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c能源合作新坐标:中亚油气合作建设丝绸之经济带
对于与中亚能源合作更宏大的意义,国家习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时的一句话可谓是作了准确的诠释:要加强道联通,“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这也正是许勤华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言,中国不仅是中亚能源邻近的巨大市场,同时也是中亚油气商品通向亚太地区市场的桥梁。
在习出访中亚前,来自新疆霍尔果斯检验检疫局的一则消息已经在能源界广为流传: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入境的中亚天然气管道,截至8月21日,已累计向中国输送天然气达到600亿立方米。
对本报记者指出,此次我国在中亚石油天然气合作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意味着我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取得重要。这为我国大规模加快天然气利用奠定了资源基础,有利于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优化。
除了天然气,我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在原油领域得到充分体现。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即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原油管道,这是中国第一条长距离跨国原油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阿特劳,途经肯基亚克、阿塔苏至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在中国境内与阿拉山口—独山子管道相连。管道全长3007千米,设计年输油能力2000万吨。2006年7月20日,一期工程投运。2009年10月9日,二期一段工程投运。
业界通常所说的中亚天然气管道,实际上分为ABCD四线,2009年投运的这条中亚天然气管道,即为A线。2010年10月26日,与之并行的B线亦投产,实现双线通气。中亚天然气管道A、B线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入境,全长1833千米,年设计输气量为300亿立方米,境内与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相连,可长三角、珠三角等沿线4亿人口的生活燃料供应,最远可至。
“在中亚四国中,土库曼斯坦的能源资源是最为丰富的,这也是习首访中亚第一站便选择土库曼斯坦的重要原因。中亚天然气D线工程的建设,将为我国天然气供应提供有力保障。”对本报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王妍婷邮箱:网上
时间回到2009年12月14日,当时中国、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四国元首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的第一天然气处理厂共同转动通气阀门,至此,中亚天然气管道正式开始输气。
来自中石油的信息显示,截至2012年末,该管道输送原油已累计突破5000万吨,哈萨克斯坦也将成为我国第八大原油进口国。
而在习的此次出访中,中哈双方还达成一项合作,即中石油将以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卡沙甘油田约8.33%的股份。该油田位于里海沿岸,预计储量达350亿桶,号称“全球最大油田”。
能源新丝世界新坐标
事实上,如果把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放在我国能源进口的大格局中来观察,其作用和地位就更为清晰。
此次签署的 《中土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就首次明确提出:中土启动D线建设,确保2016年建成并通气,实现每年通过天然气管道运送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达到650亿立方米的目标。
尽管中亚对于中国能源企业的进入,十分欢迎且迫切需要,但变数仍然存在。
虽然合作的领域在不断扩大,但很显然,石油、天然气仍然是核心内容。要清晰地了解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线图,不妨先从天然气开始。
中电新闻网记者 颜新华
在看来,中国与中亚四国的能源合作,其意义和作用显然不仅仅局限于能源本身,“能源其实是个纽带,通过这个纽带,促进中亚的经济发展,从而加深中国与中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而为推动经济领域的全面合作奠定良好基础。这一点在中国与中亚四国签署的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中就可以看出,双方的合作是全方位的。”
而修建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便成为改变中亚油气格局的重要途径。
中亚能源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革
D线亮相四线并行全面“扩容”
2012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达58%,天然气进口依存度接近30%。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我国近年来加速推进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着力于进行东北、西北、西南、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布局。
2000多年前,闻名世界的丝绸之横贯西域戈壁大漠,将中国与中亚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如今,在中国与中亚全方位、大规模、高层次的能源合作下,一条全新的能源丝,赋予了古老的丝绸之以全新的内涵和面貌。能源丝绸之的崛起,不仅改变着亚洲的能源格局,也成为世界能源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和全新坐标。
