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唤醒乡土:想搞事儿,还是真洞察
Mr.透透气/文 这两年,各种艺术节在中国遍地开花,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撬动焕新第一竿的大多与艺术相关,好像一下子,艺术这种高阶的小众情趣,忽然就和地区振兴绑定了。
2015年开始,我接触到日本新泻“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三年一祭,2018年再去,水准又提升了一个阶梯。北川富朗说:“直到2015年第六届艺术节结束之后,大家才总算切实感受到一点发展的迹象”……好感慨,距离第一届已经过去了整整15年。
《艺术唤醒乡土——从直岛到濑户内国际艺术节》这本书,是对这个艺术节的全面介绍,书的腰封上有一句话:艺术造就地区建设。这便划出了重点,不管地区是啥性质,关键是在“造就”。
一
最初,大地艺术节的艺术总监北川富朗看到家乡新泻的凋敝,想通过艺术来解决问题:提升老年社区的活力;打开农产品的销量;让年轻人回家务工……他与福武总一郎的理念不谋而合,早在2003年第二届大地艺术节举办时他们就相遇了,当时福武已经在濑户内海的直岛发展了十几年的“艺术之地”事业。于是,2006年开始,北川邀请福武担任了第三届艺术节的总制作人……是的,确认过眼神,确定了金主爸爸的身份。
福武总一郎在书中提到:30年来,他一直从事改善濑户内海地区的日渐凋零以及因现代化而对遗产产生负面影响的岛屿开展振兴工作,以远东群岛各个岛屿上进行的美术展为契机,开展的地区建设活动,把能够激发老人们的朝气及自豪感作为关键词,让世界一流的艺术家们与地区文化相融合。
福武总一郎决定将最典型的大城市——东京当作反面教材,也不邀请东京的建筑师参与这一计划,而是委托被称为“建筑斗士”的来自大阪的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负责设计,使用资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重振当地经济。
《艺术唤醒乡土——从直岛到濑户内国际艺术节》
[日]福武总一郎 北川富朗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7年3月
福武总一郎写道,有125名居民参与了艺术节的创作活动,而这一项目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吸引游客和艺术家,而是旨在和当地居民一起重新为这些岛屿带来生机和活力……艺术家创作只属于那片土地的唯一一件蕴含强调诉求的作品,岛民也参与其中。艺术家离开后作品仍然留在当地。
福武总一郎所说的艺术诉求,就是指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这种能够直达人心的心灵,改变人的意识,思考方式或行动的信息。并不是只高声嚷几句,无法改变人的意识或行动,就称不上真正有诉求。
我摘录那么多福武先生的话,就是希望可以用这些重点来做一个衡量标准或者对标:艺术节从策划主旨到资金使用,从主要内容到表现方式,并非为了艺术而艺术。
北川富朗认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突破口就是艺术和建筑,通过持续举办艺术节,直面地区问题……要引进那个领域最优秀的人才,以最佳阵容推动一切。将地方建设的可能性寄托在艺术家身上,艺术家不如学者那样严谨,但直觉敏锐、擅于发现,在通过艺术节进行地区建设时,可以期待艺术家们发挥这些能力。
以艺术的名义复发新生,要靠在地性的艺术,以及有感染力的艺术。因此,在日本的一系列艺术节里,不仅有与他们理念相合拍的日本建筑大师,美术馆里更有一系列国际大师的作品……有好的艺术作品介入,才能“放大作品的魅力”。不是那些初出茅庐,自我风格都不稳定的,只是想搞些动静出来的。
综上所诉,我认为城市更新里的艺术节主旨只有两种:一是重振凋敝的社区,二是提升社区的品味……不然,只会沦为“为艺术而艺术”浮皮潦草的应景之作。
二
现在有一种观点说,社区需要的艺术是民间的、大众的、自己产生的艺术品。如今很多城市社区中都有了自己的“美术馆&博物馆”,陈列着的“不是与咱老百姓距离较远的,高高在上的艺术”,而是爷爷奶奶大婶大伯哥姐弟妹们的藏品、作品、自创品,可玩可看可亲可近可赏可爱,这比起博物馆美术馆,会更有参与感、体验感、幸福感。
我不这样认为。
难道在社区就可以减低艺术标准吗?我从小画画,我爹对我的要求就是只看国家级市级的美术展,只看国际大家的艺术作品,群艺馆等乱七八糟的画展不许看:“眼睛要看坏掉的”。一张白纸,最需要从高等级的艺文品类切入,正如古董界有一句名言:从小看博物馆里的真品,即便遇到赝品,你说不出哪里不对,但你不会觉得它是真品,想要从小通过艺术熏陶建立的标准和鉴赏力,只有从大师作品开始,无论美术还是文学。
并不是“人人参与就会共创出美好街区”,人人参与的前提是不要降低这个社区的格调和品味,事实上不可能“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是策展人”,公共艺术如果属于艺术范畴,难道不应该与专业美术馆共享一套艺术标准吗?喜欢在社区开展多元实践的艺术家、建筑师,应该恰如其分地来评价自己的作品,比表达自己更高级的,是不要降低其他人的审美层次。
其实,刚刚过去的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题就是以社区为中心,强调15分钟社区生活圈,普陀区的曹杨街道和长宁区的新华街道深度参与,对于我家门口新华街区的艺术介入,说实话,艺术的街角我没有发现,看到的都是艺术的槽点,它们不但没有起到社区活化美化的作用,反而喧宾夺主,画蛇添足,不伦不类。
