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天然气

能源超限战 引言已知天然气的热值是

天然气是能和可再生能源并肩携手,实现能源由高碳向低碳过渡的矿物燃料。“能源过渡期”间天然气应是矿物能源中唯一份额不断扩大的能源,估计到年全球“一次能源”中天然气的份额将超越煤炭、几与石油比肩,可称进入一个“天然气时代”。

能源是这场“绿色工业”的核心,主要内容有二:首先要促使而有限的“黑色”或“褐色”旧能源“绿色”化,即采用更加清洁、更高效率的方式使用传统的矿物燃料,可名之谓“旧能源、新方法”;其二是努力开发清洁的可再生(或几乎取之不尽)“绿色”新能源,促进这类新能源的高效、广泛应用,尽快上升到主导地位。

君不见2014年3月,黑海之滨克里米亚半岛爆发归属危机,能源成了至高无上的制衡手段;“尘埃落定”后,国际油价波谲云诡,“盛宴终结,”,成了全球石油生产或消费国家借力使力,有仇必报,重新洗牌,不惜“杀敌一万,自伤八千”的“超限”战略武器。(参见第七章之三)

动荡纷乱的中东地区,拥有全球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近半,也是最主要的石油出口源,历来属于“必争之地”。一贯力图控制该地区的美国霸权,如今从石油头号买主剧变为出口竞争者,中东石油的主要输出对象正由转为东向,美国的中东政策势将出现重大调整。

天然气是矿物燃料中最清洁的优质品种。燃气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及燃煤电厂之半,比燃用石油少排放约30%,导致碳排放大幅下降。美国得以一变长期以来“拖后腿”的尴尬角色,轻松超额实现气候变化《坎昆协议》中的减排任务。

具体而言,现时应用的“一次能源”包括:传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或称化石燃料)的化学能,水力能和核裂变能,习称为“旧能源”(特指矿物燃料);近年加快发展利用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可再生或几乎取之不尽的“新能源”;此外,尚在开发中的有氢燃料、可燃冰(甲烷水合物)和受控核聚变能等未来能源。

值此新一轮新旧能源交替过渡,充满不定因素的历史性能源结构转型浪潮中,美国“页岩”成功及其界各地的后续发展前景,一扫能源领域上空的悲情雾霾,意味着矿物燃料可采资源延年益寿,缓解了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的情势,使得“旧能源、新方法”更有可为,并为新能源开发的历史性任务提供了宽裕的时空余地。

美国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量在2007年达到顶峰后逐年下降,现已取代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最大的产油国,并取代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国,预期2030年前将转变成为能源净出口国,从此能源百年无虞。如此超大转机,不久前根本无法想象。

至此,作为“命脉之争”的“能源超限战”不会因而消停,反而变得愈加花样翻新,扑朔迷离,甚至更形诡异。能源领域的创新、布局、管理、定价、效益、环保和安全供应等要素,无不关乎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时刻左右着和全球的经济大博弈;作为能源过渡期的历史性常态,总是不见硝烟或的“战争”根源。

“能源”是“、享受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粮食”为维持人体生命提供能量和材料,可说是一种特色能源;而一切经济活动都将通过精灵花纸---“货币”几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的融通魔力,纵横捭阖,次第展开。

“能源促进和平”不应只是口号而已。既然石油、天然气开源有方,可再生能源开发势头强劲,有何必死认“超限战”为挥之不去的常态?最近中国首倡“全球能源互联网”之议,提出了的科学化全球治理,终结“超限战”,实现“共享”高端境界,共谋“环球同此凉热”的大思。尽管目前还是一个设想,需要国际社会凝聚共识、探索径、共同推进,然而体现了不可的必然大方向。

美国万新国际经济与社会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原热能动力工程师。曾任美国国际能源工程公司驻华商务代表;2000年起从业金融投资界。主要著作(合著):《美国凭什么》、《决战世界元》、《美国证券市场导览》、《孔子密码…

年月和月,中国国家习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的重大,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这个简称为“一带一”(T)的战略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国家级顶层战略。“一带一”上诸多资源大国,可期通过技术、装备出口,工程队伍走出去合作开发能源资源,打通能源通道,扩建能源大市场,在的格局中能源安全。

于是,以石油资源为主的能源争夺战,如火如荼,愈演愈烈。供给或需求各方、强势或弱势各方,为了赢取能源利益,或要借助能源赢取另类利益,不限于市场竞争范畴,也未必正面打出能源旗号兵戎相见,跨越了、军事、贸易、金融、科技、等一切界限,以至借重气象、科学等专业领域,不拘一格,别出心裁、各显、犬牙交错、出奇制胜,这就是超越实力局限和规则制约的所谓“超限战”(UnrestrictedWare)了。

