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石油
2019年环保上市公司跑输大盘
2020年1月14日,《生态环境产业上市公司排行榜及分析报告(2019年)》发布。《报告》显示,2019年全年,环保上市公司市值累计增长6.5%(总市值加权平均),跑输上证综指和创业板。环保板块涨幅在申万一级行业涨幅中排名倒数第4,涨幅仅高于建筑装饰、钢铁和采掘行业,整体表现较为疲弱。 《报告》评选出2018年下半年—2019年上半年环保上市公司市值及净利润排名前30名的企业,像粤海投资、海螺创业、北控水务、光大国际等上市公司在市值及净利润方面都有不错表现。同时,《报告》还分析了环保行业固废板块、水处理板块、水务运营板块、环境监测板块、大气治理板块的表现及发展趋势。 固废板块业绩稳健增长 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刺激市场 在报告期内,2019年上半年固废板块整体保持稳定增长,营收896.6亿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19%,但增速同比放缓。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公司的业绩大幅下滑拖累板块利润增速。 固废板块运营情况稳定,受经济波动较小。报告期内,板块毛利率/净利率和去年同期持平在26%/14%,净资产收益率略有下滑。其中,垃圾焚烧板块项目回报率稳定、商业模式清晰,考虑到公司技术及运营水平逐步提升,长期来看,盈利能力稳中有升。土壤修复和危废板块目前市场集中度较小,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状态,此板块门槛要求相对较高,未来伴随着技术能力不足的落后产能出清,行业盈利稳中有升。 2018年下半年以来,固废产业链政策持续出台。如国务院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前端垃圾尽量减量化、末端处置“去填埋化”,推动垃圾处置资源化充分利用;住建部等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垃圾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并且加快建设相匹配的处置产能;最新的《固废法》(修订版)拟添加“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等。这些政策的推进都为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做了铺垫,如顺利实施此制度,将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支付压力,增强整个固废产业链支付来源。 水处理板块业绩持续下滑 混改再进一步 行业拐点可期 2019年上半年,水处理板块营业收入同比下滑5%至149.8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38%至10.5亿元,增速均出现下降,板块运营情况明显表现不佳。由于融资环境收紧、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公司财务成本提升等因素,在后PPP时代,此前承接较多水环境治理等PPP业务的公司正处于自我瘦身、收缩投资、向轻资产转型的修复阶段。大部分水处理民营企业为改善财务状况,选择“拥抱”国企、央企,持续推进混改。 混改之后的上市环保企业,商业模式由之前的重资产转向轻资产模式,现金流将持续优化,可聚焦自身更有优势的委托运营服务、技术服务等,且业主、支付主体有望从政府变成央企、国企。新进入环保领域的大央企和地方国企,未来也有望成为新的加杠杆主体。 低利率环境下 水务运营板块有望价值重估 2019年上半年,水务运营板块营收483.8亿元,同比增长16%,与去年同期持平;净利润88.4亿元,同比增长9%。水务运营板块公共事业属性明显,板块盈利能力略有下滑和污水处置行业提标改造有关,整体来看,水务运营板块现金流较充足,依旧保持稳定增长。 由于水务运营板块市场规模增速较低,整体资本开支需求低于依旧处于高成长行业的固废板块。在当前低利率(十年期国债跌至近3%)的背景下,维持高分红政策、股息率稳定的水务企业有望迎来价值重塑。 2019年上半年环境监测板块营收30.8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4.5亿元,同比增长18%。从整体来看,环境监测板块高毛利订单增速放缓导致行业增速下滑,但监测板块定价机制较为灵活,虽然市场高质量的订单减少,但监测市场正在往县市级渗透,市场空间依旧足够。 大气治理板块行业公司分化明显 整体表现不佳 随着电力行业超净排放的逐渐完成,大气治理的主要需求转向非电行业,但市场空间增速不足,因此行业业绩表现持续不佳。在报告期内,板块营收167.5亿元,同比增长2%;净利润6.3亿元,同比下滑19%,业绩持续下滑。 行业主要公司分化明显,龙净环保在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而清新环境等公司则表现不佳。