成就。当清末放足运动兴起后,虽然自己已无法放足,但王谢长达当即在家乡苏州成立了“放足会”,鼓吹年轻女性放足,当时这位小脚女人已经50多岁了。1905年,她筹措资金兴办振华女校,得到章炳麟、蔡元培等的支持。陶行知称赞道:“振华是数一数二的学校,是振兴女子教育最早的先锋。”文学家杨绛就毕业于这所学校,那位令她在百岁高龄依然念念不忘的王季玉校长,就是王谢长达的三女儿、王季茝的小妹。除了办学,王谢长达还投身公益事业,充当“家庭暴力”的调解人,为女子呼吁权利。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王谢长达对王季茝的影响应该是很深的。这或许是王季茝敢于走出国门、在异国打拼奋斗的最深层“基因”。或许也正是母亲不为世俗所扰的勇气给了她和非自己所愿的婚姻决裂的坚毅。
王季茝关于皮蛋的研究成果,1919年时由化学家张子高翻译成中文刊登在中国的《科学》杂志上,关于燕窝的论文被图书馆学家袁同礼收入《中国留美同学博士论文目录》一书,为后人查阅提供了方便。然而,这位得风气之先的女科学家在异国他乡的故事,我们知道的还太少,值得继续深入发掘。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