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佳丽微博北京技术市场再传“捷报” 有力支撑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话李白
全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74965项,同比增长3.7%,成交额达3940.8亿元,同比增长14.1%,占全国总量的34.6%;
流向其他省区市的技术合同达38928项。其中流向津冀技术合同3848项,同比增长4.1%;成交额154.7亿元,同比增长38.7%。北京技术50%以上辐射其他省区市,流向全国内地省份350多个城市。
技术卖方中的小微企业3745家,占全市活跃的技术卖方的71.0%,同比增长4.3%;输出合同22380项,成交额344.2亿元,同比增长14.4%。
——这一组组数据,来自于北京市科委发布的2016年度北京技术市场分析报告。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要渠道,北京技术市场服务支撑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又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满意“答卷”。
2016年,不仅技术合同项数、技术合同成交额等指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突出反映了北京科技创新发展的新成就,而且北京技术市场的卖方中,活跃的小微企业占据了绝大多数,显示了首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入了新阶段。北京有一多半技术输出到了津冀、长江经济带等省区市,北京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又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2016年,市科委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核心任务,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不断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技术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为首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破解‘城市病’难题和支撑全国创新驱动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谈及北京技术市场发展,北京市科委刘晖委员如是说。
“十三五”北京技术市场实现开门红
报告显示,2016年, 从技术流向看,流向本市、其他省区市和出口技术合同项数呈“46%∶52%∶2%”结构,分别为34759项、38928项和1278项;成交额呈“28%∶51%∶21%”结构,分别为1131.3亿元、1997.2亿元和812.3亿元。
从技术领域看,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领域和现代交通领域。电子信息、现代交通、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四个领域占全市输出合同数的75.5%,成交额占81.9%。成交额增长速度最快的为现代交通、新材料及其应用、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同比增长分别为99.0%、73.5%、43.0%。现代交通和电子信息两个领域的技术交易最为活跃,两个领域技术成交额增加额分别为437.2亿元、246.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99.0%、32.8%。
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非常雄厚,北京市积极落实国务院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了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交易。另外,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年国家、北京市及相关省区市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促进了现代交通、城市建设等领域的技术交易。
从合同类型看,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两类是北京技术市场成交合同的主要形式。技术服务合同42632项,成交额3022.9亿元,增长12.4%,占76.7%;对全市合同成交额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同比增加332.7亿元。技术开发合同26314项,成交额687.1亿元,比上年增长6.0%,占全市成交额的17.4%;技术转让合同1460项,成交额84.5亿元,增长39.1%,占2.2%。技术咨询合同4559项,成交额1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72.6%,占全市成交额的3.7%。
据介绍,2016年度成交额中有81.8%为1000万元及以上的大额合同,大额合同多为技术服务合同,主要集中在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现代交通和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
从交易主体看,本市技术交易主体超过2万家,达到22679家。其中,技术卖方5275家,比上年增加122家,增长2.4%;买方17404家,比上年增加1648家。技术卖方中,院所、高校、企业卖方分别为158家、29家和5046家;成交项数分别为8401项、3611项、62646项,占全市成交项数比重分别为11.2%、4.8%、83.6%;成交额分别为114.9亿元、28.7亿元、3712.5亿元,占比分别为2.9%、0.7%和94.2%。
“企业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已成为北京技术市场中技术卖方的绝对主力。”市科委刘晖委员告诉记者说,“其中,内资企业占主导地位,合同成交项57970项,成交额3364.9亿元,分别占总项数和总成交额的77.3%和85.4%。”
技术卖方构成是北京技术市场2016年的一大亮点。据介绍,技术卖方中的小微企业3745家,占全市技术卖方的71.0%,同比增长4.3%,成交合同22380项,成交额344.2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五成以上是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合同。新注册技术卖方1506家,占卖方总数的28.3%,同比提高近3个百分点,其中小微企业达1230家,占新注册技术卖方的81.7%。
“小微企业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和本市系列鼓励‘双创’政策的推动,使得小微企业不断增加,呈现增长快,交易活跃,附加值高等特点。技术市场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了平台,同时‘双创’政策进一步激发了技术市场发展活力。”市科委刘晖委员介绍说。
同时,北京技术市场也涌现出一批业务优秀、成效显著的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转移人才。截至目前,北京地区活跃的技术转移机构260多家,其中,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8家,占全国的12.9%。比如,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近两年共促成技术转移项目2380项,金额超过30亿元。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芮国忠主任,促进国家创新中药优欣定胶囊、DC自体免疫细胞治疗等技术转移转化,被评为2016年度北京技术市场协会优秀技术经纪人称号。就是这样一批优秀的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纪人活跃在技术转移工作的一线,有力促进了北京技术落地和辐射服务国家区域创新发展。
北京技术助力首都“高精尖”和宜居城市建设
技术要素的加速流动,为构建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和破解“城市病”难题提供“原动力”。
报告显示,2016年北京在技术输出方面,电子信息、现代交通、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技术交易活跃,全年成交合同56611项,占全市的75.5%,同比增长6.9%;成交额3227.2亿元,占全市的81.9%,同比增长31.1%。现代交通、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领域输出增长加快,成交额分别为878.7亿元、82.8亿元、17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9.0%、73.5%、43.0%。
从技术吸纳看,本市吸纳全国技术合同55480项,成交额1753.2亿元,分别占全国吸纳总量的17.6%和18%,成交额同比增长32.9%。其中吸纳本市技术34759项,成交额1131.3亿元,占北京吸纳项数和成交额的比重分别为62.7%和64.5%。北京吸纳技术领域70.7%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电子信息和新材料领域增长较快,成交额分别增长239.8%、85.8%、75.6%和72.2%。吸纳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原动力”。
“北京本地吸纳的创新要素,融入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技术创新助力宜居城市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技术市场功不可没。”