随着未来板块竞争持续且非电业务比例进一步增加,技术优势明显、运营能力较强的企业将会逐步提升市场份额,而非电业务开拓不利的企业将持续面临业绩下滑风险。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在会上表示,生态环境产业进入“蜕变期”,竞争更多表现在科技、人才和服务等方面。 资金债务,便是最大的问题。 引入国资,是不止一家民营环保上市公司做出的选择。对于他们,这次“转身”意味着将找到另一个出口,一条不错的出路。 果然,他们中间,有的已然走出了艰难时刻。当电力、石油气等行业的相关民企,还在翘首等待更多的参与机会时,包括清新环境在内的很多民企,已开始朝着“转身”后的方向行进。 1月8日,面对记者的问询,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圈画出一幅新的发展蓝图。他表示:“现在我们已是一家国有控股的混合制企业,未来希望发挥国有平台的资源、资金优势,以及原来上市公司的管理、技术优势和市场化运营机制,为环保企业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新路。” 2020年伊始,站在宏观经济新的发展节点上,李其林已做好了新的准备。面对新的顶层政策,他希望迎来市场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未来清新环境还将打破更多隐形壁垒,接受更多挑战。 毕竟,这场延绵数年,关乎整个环境产业兴衰的民营环保企业的经济功课,还没有结束。或许不久,又将迎来一次“大考”。 从兴盛到低潮 在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环保民企也有过抓住政策利好带来的机遇,走过了一段高歌猛进的扩张期。 “就在几年前,特别是2015年、2016年,整个产业红极一时。”一位民企人士说,“外面企业进入环保行业,基本上是‘跑马圈地’,甚至国企转型要进来,也主要靠低价中标,这在当时是个很热的现象。” 彼时,环保PPP处于“发烧”状态,虚火过热。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各地陆续公布和推介的PPP项目超4000个,总投资达5万亿元,给环保民企带来巨大市场空间。它们尽享这场PPP盛宴。 广证恒生环保行业研究员介绍,2014年新三板环保企业是58家,2015年增至190家,增幅228%,总成交额也由2.14亿猛增至73亿元。截至2015年12月,仅固废领域发生及拟进行的并购案例就有42起,涉及交易总金额超160亿,比上年同期增长60多亿元。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环保产业销售收入1.35万亿元,比2016年增加17.4%。“十二五”以来,中国环保产业年均增速约26.9%,2016年销售收入1.15万亿元,同比增长19.8%,成为“万亿级”产业。 但在2018年,PPP一刹车,很多环保企业由于“弹药”匮乏而遭受重创。 前述民企人士用“寒冬”向记者解释环保民企受到的掣肘。他直言,这主要是此前盲目扩张、金融加杠杆所致,这两年到了还债期,资金链出现问题,甚至频现爆雷。所以在某种意义上,环保产业的大爆发就意味着透支未来。 低潮仍未度过。对于多数环保民企而言,这种“寒冷”格外刺骨。业界感到一度困惑。 成立至今已近20年的清新环境是其中之一。尽管是大气污染治理领域龙头上市公司,资产总额超百亿,但同样在此轮低潮中遇挫。 同样遇挫的还有碧水源、启迪桑德、中金环境、东方园林及博天环境等,他们中有的选择转让控制权与国资合作,有的正在谋求国资支持。 复盘:引入国资背后 如同其它环保民企,清新环境的身份也在去年悄然发生了改变。“80后”李其林正是公司“转身”后的新任总裁、董事会秘书。此前,他曾担任公司投资总监、总裁助理、副总裁等。 他对公司此举深有感触。他说,一年来,金融去杠杆和控股质押、应收账款较高、现金流不好、融资受限等,都给企业造成了相当大压力。 这是清新环境引入国资的主因。 新时代证券环保行业分析师邱懿峰说,“国企并购民企,或是国企参股、控股民企,至少在上市公司是越来越多了。”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巡视组组长赵华林说,央企进军环境产业,是其社会责任。有很多民企过去搞PPP,出现了问题,现在央企进入解决了一些机制、资金问题,形势有所缓解。 他介绍,当前央企中有近50%或以上都建立了环保板块,并购在加速。但都搞环保又面临新的市场竞争及整合问题等。进行混改是央企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2019年5月,清新环境实控人变更,四川发展入主,成为第一大股东。公司创始人、原控股股东张开元旗下公司退居第二大股东。 公告显示,清新环境控股股东北京世纪地和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世纪地和”)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其直接持有的2.74亿股公司股份,占比25.31%,转让给四川发展国润环境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国润环境”)。