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风险提示50余次后 代理退保产业缘何愈演愈烈
姜鑫 王语嫣“有保险的注意了,不管是断交了的还是后悔买了的、买错了的,找我,全额退保……欢迎各中介甩单,换本地群或各地金融群……”
在西南某地的一个金融项目圈内,有退保从业者在群里发布了上述信息。了解到,除了持有保单的保险消费者,退保产业从业者的招揽对象还有离职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小贷/信用卡业务员等。
梳理发现,银保监会、保险行业协会、各地银保监局已经前后发布过50余次风险提示,不过,让各家保险公司头疼的退保产业仍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有保险从业人士介绍称,今年以来,“代理退保”呈现高发趋势,最主要的变化和特征就是由暗转明,从零散代理逐步转向公司化运作,并且地区范围日渐扩大。
与保险行业每年的新单相比,退保产业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但这无疑会使得保险机构的声誉和监管评级收到影响。目前来看,退保产业链有哪些新的玩法?保险公司又会如何应对?
“代理退保”模式产业化
2010年,江苏泰州一位老人曾在孙子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其投下十几份保险,保费几十万元,经民事诉讼、行政投诉后得以全额退回保费。自此,全额退保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并逐渐产业化。
几经“异化”,已形成依靠“退保理财”、“ 退旧换新”、收取高额手续费牟利的黑色产业链(简称“黑产”)。此前,曾做过《保险公司遭遇职业退保“狙击”:被恶意薅羊毛还是投保者的福音?》的相关报道。
了解保险的人都知道,如果消费者在“犹豫期”之后申请退保,一般仅能退回现金价值;但所谓代理退保产业以“投诉”等手段“办理”全额退保。不过,消费者会被收取全额保费30%-60%的手续费。
以创业名义招收学员、模仿保险公司直销模式进行培训、获客展业,这些已经不是“代理退保”行业的最新玩法,但依靠“退保理财”、“退旧换新”、收取高额手续费进行牟利的基本“套路”并没有变化。
“代理退保产业的渠道正在不断扩展,从原来的线上平台、线下小广告、金融类公司揽客,发展到户外广告、电话呼出获客,因信息发布无门槛、无监督,散布广泛且复制力强。”一位保险从业人士对总结到。
据了解,在人事方面,“代理退保”的组织及人员模仿直销模式,通过加盟代理、中介合作、招收学员等形式,在朋友圈、微信群、贴吧等社交媒体广泛发展下线代理,并开展所谓的“保单维权说明会”、“专业培训会”,形成线下逐层获益、线上网课收费的获利模式,呈现“产业化”特征。
在获客渠道方面,“代理退保”从原来的线上平台、线下小广告、金融类公司揽客,发展到户外广告、电话呼出、拉拢离职业务员获客,甚至存在冒充保险公司人员假借保单检视名义怂恿客户退保等乱象。
了解到,2019年7月16日,某保险公司客户黄某接到客服来电,声称有业务员将上门服务,随后有陌生人员来到客户家中,唆使客户对保单进行退保。经查,该保险公司未在7月16日呼叫该客户,疑为“黑产”组织利用虚拟号码,假扮保险公司服务人员诱骗客户退保。
代理退保AB面
依据现行《保险法》,如果过了“犹豫期”,保险消费者若申请退保,一般仅能退回现金价值。而不少长期型保险在前几年,现金价值很低,例如某些长期寿险保单,首年退保的话,现金价值部分可能不足保费的四成。正常渠道退保损失较大,也给退保行业从业者带来了生意机会。
只是,一向擅长精算的保险公司缘何会被个别恶意退保者钻了空子进而被薅了羊毛呢?简单来说,是抓到了保险公司为应对监管考核降低投诉率而选择息事宁人的心理。“只要操作到位,大部分是能成功的,如果直接诉诸监管,险企为了安抚消费者,都会尽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外,有些时候,去核实处理一单投诉的成本比较高,险企精力有限,加之某些基层机构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不少不合理要求也会得到满足”,某险企分支机构管理人士对表示,“目前来说,会先去了解投诉的具体情况,分析利弊进行劝导,如果继续坚持,也没办法。”
近年来,银保监会按季度、年份保险公司收到的投诉情况,并对投诉数量、相对比例较高的公司进行公示。
那么代理退保是如何操作的呢?