报告显示,北京吸纳电子信息、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现代交通、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为675.3亿元、352.5亿元、136.4亿元和134.9亿元,占北京吸纳技术的74.1%。
其中,城市建设领域吸纳技术成交额285.7亿元,同比增长572.3%。城市建设技术领域的技术交易的增加,助力推进了智能化、精细化、标准化的城市管理,促进建设安全有序、便捷舒适的城市环境。
此外,环境监测、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领域吸纳输出呈现“双向活跃”态势。在环境监测及环境生态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领域吸纳技术64.2亿元,同比增长323.5%,为打好环境污染治理攻坚战,交出“良好开局”成绩单;成交技术142.7亿元,同比增长49.3%,其中有57.8亿元落地京津冀鲁等环渤海区域,占比40.5%,为推进环首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生态协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近年来,北京城市轨道建设加速,而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交易量倍增。2016年城市轨道交通吸纳成交额达101.9亿元,是2015年的2.6倍。轨道交通迅速发展为有效缓解北京交通拥堵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完成疏解任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快。2016年,通州区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8.1亿元,基本与2015年持平,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领域,成交额5.6亿元,占全区吸纳总额的69.3%。航空航天、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三个领域增长较快,分别同比增长211.4%、173.6%和55.0%。
“随着城市副中心建设力度的加大和相关政策的落地,新能源等相关领域得到迅猛发展,如北京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单个吸纳合同成交额即占新能源领域吸纳成交额的78.3%。”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报告显示,北京技术一半辐射其他省区市,是多数省区市最大技术卖方。流向其他省区市的技术合同项数和成交额分别为38928项和1997.2亿元,占比分别为52%和51%。北京技术流向全国内地省份的350多个城市,对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全覆盖进一步强化。
“2016年,围绕‘促联合、促对接、促转化、促市场’四条主线,北京市充分发挥引领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报告显示,2016年流向津冀技术合同3848项,同比增长4.1%;成交额154.7亿元,增长38.7%,占北京流向其他省区市成交额的7.7%,与2015年的5.9%相比,提高了1.8个点。主要集中在现代交通、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电子信息、环境保护和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领域,成交额达141.7亿元,占流向津冀的91.6%。北京技术不仅为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创新动力,还支撑引领津冀区域新兴产业发展。
2016年,流向津冀的现代交通、生物医药、环境保护领域成交额实现快速增长,分别同比增长391.7%、97.9%、95.0%。技术在控制污染源和区域大气联防联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输出津冀的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和环境监测及环境生态保护技术合同成交额10.5亿元,同比增长88.6%。
“现代交通领域的快速增长主要与津冀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关,如石家庄地铁1号线工程、天津地铁6号线工程等。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随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持续发展,现代交通领域会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生物医药、环境保护领域的增长与亿元以上大额合同增多有关,排除这些大额合同后,成交额与往年也有增长。”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说。
2016年,北京流向“长江经济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合同16367项,同比增长3.6%,成交额983.6亿元,增长11.2%,占北京流向其他省区市的49.2%。其中,现代交通、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电子信息等领域成交额分别为468.8亿元、182.3亿元、121.1亿元,占流向长江经济带的78.5%。现代交通、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成交额分别同比增长197.5%、189.9%和161.9%,为支撑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了助力,为“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2016年,北京流向“一带一路”沿线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合同20808项,成交额1002.8亿元,占北京流向其他省区市的50.2%。其中,现代交通、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成交额分别为394.9亿元和215.1亿元,占流向“一带一路”省区市的60.8%,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材料、现代交通、生物医药领域实现快速发展,成交额分别同比增长249.9%、122.6%和68.0%,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
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加强对合作省区市的辐射带动,既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需要,也是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北京市科委积极探索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服务站和北京技术市场服务平台(即“一站一台”)为代表的首都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报告显示,2016年,与北京开展科技合作的16个省区市,北京输出技术7701项,成交额643.9亿元,同比增长56.3%。主要集中在现代交通、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电子信息、环境保护和新材料领域,成交额达592.2亿元,占北京流向16个省区市的92.0%。其中,重庆市、黑龙江省、石家庄市、贵阳市、银川市5个建立“一站一台”的区域吸纳北京技术366.2亿元,同比增长193.8%,主要集中在现代交通、城市建设和电子信息领域,成交额346.1亿元,其中现代交通领域同比增长792.5%。比如,重庆市多条高速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上马、石家庄济南铁路段相关工程建设是“一站一台”科技合作区域中现代交通领域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积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报告显示,2016年,北京出口技术合同1278项,成交额812.3亿元。以亚、欧、美洲为主的技术出口范围不断扩大,技术流向8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发达国家技术合同成交额为254.8亿元,占出口总额的31.4%;输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7个,技术合同138项,成交额267.6亿元,占出口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2.9%。
技术领域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电子信息领域,成交额586.9亿元,占出口总额的72.2%。尤其是现代交通、核应用、航空航天、新材料领域成交额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43.1%、50.9%、47.2%和38.5%。
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增长和“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进,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合作等领域合作的深化,出口成交额有望进一步增加。
2012年3月,北京市科委与海淀区政府签署共建协议,在中关村鼎好大厦共建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通过物理集聚、资源聚合,搭建国际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大平台,为技术转移供需双方提供协同服务,探索资源集成服务模式。”市科委刘晖委员表示,随着北京的技术不断走向世界,北京作为国际技术转移枢纽的作用也将更加稳固。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