新华街区的主题色,如果提炼出来,应该是英式别墅的砖红色与街上的梧桐绿,可现在街道上刷的、海报上贴的全部都是明黄搭亮紫,好几个地方都停着民国时的黑色黄包车,这种过气的租界符号居然又拿了出来,其实这个地区当初还不算正宗法租界,只不过是越界筑路的幸存者而已。
艺术介入,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顶着这个概念来参与的,因为其品味与趣味,会暴露审美水平和文化程度。已经很热闹的街区本就不需要艺术介入,那些比较破旧、房子类型混杂,店铺形象良莠不齐,才需要用艺术装置来提升街区美学,为小铺业态的调整与招商起到关键作用。“想搞事”与“真正洞察到需求”完全是不同的出发点,因此结果必然也大相径庭。
所以,“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创新”,而不是画蛇添足,确实是艺术介入应该首先考量的切入点。
回到这本书,这里其实给出了启示。书中写道,好的公共艺术总是充满奇思妙想,张力十足。它们的出现常常使人视觉和精神都得到刺激和放松,又因为空间的公共性,任何人都可以来参与,体会和感受,从而和空间有了更多的感情联系。
同样,在社区里渗透艺术带来的美感和愉悦感,除了经典艺术,新生代一流设计师的作品也可以得到居民会心的微笑。
上个月,我刚去了帝都内务部胡同里的东城区朝阳门街道社区文化生活馆,大家都被一只五彩斑斓的“雄鸡凝视”了一下……这只鸡在刚刚结束的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海报设计大赛的网络人气投票中获得了第一名,这张眼神犀利、睥睨众生的雄鸡作为主视觉海报其实败选了,但它成功地让自己和金鸡奖获得了C位关注。而《雄鸡凝视》能够火速圈粉,其本身具有的网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老少咸宜的动漫IP也给胡同增加了在地艺术的感染力——老百姓应该还有胡同里雄鸡报晓的集体记忆。
不仅要用雄鸡来“唤醒艺术”,更要“打动观者”。我觉得这些都是另一种值得推广的艺术介入社区的策展与主题,社区并不是低人一等的公共空间,应该把最有质量的艺术形式放在临门一脚的社区面前,激发社区居民领略到艺术的感染力,从而提升了整条街区的品味和品质和品相。
春节前,你在上海的某个地铁站里,会遇见普拉多博物馆。这个来自西班牙的世界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将29件精心挑选的艺术大师鲁本斯、丢勒、伦勃朗、迭戈和戈雅等人的作品带到了大众的面前,展现了从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末的艺术发展脉络,将地铁站的1号口打造成了一座画廊,让行色匆匆的人们享受到大牌艺术家作品的魅力。
2021年,第三届上海活力南昌路文化艺术季,就展现了社区真正需要的艺术走向。一个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马路,从衰落困境的逐渐重振活力的街区,到底需要怎样的艺术呢?策展人提到了“盘活街区多元生态,积累更多社会与文化资本进行探索”。
与这个街区等量齐观的,是源于烟火生活、又高于烟火生活的“真实性”,是重新激发这1.6公里的人文底蕴和未来遇见。这里既有学术领军者的学术对谈,又有海派小说家及戏剧参与者在咖啡馆里的赏析会;在诗歌书店里还做了波德莱尔诗歌对谈;图书馆播放着在地两条街区的纪录片……有80年历史的里弄,演出了在地主题的沉浸式剧目。
北川富朗说到:“艺术正是这个时代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我们运用“文化”使现实变得更加美好的各种举措已经开始了”。
所谓有文化,就是不要“过度介入”;不要为了艺术而艺术;不要没有自知之明;不要有一搭没一搭……在没有想好要解决当地什么问题之前,在做不到唤醒并打动观者之前,先不做,先想想,这比滥做更加明智。艺术这玩意儿,光靠热情,苦劳,花钱,都无法掩盖审美上的短板。
万水千山总是情吉他谱 http://www.xinzhiliao.com/sj/qiuji/33603.html- 标签:jump then fall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艺术唤醒乡土:想搞事儿,还是真洞察
Mr.透透气/文 这两年,各种艺术节在中国遍地开花,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撬动焕新第一竿的大…
- 2021年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超28万亿 “一元起购”产品超四成积极揽客
- 券商板块成护盘主力,逾十家年报预喜,整体业绩有望高增长
- 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成立
- 深耕行业超30年的“老兵”,为何一口气让自己的四家门店都加盟了途虎?
- 两年开了8家工场店,“在途虎全体系支持协作下,我闯出了别样天地”
- 索尼斥巨资购得鲍勃・迪伦所有录制乐曲 | 悦读全球
- 房地产收并购启幕
- 农信社深化改革“第一单”揭晓:浙江省联社将改制为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
- 1月25日要闻回顾|民政部:鼓励为就地过年无法返乡等困难群众发放生活补助或实物;财政部: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20万亿元
- 2022年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将向哪些方向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