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与石油有关的青春2016-9-22石油实验地质:2
李雪莹是“三老四严”发源地——中四队的第27任党支部。2009年参加工作时,李雪莹就是在中四队实习的。再次回到四队,她意识到,中四队的党支部不仅是“三老四严”的践行者,而且要将“三老四严”这一传家宝接过来,发扬好,传下去。
何蓉超利用休息时间上井录取数据,两个多月共取回全队195口井1000多个数据,为间歇性出油的井建立了“档案”。从连通水井的调配到机采参数的优化,针对不同的“病症”,他提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案”,个性化调整后,产液量大幅度波动的情况逐渐减少。
原标题:致与石油有关的青春
与“三老四严”有约
她用了三个月的时间逐一探访在中四队工作过的5位老会战,从那些年过古稀的老四队人讲述的故事中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三元配注立“奇”功
过渡带上找油“男”
何蓉超没有就此停步,不断总结归纳,形成了一套“四化管理”新模式,不但有效地改善了开发效果,而且实现了效益效率的双提升。近几年,北一队在实现连年超产的同时,综合管理水平始终处于全矿领先。
通讯员刘一鸣
在采油一厂,一大批“80后”逐渐前台,他们个性张扬,充满活力,勇于创新,已经成为油田开发、生产管理、安全环保等领域的主力军。作为石油青年,他们的青春被打上了偏远、艰苦、紧张等烙印。然而,在他们看来,“献身和扎根采油一线,便注定了不一样的青春和人生”。石油的底色,让他们的青春变得更厚重。
回到中四队的头一个月,她一头扎到“三老四严”传统教育室,一张图一张图地研究,一句话一句话地练,6000多字的词很快烂熟于心。然而,只从展板上了解“三老四严”,她并不满足,她将探寻“三老四严”背后的故事当成了与“三老四严”的美丽约定。
首战告捷,他开始反复尝试用交叉连锁的编程方式,让机器理解生产上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不同生产场所、不同工艺流程、不同生产节点的精确管理。经过300多次的调试,他主导研发的“配注一体化管理平台”试验成功,实现了实时监测各区块数据变化、发现问题自动反馈等功能,三元配注管理模式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看采油一厂“80后”青工如何扎根一线实现石油梦想
采油一厂一矿北一队地处萨中油田西部过渡带,油层发育厚度小,渗透率低,原油粘度高,开发调整难度大。2012年,东北石油大学地质专业研究生毕业的何蓉超,刚到北一队当队长时就发现了间歇性出油影响产量的问题。
吴天奇是采油一厂试验大队机关生产办干事,负责试验大队配注管理工作。每天接上百个电话,看上万条数据,穿梭于5个区块24座站之间,对于初到这个岗位的吴天奇来说就是家常便饭。
即使这样忙碌,管线结垢、设备故障、注入参数不达标等情况依然频繁出现。“如果能提前判断结垢的时间和部位,是否就能减少故障。”带着这个想法,吴天奇从压力、流量、阀开度等参数入手,收集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219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工作,精准预判了56口单井阀组、8条高压二元管线的结垢时间,准确地发现了18块流量计的微小误差。
“‘三老四严’优良传统的背后不只是故事,更多的是一种的力量。”李雪莹说。带着答案,李雪莹投入到了中四队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