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赋能生态:记录生态之美 尽显自然之魅
“我们拍摄的心态就是随缘就好,不过分强求,但随缘也是有前提的,要在合适的时间到达正确的地点。比如,你去的地方是这种动物的典型栖息地,且要在它们最为活跃的时间,然后就是听从大自然的规律去碰运气。”野生动物摄影师徐健日前在《我眼中的国家公园》直播活动(以下简称直播活动)上讲述野外拍摄时如何碰运气蹲守。他介绍,蹲守也不是简单守在洞穴旁边,必须要能够发现这种动物的活动痕迹,有时候只要感觉找对了地方,就会把隐蔽帐篷搭在稍微远一点的地方,避免动物感到害怕。
10月13日,在高通携手中国国家地理推出直播活动上,播放了《三江流之夏》《雨林王国》《秦岭四小宝》和《三江并流》四支展现生物多样色彩的纪录片,拍摄者们深入绿野山河之间,抓取野生动物的灵动瞬间,用高清视频展现绿色、壮丽的自然气象,他们用镜头捕捉到了飞蜥为适应雨林生活演化出的飞行绝技;三江源变幻莫测的天气画面;海南坡鹿一度濒临灭绝仅剩 26 头,如今种群开始重新兴旺;川金丝猴在树冠间跳跃还有“星球上最孤独的灵长类动物”海南长臂猿……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日前,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据介绍,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生态价值实现先行区和世界生态教育样板,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
“国家公园是由国家批准设立、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吕植在直播活动上介绍,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李栓科认为,国家公园的意义在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保护地球 生态环境、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公园”所代表的休憩、旅游是要远远让步于环境生态保护的。国家公园既不是用于旅游开发的“风景区”,当然也不是禁止入内的“无人保护区”。
“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我们的自然宝藏获得的目光远远不够多,有些甚至还无人知晓,我们的自然万物等待一个机会的到来能够惊艳世界。”李栓科相信,每一位生态传播者都希望能够让公众了解国家公园,让公众关心生态,让公众的关注度推动行动力。而中国的国家公园试点,就是把现有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变成一块块整体的生态保护拼图,让人地关系达到和谐。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修复工作,针对野生动植物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值得欣喜的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不少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案例成为世界典范。
据不完全统计,从孤羽七只到千鹮竞翔,上世纪80年代,全球仅在秦岭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现如今发展到全球7000多只,得到恢复性发展。
从灭绝边缘恢复至5群35只,20世纪80年代,海南长臂猿仅存不到10只,是世界上濒危程度最高的动物之一,依靠热带雨林的生态改善,种群数量增长到今天的35只。
李栓科以海南长臂猿举例介绍,为保护海南长臂猿,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开展栖息地修复、大面积种植长臂猿喜食的乡土树种、用人工绳索连接破碎生境等等,使海南热带雨林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恢复,优化提升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生境质量。
“海南长臂猿作为海南热带雨林原真性、完整性的指示物种,种群的良好增长也充分证明了保护措施的科学有效。”李栓科说。
“野生生物摄影师和自然的相处之道就是以平等的方式和野生动物们相处,不要过分害怕,也不要去侵犯野生动物的尊严。”徐健结合自身经历讲述拍摄野生动物的故事。他介绍,在进入森林时,同伴之间会时不时说话,或者背包上挂一个小铃铛,刻意制造出一些小小的声响,和森林的野生动物打招呼。“我们通过蹲守,拍摄到我国的新物种——红斑高山蝮。”徐健希望,未来用影像冲击大家的内心,让大家能够唤醒生态保护的意识。
通过野生生物摄影师们的镜头,久居城市的朋友们能透过影像直观地看到自然界的邻居。据介绍,《寻找我们的国家公园》系列纪录片,所有画面均由手机拍摄。 影像技术合作伙伴高通公司产品市场高级总监徐恒介绍,影像是一种跨越地域、时空的沟通方式,也是一种最直观生动的记录方式。“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果摄影师能够携带更轻便的手机——骁龙去记录大自然是否可行。当听说中国国家地理要拍摄《寻找我们的国家公园》纪录片时,我们积极寻求合作,希望借助骁龙科技的力量来传递生命的力量。”
徐恒认为,当5G、AI、影像结合在一起时,就组成了科技生态系统,而这个生态系统应该用来反馈人类。因为科技不光用于生活娱乐,也能为生态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采用手机拍摄纪录片,对于野生生物摄影师来说是一种新的选择,但对于公众来说,也是一种机会。让更多的人成为大自然生命之美的记录者和分享者,成为自发的生态传播者。”李栓科说。 (文中图片由骁龙手机拍摄)
- 标签:生物科技高清图片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让科技赋能生态:记录生态之美 尽显自然之魅
“我们拍摄的心态就是随缘就好,不过分强求,但随缘也是有前提的,要在合适的时间到达正确的地点…
- 科技兴农解锁“向往的生活”——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田园系统构建技术研究应用示
- 高清组图︱看见四川生物精灵 生物多样和谐相处
- 2021年中国生物质发电行业现状发电量占比逐年提升双碳目标助力行业发展「图」
- 试析生物质发电发展现状及前景
- 厉行节约20生工2班十二月团日活动
- 国能生物发电厂
-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十四五"前景规划及投资预测分析报告2020~2026年
- 我省厉行“天网行动”保护野生动物
- 电力《2020年中央财政预算》出台生物质发电未来可期
- 人民日报评论员: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论习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