一位大中型保险公司人士表示,代理投诉经营者利用各种途径获取客户保单信息后,利用保险公司名义约见客户,或向客户推送标签为“中国银保监会”等官方监管机构的虚假文件骗取消费者信任,承诺协助客户办理全额退保。
具体来说,代理退保获利形式有几种,并通过以下几种形式非法获利:
一是签订“服务协议”,收取定金及客户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等个人信息,怂恿或冒充客户通过监管投诉电话12378或寄送信函等方式进行投诉;二是指导客户用话术引导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或内勤人员做出不利的陈述,并利用电话录音、微信截屏等钓鱼取证。撰写格式化代理投诉信,邮寄给当地监管部门,利用监管施压保险公司,在保险公司全额退保后向客户收取全额保费30%-60%的手续费;三是组织离职业务员以原公司产品收益低为由诱导客户撤旧投新,购买所谓“高收益”产品,撬单赚取佣金收入。
一位大型保险公司人士介绍称,在“退保取证”过程中,“代理退保”人员通常不允许保险消费者与保险公司的联系,并尝试与客户签订“代理维权协议”,在这个过程中,个别代理平台以身份证件、保单、银行卡作为抵押捆绑客户。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不少金融公司也参与进来。例如,小额信贷公司、理财咨询公司、汽车租赁公司等各类金融相关公司开始经营“代理退保”业务。
发现,东莞某贷款代理公司就兼营类似业务。而就在今年4月,山西临汾翼城县公交车上出现“各保险公司保单全额退保费专业维权”广告,大连高铁站更是有人高举相关广告牌。
屡次风险提示
2020年4月9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警示广大消费者要警惕“代理退保”的风险隐患,根据自身需求谨慎办理退保,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7月8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向保险机构及广大保险消费者发布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提示,各地20多家保险行业协会也陆续发布了提示。
实际上,监管发出风险提示早已有之。2019年8月,广东银保监局发出对集中退保现象的风险提示,随后河南、四川、辽宁、河北、北京等多地银保监局也分别发出提示。
6月5日,大连银保监局专门向市政府汇报银行业保险业“黑产”投诉情况,分管副市长对打击“黑产”投诉工作给予批示。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包括银保监会在内,各地监管机构针对“代理退保”的相关风险提示超过50次,“代理退保”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尽管监管层多次提醒,但代理退保的生意仍旧钻了法律真空的漏洞。广东瀚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海峰先生表示,目前暂无专门的法律对代理退保产业有处罚整治;严格地说,代理退保属于法律服务、保险服务,属于保险合同纠纷的代理服务,应当由律师事务所代理,甚至应当由具有保险业从业资格的保险经纪机构实施,不具有这些资质的机构不应从事这个服务,但目前没有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监管。
此外,刘海峰还谈到,投保人获取代理中介的信息不充分、投保人法律意识淡薄等都是这个产业屡禁不止的原因。永达理保险经纪公司某从业者向补充道,违规中介相比合规中介来说,收取的佣金往往非常高,可达到退额保费的30%-50%,这也吸引了许多人投入到此行业中来。
但面对此现状,保险公司也在积极行动。在西南某城市,13家保险公司联名致信地方金融监管局,举报当地一家企业咨询管理公司从事恶意代理退保业务;在大连,多个保险业务员以“加盟”名义卧底恶意退保窝点,收集证据;
保险公司与“退保黑产”之间的“斗争”趋于白热化的同时,保险公司也从自身出发采取行动。
据平安人寿相关人员介绍称,公司一方面对内治理销售纠纷源头问题,杜绝投诉隐患,从制度优化、流程管控、风险排查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销售品质治理,强化合规经营。另一方面对外加强消费者风险提示和消保教育,强化公司官方投诉渠道的宣传,引导消费者从正规渠道理性维权,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此外,公司还积极推动行协、金融消费调解中心、人民调解室、街道等多维纠纷调解机制的建立和运作,提升纠纷化解的公允性。
诚然,“代理退保”快速增长的背后,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保险公司销售误导的顽疾。
例如,一些保险营销员在销售时隐瞒、夸大保险产品信息,一段时间后消费者“后悔”投保,但正常退保又不甘心只拿到“现金价值”,自己解决效果不佳,于是找到办理“代理退保”业务的个人或组织。
因此,除了警示消费者外,保险公司更应该承担起管理的主体责任,对此现象进行反思,更加关注提升营销员专业品质。
- 标签:鬼语者第一季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车企大战应用生态构建:“iCar”脱离凯翼回归奇瑞 独立成生态品牌
应用生态的竞争正演变为汽车企业之间新的战场。6月11日,奇瑞控股与阿里云正式签约,双方联手…
- 宝马与制造业的碳中和之路:减排压力下的抉择和现实突围
- 6月15日要闻回顾|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中央网信办将重点打击“饭圈”乱象;工信部:规范电商平台“618”短信营销行为
- 冲击每签20万,这瓶“能量饮料”飞天,有望成年内最赚钱新股
- 日本国产一次性筷子涨价 | 悦读全球
- 六四折 郑州农商行3300万股股权被二次拍卖
- 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 面向校外教育培训进行管理工作
- 单霁翔:北京如何建设博物馆之城?不是仅看博物馆的数量,还要看有多少观众
- 中小企业招聘线上突围之路
- 退休两年后因“九宗罪”被开除党籍 祁玉民在华晨虚报利润上被追责
- 谷歌承诺与英国监管机构合作,计划删除浏览器cookies | 悦读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