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剧"导演刘江: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
导演刘江。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2010年4月7日,《北京日报》文化版头条赞赏《媳妇的美好时代》在类型剧内容上的突破。
2010年10月25日,《北京日报》副刊评论肯定了《黎明之前》在谍战剧叙事上的创新。
2013年3月28日,《北京日报》以整版关注刘江导演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
2013年3月28日,北京日报文化周刊视界版曾经刊发过一篇特稿,主题为《〈媳妇的美好时代〉火热非洲》。这篇报道记录了导演刘江2012年播出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的高光时刻,“3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发表演讲时提到:‘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这也使坦桑尼亚观众了解到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
女演员海清通过这部剧集,直接跃升为“国民媳妇”。而到了2013年,刘江又在其导演的《咱们结婚吧》中,将女演员高圆圆塑造成了至今无人超越的“国民女神”。直到如今,导演刘江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无不与“国民”二字息息相关。对刘江来说,拍“国民剧”是他持之以恒的初心。这份初心陪他度过无数煎熬的“大夜”,也让他在无数次举起奖杯的高光时刻,依然保有入行之初的赤子情怀。年岁刚届五旬,他觉得自己依然年轻,“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
婆媳剧打开格局,非洲也热播
六年后,回忆起2013年的那个高光时刻,比当时又胖了不少的导演刘江,坐在完美蓬瑞影视的办公室里面色平静,但语气依然掩不住地由衷的骄傲,“当时习主席出访非洲,这部剧是被当做‘国礼’送过去的。”而在当年的报道中,刘江揣测过这部剧被选中的原因,“这个戏比较温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应该是一种国际语言。”该剧的女主角海清,当时看到配上斯瓦希里语的毛豆豆,还忍不住在微博里“表态”:“毛豆豆同学的斯瓦希里语说得可真溜啊!《媳妇的美好时代》热播非洲再次证明,生活虽然有国界,但婆媳问题无国界!”
这句玩笑式的调侃虽然直白,却道出了刘江作品的一大特色——国民性和普适性。在这部电视剧中,刘江虽然是第一次拍摄家庭情感题材,但毛豆豆与余味在生活细节中的你来我往,却道尽了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到了2013年,一部罕见地在央视一套和湖南卫视联播的《咱们结婚吧》,又将刘江的名字从“妈妈粉”打通到了都市丽人圈。他在《咱们结婚吧》中既延续了生活剧的日常喜剧风格,将大龄女青年被催婚的社会话题融入剧情,在不断地抛出话题后给出思考和回答,一时间带动“话题剧”成为国产剧类型的一大热门。剧中人物的婚恋选择,一度还引起过热烈争论。当时的《北京日报》文化版还刊发过一篇形式特别的观点争锋报道《爱或不爱,咱们都有道理》,从正反两个角度激辩剧中的婚恋观。
2016年,刘江再次执导婚恋剧《咱们相爱吧》,2017年又拍摄了一部以留学生群体为核心的《归去来》。几乎每部剧都紧抓着社会热点问题,每一部也都击中了时代的软肋。对刘江来说,这种抓住普适性问题、直击普通人痛点的创作方式,恰恰是他所追求的,“拍电视剧就是为了给大众看。”
刘江说,这两年互联网盛行“圈层爆款”的概念,认为只需要在小众门类上做专做深,就能达到当下影视剧有效传播的上限,但刘江认为,普通老百姓关心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关系问题,始终拥有普适性。他入行的第一部剧其实并不是关于婚恋家庭,反而是刑侦悬疑题材,而让他初露头角的《黎明之前》也是谍战题材,虽然口碑很好,但总归是小众题材,很难在大众领域引起广泛讨论。对刘江来说,兼顾好看、专业与敏锐,才是他所追求的好的电视剧,而大众属性本来就是电视剧的天然使命,他要拍的电视剧,从来都是要让“大家”觉得好看才行。
表演科班出身,曾步步“踩线”
在电视剧业内,刘江向来以“好相处”著称,他所在的剧组从来都充满欢声笑语,而经过他“金手指”的调教,不少演员都在他的戏中得到了本质上的飞跃。不管是《媳妇的美好时代》中的海清,还是《咱们结婚吧》中的高圆圆,她们所塑造的经典人物直到今天都令人津津乐道。
其实,这种善于调教演员的经验某种程度上来源于刘江的“科班出身”。不少人并不知道,虽然出道就是以导演的身份,但作为北京电影学院88级的毕业生,他的专业其实是表演。刘江说,当时考进表演系是一种阴差阳错,而自己用了四年的大学时间认清了一件事,“那就是自己不适合当演员。”毕业时,刘江也没赶上好时候,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影视业刚刚起步,并没有成熟的机会让他以演员的身份养活自己。为了糊口,刘江只能去歌厅卖唱,后来签了一家唱片公司,“勉强靠每个月公司发的工资活下来了。”
