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名测吉凶贵州一“空心村”的别样变革:艺术换发新气息(图)上海女装品牌
中新网荔波4月8日电 题:贵州一“空心村”的别样变革:艺术换发新气息
作者周燕玲通讯员蒙莎莎
“北有宋庄,南有洪江”,如今已成为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洪江村村民经常念叨的话语。
洪江村是布依族聚居村落,也是典型的一类贫困村,从荔波县城沿着一条大山旁凿出的崎岖山路驱车20公里,再穿过一座山腰就可到达。站在山入口处眺望,一片开阔而平整的土地便映入眼帘,在开阔平地上零星散落着一些并不高大的房屋,一条小溪从远处的山中径直流出穿过村庄。
经过艺术家改造的洪江村老屋散发艺术气息 马丽华 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为何会跟北京宋庄扯上关联?这还得益于村民们口中的“贵人”——贵州省教育厅同步小康工作队驻洪江村“第一书记”马丽华。
2016年4月马丽华来到洪江村,在走访中发现洪江村最大的问题是空心留不住人,且村里闲置了很多老房,老房的平均年龄都在百岁左右。
记者看到,村里现存的老房大都采用当地木材和砖石修建而成,在一些老宅内还留有织布机、竹编等传统物件,但因年久失修大多数房屋都残败不堪。
用什么样的方式让老房继续“活着”,让祖辈的生活习性和干栏式建筑特有的风貌延续下去,成了马丽华来到洪江村后的一块“心病”。
经过一个多月思考,马丽华想到了“活化干栏、激活村落”老房改造项目,并以老房为“媒”与北京宋庄的艺术家们取得了联系。
“我们一直在考虑,什么样的人能留下来?一些艺术家、雕塑家可能会喜欢洪江的山水,在这里进行一段时间的创造,所以就想到对接北京宋庄的艺术家。”马丽华介绍,通过无数次沟通,2016年8月北京宋庄第一批艺术家来到了洪江村,并被当地秀美风光与深厚的民族文化感染。
2016年8月上旬,洪江村一栋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屋有了“新主人”。
马丽华告诉记者,2016年以来,洪江村已吸引了常驻北京来自美国、西班牙、瑞士和中国各地的艺术家到此认领老房子,闲置老房以每间1万元30年的方式租给引进的艺术家。目前,已签约老房32栋,且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我将把房子内部按照欧式风格进行改造。”正在洪江村研究老房改造的孔安得接受采访时表示,洪江村让他有了一种在家乡瑞士的感觉,空气新鲜村民也很热情。
在一栋被认领的老屋内,记者看到经过艺术家一番整修后,原本简陋的老屋散发出艺术气息,一些被村民“嫌弃”的传统物件经过艺术家改造和摆设后,呈现出浓厚的艺术风范。
“有很多宋庄的艺术家已经过来了,我认识的就有十几个,现在这里有氛围、有交流。”正准备认领洪江老房的艺术家尹坤接受采访时说,深入洪江后觉得正如期望的那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
洪江村的巷道 马丽华 摄洪江老房改造项目开始后,马丽华除了“第一书记”工作外,还多了个“老房销售”的身份。“经常开着自己的车载着一批批到访艺术家从村这头到那头,做讲解让他们了解洪江老房的历史和当地文化。”马丽华说。
在活化老房的过程中,也正如马丽华预料的那样,形成各个阶段性的收入。据了解,按目前签约32栋、每栋装修费最少20万元的均价计算,给该村村民带来最少640万元的收入。
“往昔的洪江人是守着青山绿水这个‘金饭碗’过苦日子。”洪江村支书韦开科道笑着说,现在的村子却成了不少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有点小莫干山的感觉了。”荔波县委书记尹德俊到洪江村实地调研后如此评价,认为这是激活衰落村庄又促进其和谐发展的好办法,值得推广。
记者了解到,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打工,“空心村”现象越来越严重,2002年至2014年中国自然村由363万个减至252万个,古村的“活”路成了当前不少人热议的话题。
马丽华说,待那些“新村民”入住后,会与原来的村民交流并产生思想波动,就是一个重塑村落价值的过程,也找到了一条村民回归村落生计发展的路子。(完)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