去年7月初,过户手续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已变更为国润环境,实控人由张开元变更为四川省国资委。 世纪地和是张开元的家族公司,原持清新环境4.9亿股,占总股本的45.31%;张开元持有世纪地和65%股权,为实控人。 国润环境现已更名为四川发展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川发环投”),其全资控股股东为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四川省国资委全资子公司。而川发环投是四川发展重点打造的生态环境产业投资平台。 股权转让后,张开元家族已淡出清新环境。 截至2019年三季度,清新环境总资产10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48.7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10亿元。“转身”两个月后,清新环境获得了来自四川国资体系8亿元借款,年利率不超7%。李其林称,这对公司短期流动性起到了很大支撑。 其引入国资亦是出于大股东短期股权质押。截至去年4月,世纪地和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处于质押状态的已近98%。1月8日公告,世纪地和将其所持清新环境部分股份办理了解押手续。但目前其累计质押数占其所持股份的99.75%。 清新环境重点业务是火电业超低排放改造,如烟气脱硝、脱硫、除尘及投资、运营等。目前也在开始布局钢铁业、焦化业的环保治理项目。 财报看,近三年,至2019年三季度,清新环境净利均出现同比下滑,去年前三季营收同比减少26.95%;净利润3.23亿元,同比减少三成以上。2017年、2018年财务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04%、21%,原因系融资成本增加导致利息支出增加。 一位环保专家说,一些民企引战成功后确实缓解了资金压力,四川发展凭借资金、信用优势解决了清新环境眼下困难,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堆积下来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能解决。 民企的担忧 在前述环保民企人士看来,目前行业核心问题并非市场准入“壁垒”,更多则是资金债务危机。“这确是前一波债务或融资环境偏紧导致的,资金面压力加大并传导下来,回款减少。”邱懿峰认为,环保民企担忧最多的正是资金。国企融资成本基准利率往下浮,民企一般上浮10%-15%,利率成本与国企比不了。一般做环保项目个人自有资金占30%,其它向银行借款70%,就差出很多利息。 而国资在资金、授信上有天然优势,但很多民企却行至还债峰期,难以兑现,信用等级下调,银行抽贷,进一步融资遇阻,被迫引入国资,被国企并购。“这样,由央企国企来背书,其信用等级才得以上升,最终降低融资成本。”前述环保民企人士的分析一针见血。在他看来,民企迈出这一步,目的正是为了增信。 1月8日,李其林向透露:“我们本次计划发一期新的绿色债券(已公告),获得了四川发展旗下担保公司的担保,债项评级从AA变成了AAA,预计发行票面利率和总成本就会比较低。” 按照预期,此后清新环境中长期融资成本会逐步下降,省下来的变为利润,亦可反向为四川发展提供投资回报。 前述环保民企人士称,“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在税收、GDP、技术创新、就业等方面虽贡献突出,但仍担忧被市场有形无形的准入障碍挡在门外,尤其是在项目招投标、信贷融资等关键领域。有的看似没有门槛,实则很多。” 他介绍,很多重大工程项目主要是有实力的大型央企或国企承接,民企中标率较低,有的是国企中标后将部分项目分包转包给民企做。这与项目招投标时设置的企业资质、工程业绩、专业要求等诸多条件限制有关。 记者在广东一些地市实地调查了解到,在黑臭水体整治上,地方政府会优先考虑选择省内国企,如广业环保。所以政府信任度颇为关键,并不一定重点考虑民企技术优势和性价比,而首先倾向于地方国企、大型央企。“不过,都是国企来做,也不现实。”邱懿峰说,相反,民企参与会形成协同效应,发挥各自优势。未来民企在环境治理上的力量不容忽视。 如何破解?新政来了。 2019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出台,要求进一步放开民企市场准入。尽管没在准入上明确点出环保行业,但在诸多方面如减税降费、融资增信、破除隐性壁垒、清理拖欠账款问题的解决上,给环保民企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甚至对其他行业的民企来说,意味着更多机遇,会随之到来。其实新政出台前,部分民企已开始探寻新的路径以及更多能公平站在宏观经济发展端口的机遇。 邱懿峰认为,今后国家应该会进一步加大对民企支持力度。在效率上,有时民企还要高一点,包括后续运营和维护。技术创新上,民企的力度也要大一些。 在本次采访中,李其林多次谈到技术创新,他深知这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意味着什么。