上世纪70年代以前,还很少人频繁念叨“能源”这一术语。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石油危机,惊醒全球矿物燃料已知可采储量所剩有限,特别是石油资源告罄有日;研发替代性的尤其是可再生(或几乎取之不尽)的“新能源”刻不容缓,却又远水难解近渴,人类社会势将面临一个可能青黄不接的“能源峡谷”险境。由于水力资源多已利用,余下的开发难度极大;不得不严重依赖储量较丰但效能低下、污染严重的燃料煤炭,以及安全风险可虑的核裂变能充当过渡期两大能源支柱。于是“能源”、“石油”几与危机感同声共气,成了议论关注的特大热点。

中国作为规模最大和发展最快的新兴经济体,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电容量和电力生产都居世界之冠,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也列全球第一,但能源资源严重不足,能源结构和利用效率都较落后,能源安全供应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软肋”。

有关“能源”的论著本已汗牛充栋,但当今世界能源领域快速出现的新事物、新动向,相当于提出了一系列崭新。鉴于其中复杂性和太多误区,客观上需要从根从头,由繁入简,理顺脉络,为广大有心人提供一种知识性、启迪性、分析性的鼎新参考读物。

中国天然气工业起步较晚,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目前全球天然气占总能源消费近,而中国仅占能源消费结构的,而且需要依靠大量进口,对外依存度已逾30%。天然气的低普及率意味着未来巨大的增长潜力,同时也凸显了中国天然气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1923-)曾有名言:“谁控制能源,就能控制全球。”(whocontrolstheenergycancontrolwholecontinents.)又说:“控制石油就控制了各个国家”(.)

他还说:“谁控制粮食供应,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货币,就能控制世界。”(Whocontrolsthefoodsupplycontrolsthepeople;whocontrolsmoneycancontroltheworld.)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敦促下,近年可再生的新能源发展突飞猛进,但因基数甚小,界能源供应总量中的占比微不足道。截至2014年,可再生能源(指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以及垃圾热能的总和,不包括水力能)的比重仅占2.5。据英国石油公司(BP)《2035世界能源展望》估计,如下图所示,到2035年,可再生新能源(包括生物质燃料)供应将增至8%,而矿物燃料的总比重仍将高居80%左右。

18世纪后期工业发轫,得益于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能源技术(燃烧产生的热能为作功的机械能)的成功。进入20世纪以来,石油凭着技术性能上的优越性,跃升为攸关经济发展、稳定和的重要战略资源,取代了煤炭的能源王者地位。更有甚者,石油成了现代战争几乎无可取代的动力源,汽车、坦克、飞机、军舰离了它就无法启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因此喊出了“一滴石油一滴血”这样的口号。

“货币-能源-粮食”三大要素,长期受制于超强美国,但控制与反控制的较量消长起伏,从不消停。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一超多强”局面加速形成与发展,全球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新兴经济体日益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特别是页岩后全球能源大格局丕变,“石油美元”的趋于式微,“粮食美元”似将代兴。

美国作为一个消耗世界四分之一能源产出的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进口国。页岩油气横空出世,不啻“天大恩赐”。其中页岩气率先崭露头角,大量应市,本土天然气供应激增,价格远低于欧亚市场(作为同期比较参考,美国气价为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时,英国为6.5,欧盟8,日本11)。美国发电企业因此纷纷弃煤改气,节省了电力成本,使得电价降至欧洲的四分之一,甚至低于中国的工业电价。时值紧接本轮金融危机之后,这场变革正好帮助美国吸引制造业回归,支持其实现雄心勃勃的“再工业化”计划。

货币、能源和粮食,三者各有千秋,各领,互相交错,互为;既是国计民生,天下兴亡,乃至文明存续所系,又密切关乎个人、家庭切身利害、生活方式或投资理财;,谱写了数不尽惊天动地,悲欢离合奇情故事。

每一个伟大的时代,都有不同的先进科技和能源结构为支撑。人类文明史上已经发生了三次工业。第一次工业开创了以煤炭为主要“一次能源”的“蒸汽动力时代”(1760-1840年),标志着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第二次工业成就了“石油和电气时代”(1840-1950年),缔造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全球化国际、经济体系。二战后开始的第三次工业,迎来了如梦若幻的“信息时代”(1950-),全球信息和资源交流变得异常便捷,人类社会物质财富迅猛增加;不幸的是,同时酿成了巨大的能源、资源消耗,付出了难以承受的代价、生态成本,急剧地扩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