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兴能源  生物能

药明康德被传“变相降薪”,回应称还在讨论,CRO行业要“入冬”了?

经观大健康 余诗琪/文 近日,国内CRO(医药外包)龙头药明康德传出“变相降薪”的消息。消息的源头是一份10月11日EC(执行委员会Executive Committee)会议纪要文件。文件显示,药明康德为响应“共同富裕”,倡议和要求干部“主动降薪”,降薪资金将组成基金。

具体方案是组长/经理至主任级别主动降薪5%;高级主任和执行主任级别降10%;副总裁级别降15%;高级副总裁及以上级别降20%。且文件显示,未参与“主动降薪”的员工将调离干部岗位,重新进行人岗匹配,并相应调整工资和待遇。

经观大健康向药明康德相关工作人员求证,据称这是处于讨论阶段的文件,目前并未落地,文件核心是为了响应“共同富裕”,“主动降薪”方案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公司对员工的权益会审慎斟酌。

该方案在雪球等多个投资平台被投资者解读为“变相降薪”,而降薪往往被认为是公司资金紧张的重要标志,因此也引发了不少投资者的对其经营情况的质疑。还有一个不利的情况是,曾经重仓CRO行业的明星机构高瓴最近也在“撤退”。

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凯莱英等几家CRO巨头都被高瓴收入囊中,也都曾是它们的前十大股东,在整个CRO领域砸下的资金近百亿元量级。但在今年二季度,高瓴先是大幅减持凯莱英,砍仓近50%,近期也退出了泰格医药、药明康德的前十大股东之列。

头部资金的撤退和药明康德的“降薪”传言都给被称为“最强赛道”的CRO行业浇了盆冷水,泰格医药、药明康德两大巨头近一个月的跌幅都超过了10%。

不过从财务业绩表现来说,在医药、医疗器械等行业一片惨淡的当下,头部CRO公司的成绩单还算亮眼的。2021年第三季度,药明康德实现营收59.84亿元,同比增长39.84%;净利润8.87亿元,同比增长50.41%;泰格医药实现营收13.39亿元,同比增长57.77%;实现净利润5.26亿元,同比增长64.80%。凯莱英也公布了自己的成绩单:公司营收11.63亿元,同比上升42.34%;归母净利润2.66亿元,同比上升39.3%。

危机显然并不来自于当下,药明康德跟高瓴资本或许都是在“未雨绸缪”。

CRO行业解决了创新药企的痛点——提高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生产成本、加快上市速度,某种程度来说是整个医药创新研发的基础设施。因此中国创新药行业的爆发,也催生了CRO行业的高速增长。中小型创新药企跟CRO基本都是强绑定关系,夸张的情况下一家创新药企只要十几个人,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都可以找CRO公司提供服务,一轮融资的资金可能一半都要流向CRO公司。几家头部CRO公司的订单长期满额,只能提前排期。

过去两年,CRO指数整体上涨近400%,其中,康龙化成市值上涨了24倍,昭衍新药市值上涨了8.3倍,药明生物市值上涨了6倍,凯莱英、泰格医药均上涨5倍左右。

不过现在几乎可以认定的是,上游创新药企的日子不好过了,融资和IPO都极其困难。导致药企在搭建管线时,远不如之前大胆,CRO行业显然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在二级市场,今年前十个月,已经14家企业在科创板吃了闭门羹,超过了去年全年,这还没有算上正处于暂缓审议和中止状态的。其中海和药物与吉凯基因两家生物医药公司的上市申请被证监会直接否决,这是很少见的情况。

即使IPO成功,股价表现也不太好看,最近甚至已经出现了“破发潮”。华兰股份、可孚医疗、成大股份先后破发,在港股的三叶草生物、微创机器人认购情况也远不如半年前的新股火爆。在一、二级市场都广泛布局的PE基金员工在交流中表示,市场下半年太冷了,二级市场表现不好,很多Pre-IPO轮次投资人都不敢投了,一投就亏。

一级市场更“冷”。一位投资人就对表示,他们在年初就感觉风向不对了,被投公司B轮融资完,就催着他们把C轮提上了日程。“现在想想,这个决定是对的,晚上三个月,估计钱就难了。”他说。

而且近期的CD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新政出炉,提到国内创新药申报临床试验要以最优药物(原研药)作为对照组,也被市场解读为重复式的研发不受看好,会直接导致药企砍掉不少重复研发的管线,对CRO来说未来项目就要变少了。

当上游创新药企的生态恶化,很难说CRO的高增长之路还能维持多久。对行业来说,如何“过冬”是马上就需要有答案的问题了。

幽怨之袍 http://www.xinzhiliao.com/sj/qiuji/34851.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秦时明月之万里长城27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