在他眼里,“只有坚持技术创新,才是推动行业进步的根本动力,才能将企业营收变成坚实的利润”。 身为公司的新任总裁,他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发挥国有平台优势,结合原来市场化优势,让两个不同成分更好整合起来。他设定的长期目标是将公司打造成一家集咨询服务、科技创新、工程建设、投资运营为一体的综合环境服务商。 他表示,下一步内部要做好管理提升、组织架构优化、团队培训培养、体制机制完善;外部做好股东、客户、合作方、供应商等资源的整合。“环保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参与者越来越多元,新模式也会产生。未来要整合内外资源,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和营收。” 瀚蓝环境总裁金铎认为,民营环保企业首先要找准战略定位,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同时进行广泛结盟,进行各种资源的整合。 邱懿峰说:“今后如果民企融资成本与国企相当,就算是拿项目优先程度不同,民企亦可通过效率提高和技术创新创造更多利润,也能活得很好。” 我国环保上市企业阵营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底,A股上市环保企业超过120家。获得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支持的企业成为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骨干力量。但是,2017年年底以来环保上市公司经历股价危机和债务危机之后,国家出台了包括清欠和资金扶持等在内的一系列纾困方案。2018年部分环保企业陆续接受战略投资,国有企业及其他行业民营资本纷纷与环保上市公司合作。目前,已有一批明星级的民营环保企业分别被央企和地方国资控股,加入环保产业新国家队的行列,这很大程度上改写了环保产业原有国家队主要集中于市政污水投资运营领域的格局。虽然新国家队的快速扩编在业内引起了关于维护公平市场、保持企业经营活力等一些担忧和议论,但国资控股和入股无疑大大提升了相关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竞争力。本年度科创板成功过会的环保企业中,也有部分企业可以看到国有资本的身影,真正有技术有实力的环保企业仍受到资本青睐。 ★科创板环保企业简介★ 奥福环保(山东奥福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奥福环保专注于蜂窝陶瓷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并以此为基础面向大气污染治理领域为客户提供蜂窝陶瓷系列产品及以蜂窝陶瓷为核心部件的工业废气处理设备。公司生产的直通式载体、DPF产品主要应用于柴油车尤其重型柴油车尾气处理,VOCs废气处理设备主要应用于石化、印刷、医药、电子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的处理。我国即将实施国六排放标准,该标准是目前全球最严的汽车排放法规之一。蜂窝陶瓷技术可提高尾气处理效率,预计2025年全球蜂窝陶瓷载体行业全球市场规模将达250亿元。 卓越新能(龙岩卓越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卓越新能是一家经政府许可的,通过综合利用废油脂(地沟油、酸化油等)从事生物柴油及衍生产品如工业甘油、生物酯增塑剂、水性醇酸树脂等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资源循环利用企业,产品用于清洁动力能源和生物基绿色化学品等领域,从而实现废弃油脂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三达膜(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三达膜是我国最早从事过程工业先进膜分离应用工艺开发的企业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将国外先进膜技术引入国内并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企业之一。三达膜专注于膜材料研发、膜组件生产、膜软件开发、膜设备制造、膜系统集成和膜技术应用,掌握了先进无机非金属膜材料与高性能复合膜材料的研制方法,构建了一条涵盖“膜材料-膜组件-膜设备-膜软件-膜应用”的膜产业链,服务涵盖特种分离与水处理两大应用领域。 建龙微纳(洛阳建龙微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龙微纳是国内吸附类分子筛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综合型企业。