“在习的此次访问中,双方都提到了要加紧解决技术性问题,以便完成C线建设并做好输气准备。一旦C线今年竣工投产,中亚天然气管道输送能力将达到550亿立方米。在年输气量上,已经接近2010年一半的规模了。”对本报记者表示。
与具有丰富能源资源的中亚开展全面能源合作,无疑将有力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这一点已经为社会所广泛认同。
随后,为进一步扩大天然气输送量,2011年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工程开工建设,这条线与目前正在运行的A、B线并行,建成后将并入我国境内的西气东输三线配套工程,设计年输气能力为250亿立方米,工程造价22亿美元,定于2013年底竣工。
中国与中亚全面而深入的能源合作,也确实刺激了俄罗斯。在此次习的出访中,俄罗斯最终与中国签署了《俄罗斯通过东线管道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业界认为,双方谈判十余年的天然气管道现在开始进入实质阶段,根据协议,管道有望在今年年底瓜熟蒂落。更让人惊喜的是,之前两国一直就天然气价格问题陷入谈判僵持的状态,目前俄罗斯方面 似乎也有所。随着年底天然气购销合同的签订,我国在东北战略上将再添一条天然气进口大动脉。
能源合作是深化经济合作的纽带
在这四个方向中,西南主要为中缅天然气管道,但目前输送能力有限,为120亿立方米。东北主要为俄罗斯,石油管道虽然最终建成,但双方近年来油气合作无论是在线,还是在价格方面,都出现过反复,这其中既有第三国干预的原因,也有俄罗斯自身的因素。而海上通道方面,除了昂贵的运费,也受军事多种因素的影响。
“双方的合作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合作的内容除了大家都知道的石油和天然气以外,还延伸到了下游石化和电力开发等多个领域,合作面常广泛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许勤华对本报记者表示。
复兴丝绸之,建设丝绸之经济带———在9月上旬国家习出访中亚的行程中,这两个词高频率地出现在习与中亚领导人的讲话中。
据悉,在前苏联时期,中亚地区天然气主要外运途径是 “中亚-中央”天然气管道,该管道将中亚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地输 往俄罗斯、乌克兰和高加索地区。近年来,中亚在努力摆脱对“中亚-中央”天然气管道的依赖。“这符合中亚地区国家的利益。”杨成说。
“很显然,与海上通道相比,通过陆地管道运输石油和天然气没有海上运输风险那么大,所以对中国能源战略安全来说,与中亚四国以及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使得中国的能源进口不再过多地依靠海运,也从根本上缓解了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这将大大提高我国能源进口的安全度。”许勤华对本报记者表示。
近年来受益于中亚至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土库曼斯坦已经摆脱依赖中亚-中央天然气管道的格局,中国已经成为其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但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仍未彻底摆脱困局。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哈萨克斯坦共开采天然气402.6亿立方米,出口88亿立方米,其中绝大部分出口俄罗斯。在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也是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对象,2012年出口量达87亿立方米,2013年俄乌双边达成协议出口量为75亿立方米。
“在中亚至中国的原油管道、天然气管道贯通之后,中国已经彻底改变了中亚的油气供应格局。俄罗斯不再一家独大,中亚地区也已经初步实现了其油气出口多元化的战略。”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成对记者表示。
此次,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全面扩容———C线加快建设步伐,D线建设工作启动,都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扩大出口中国天然气规模铺平了道。
快速发展的中国,需要来自中亚的能源资源,而亟待发展的中亚,也迫切需要中国的市场来增强自身实力,而在看来,对于中亚来说,与中国开展合作,也有增加能源出口途径,分散出口风险,提高能源出口价值的考量。
———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现状及前景探析
许勤华告诉本报记者,这些变数包括世界主要大国对中亚能源的角逐,中亚地区本身复杂的民族和教特性,这都加剧了地缘的复杂性。
要较为系统和清晰地梳理出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项目与线,实际上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而习此次出访,带给人们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启动D线工程建设。
如何防范风险?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査道炯认为,应对中亚地区国际能源持续复杂的局面,我国能源企业必须以项目开发为导向,着重每一个项目的经济性,以及项目开发过程中与中亚国家自身全面经济能力的建设相结合,“这样我们就有了克服与国际能源巨头竞争的种种劣势的本钱。毕竟,中亚地区国家自己也都在千方百计谋求内生性发展的机遇。”
“很多人可能对6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没有很准确的概念,事实上,这已经相当于我国2010年天然气总产量的一半。从这个数据也基本上可以窥探目前我国与中亚在油气合作上的规模了。”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告诉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