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生物质能大有可为
近日,农业农村部门、国家发展改革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称,到2025年,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与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统筹融合的格局基本形成,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种植业、养殖业单位农产品排放强度稳中有降,农田土壤固碳能力增强,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用能效率提升。重点任务包括:种植业节能减排、畜牧业减排降碳、渔业减排增汇、农田固碳扩容、农机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替代。
据悉,《通知》是我国第一个将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减排固碳相结合的重大政策文件。那么,农业农村的减排固碳工作对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意味着什么?实现农村的可再生能源替代中,哪种类型能源应该进行更广泛的推行?
据统计,我国农业生产用能为8680.69万吨标煤,农村生活用能为2.47亿吨标煤,农业农村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1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5%左右。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曾经表示,生物质能源是零碳能源系统中最重要的燃料。业界也普遍认为,生物质能是全球唯一具有减碳、负碳、碳中和功能的能源;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还是一种具有天然储能特性的清洁能源,更是一种可实现长时空能量储存和转换的能源。
针对我国生物质能发展状况,农业农村部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科技创新团队首席孟海波研究员介绍,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等生物质资源丰富,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等,每年可能源化利用的资源总量相当于约 4.6 亿吨标准煤。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生物质转化生产生物天然气、成型燃料、电力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抵扣生产生活使用的化石能源的排放,同时可以提高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孟海波还给出了更详细的数据:农业废弃物资源量约4亿吨,折算成标准煤量约2亿吨;林业废弃物资源量约3.5亿吨,折算成标准煤量约2亿吨。农林生物质发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1330万千瓦,生物质供热年利用固体成型燃料量约2000万吨,主要用于城镇供暖和工商业供热等。全国已投产运行的商业化生物天然气项目共16个,年产气规模约14950万立方米,生物液体燃料年产量400万吨,其中燃料乙醇年产量300万吨,生物柴油年产量100万吨。
具体到燃料乙醇的减排作用,中石化集团科技部原主任、教授级高工乔映宾算了一笔账:按5吨秸秆生产1吨乙醇计,1亿吨秸秆就能生产2000万吨纤维素乙醇,掺烧到汽油中,能减少排近7000万吨二氧化碳,每年还可减少1亿多吨原油进口,还能为农民增收。“用好纤维素乙醇,就是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乔映宾直言。不仅如此,使用生物燃料还能减少机动车尾气中颗粒物、碳氢化合物等物质的排放。
纤维素燃料乙醇的应用尚处在探索阶段,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未能在国内推广。但纤维素燃料乙醇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燃料乙醇产业研发的重点。按照国家部署,到2025年,力争纤维素燃料乙醇实现规模化生产。
孟海波建议,我国应该在玉米、水稻等主产区,结合陈次和重金属污染粮消纳,稳步扩大燃料乙醇生产和消费;根据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开发建设以木薯为原料,以及利用荒地、盐碱地种植甜高粱等能源作物,建设燃料乙醇项目。
总体来说,生物质能总体发展尚未形成规模,急需探索就近收集、就近转化、就近消费的生物质能分布式商业化开发利用模式。乔映宾表示,纤维素乙醇技术产业化前期成本比较高,必要的财税支持不能少,还需“扶一把”。长远看,如果国家能以少量的补贴撬动绿色低碳、环境友好的纤维素乙醇行业,就是对人类的大贡献。
- 标签:生物质能的特性包括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