作为催化材料、吸附分离(多组分气体分离与净化)材料以及离子交换材料在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冶金、建材、环境保护(包括核废水、核废气处理)、土壤修复与治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建龙微纳2018年年产能和产量规模居全球前列,成为全球9家分子筛吸附剂产能达到万吨以上的分子筛生产商之一,其中成型分子筛与活化粉合计产能、产量排名全球第六名。 万德斯(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德斯是一家综合性环保高新技术企业,是专业化的固废和水务领域全过程服务提供商。公司长期致力于垃圾污染削减、垃圾污染修复、高难度废水处理等业务;公司密切关注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技术前沿,形成了集投资、设计、建设、运营能力于一体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核心技术包括高效抗污堵“MBR系统+纳滤+反渗透”技术、智能“两级DTRO”膜处理技术、“电化学+生物强化”耦合深度处理技术、低耗蒸发技术、沥液精准导排抽出协同处理技术、堆体输氧曝气原位快速稳定化技术、地下水修复及监控预警、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电化学预处理技术、高效高抗冲击生物强化废水处理技术、分盐资源化技术等。 罗克佳华(罗克佳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聚焦于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主营业务主要包括智能脱硫运营、建筑智能化、环保监控与信息化、智慧环保和智慧城市,基于多年在建筑智能化、环保监控和信息化及智能脱硫运营方面的经验积累和技术开发,逐步迭代升级到智慧环保和智慧城市业务,向物联网大数据运营模式发展。智慧环保领域,为全国几十个城市提供智慧环保服务,并将不断拓展到全国大气污染重点治理城市及周边城市,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全国生态环境动态数据库和运营体系,为政府、商业、民用等多方面提供智慧环保大数据AI分析服务。 金科环境(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水深度处理及污废水资源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膜通用平台装备技术、膜系统应用技术、膜系统运营技术等三大核心技术,为客户提供装备及技术解决方案、运营服务以及资源化产品。公司十多年一直专注于水深度处理及污废水资源化领域,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以及公司综合实力,已积累了大量膜项目业绩和经验,包括供水和污水、市政和工业、国内和国外等方面,目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德林海(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德林海主要从事以湖库蓝藻水华灾害应急处置以及蓝藻水华的预防和控制为重点的蓝藻治理业务,具体包括根据湖库蓝藻治理的政府二元公共需求,开发、销售一体化、成套化蓝藻治理先进整装技术装备以及提供藻水分离站等蓝藻治理技术装备的专业化运行维护服务。德林海先后在一体化二级强化气浮、高效可调式涡井取藻、蓝藻囊团破壁、加压控藻等多项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开发出以岸上站点藻水分离系统集成、车载式藻水分离装置、加压控藻船以及深井加压控藻平台等为重点的蓝藻水华防控及灾害应急处置成套化、一体化新型技术装备,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工厂化、无害化蓝藻水华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和防控能力,并在滇池、太湖、巢湖、洱海等湖泊蓝藻治理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京源环保(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工业水处理领域,依托工业废水电子絮凝处理技术、高难废水零排放技术和高难废水电催化氧化技术等自研核心技术,主要向大型企业客户提供工业水处理专用设备的研发、设计与咨询、集成与销售以及工程承包业务。公司服务于国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长期深耕电力行业,依靠核心技术取得了快速成长。公司目前在深耕电力行业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同时,正往化工、金属制品等非电行业工业水处理领域拓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网站推荐更多>>
TAGS标签更多>>
网站热点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