“到最后也没出成唱片。”刘江回忆,本来以为当歌手赚快钱更容易,结果一做发现更痛苦,痛定思痛,他想明白了一件事,“还是要当导演,因为我从小就有作家梦。”没有经验,他就从自学开始,自学了几年后开始当编剧。从毕业算起,蹉跎了小十年的时间,他才遇到自己人生中的伯乐、电影界大拿韩三平。2003年,他在韩三平的帮助下拍摄了人生中的第一部电视剧《铁血青春》。
《铁血青春》由姜武、梅婷和潘粤明主演,作为刘江第一部导演的作品,有著名演员加持算是幸运无比,但因为题材涉案,这部剧拍完就遭遇了涉案剧的冷冻期。2003年,国家广电管理部门要求涉案剧不准在黄金档播出,《铁血青春》不能如愿上档,连投资成本都难以收回。2005年,刘江的第二部戏《岁月》,由胡军、梅婷、于和伟主演,改编自小说《沧浪之水》,同样因为种种原因遭到雪藏,直到五年后才得以播出。同年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即日启程》,虽然拿到了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但票房也不尽人意。
回顾这些往事,刘江却十分淡然,“我很感谢这些经历,而且我不认为人生有白走的弯路。每一个弯路,它都会让你有不同的收获。”在他看来,如果当初第一部拍摄的涉案剧能顺利播出,拿到市场的正向反馈,也许自己就不会再去尝试别的可能性。毕竟在电视剧行业,导演们都喜欢在自己拿手的领域做事,而投资方也喜欢“行活”干得好的导演。
恰恰是因为开头不顺,刘江反而得以在不同的电视剧类型里“畅游”,不受限制地进行各种创新的尝试。2010年4月7日,《北京日报》就在文化版头条,以《〈媳妇的美好时代〉“终结”婆媳战》,夸赞该剧从类型剧的内容突破上给婆媳剧找到了一条新路。2010年10月25日,《北京日报》副刊又发表了一篇头条评论《从〈黎明之前〉看谍战剧叙事》,同样高度赞扬了《黎明之前》在谍战剧类型中的突破。
刘江坦言,相对于在某种固定类型中打转,他自己也更喜欢挑战不同的类型。在他看来,本世纪头十年里,国产影视剧高速发展,观众对作品的包容性较强,整体评价都在艺术范畴内。对于新生代导演来说,这可以说是有利成长的环境。刘江直言,这些努力都能被“有鉴赏力的观众发现”,也鼓舞了年轻导演的从业热情。从此以后,刘江几乎每次接到新戏,都会琢磨着能“拍出点什么不同的东西出来”。像《咱们结婚吧》这种都市婚恋题材,在刘江拍摄之前多为烂大街的通俗剧模式,刘江却将“欢喜冤家”的人物模式在这部剧中用到了极致,并进一步发挥了“媳妇”的轻喜剧风格,在镜头的运用上也花了不少心思。直到今天,仍有不少影视学院会将《咱们结婚吧》作为拍摄生活剧的范本,人物对话的镜头如何拍摄,欢喜冤家的剧情怎么设计,都还要从中取经。
现实主义创作,要与生活拥抱
在刘江的职业生涯中,2013年播出的《咱们结婚吧》,始终是无法绕过的高光时刻。该剧创造了央视、卫视晚间黄金档最高收视率双双破4的纪录,直到今天仍无剧超越。而在拍完《咱们结婚吧》之后,除了又拍过一部同名电影版,刘江已经六年没有再拍情感生活剧了。
刘江表示,其实一直都有同类型的项目来找,但他始终没碰到感兴趣的故事,反倒是编剧高满堂的“老系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老酒馆》打动了他。2018年,他花了四五个月的时间拍摄,光是在原始森林里就拍摄了20多天。相对于过去比较轻松的生活剧故事,《老酒馆》是高满堂献给自己父亲的故事,也是压箱底的一部作品,对刘江来说,又是新的挑战。
刘江说,《老酒馆》讲述的是父辈的故事,怀着对历史的敬畏,直到父亲百年祭的那一天,高满堂才将父亲与酒馆的故事带到大众面前。这个故事里有世情、风情、人情,有仁义礼智信,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也有当下社会所需要的傲骨与忠义。刘江第一次看到这个剧本就被直接击中,“酒馆虽小,却浓缩了百态乾坤。我看到了悬疑,看到了浪漫,看到了人生百味,看到了民族大义,看到了一个多层结构的充满创作空间的新挑战。”
刘江认为,新作品还必须在价值观上与时俱进。在他看来,电视剧创作需要始终踏准时代的节奏,而要拍好都市生活,必须具备生活的质感,“故事要从生活中来,我们还原的时候也是贴着地面去拍,它一定要跟大家有同呼吸的感觉,才能让人感同身受。”这两年来,国产剧缺乏优秀的生活剧,归根结底还在于类型的重复和套路化。仅从生活剧这一类型来看,刘江作品之后的新剧几乎都没有跳脱出其前作的套路。“剩女”问题被翻来覆去地谈,真正做到题材内容创新的少之又少。
刘江坦言,如果还在电视剧里做婆媳争吵、剩女相亲的老戏码,观众自然不会买单。刘江说,自己的下一部都市情感剧其实已经在筹备,也算是《咱们结婚吧》的后续延伸,讲述的是都市女性婚恋价值观的变化。
“现在城市里的女性主流群体,是认为我一定要有了爱才结婚,而不是为了改变生活质量委曲求全去结婚。女性越来越不依赖某一个人,也并不认为女性就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刘江说,新的故事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变化。而这份对社会变迁的敏锐,恰恰也是驱动他创作出优秀现实生活剧的原动力。刘江毫不讳言,虽然时代在变,影视从业者们也常常感慨观众的心易变,但要拍电视剧尤其是大众电视剧的人,必须要对时代有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如果不能把握当下时代的脉搏,不跟当下的生活去拥抱,天天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肯定要完蛋。”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