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好战胜坏
(图源:IC Photo)
徐瑾/文
在人类历史上,不乏好坏的双方对立。我们总觉得好的一定会胜利,但事实未必如此。从心理学上,也许可以这样理解,“坏”为什么更强大?
社会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对此有研究,他的论文《“坏”比“好”更强大》是该领域引用最多的论文之一。他所撰写的《会好的:悲观者常常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一书,就是从进化角度去解析好坏。
在进化长河中,人类从不起眼的物种进化为万物之灵,在体力上并不占优,主要是依靠智力,也就是我们的大脑,可以说大脑是我们的“灵魂”。
人类在物竞天择中胜出,既然依靠的是大脑,由此而见,大脑是顺应进化习惯的。再想一下,人类进化中大部分环节都很危险,可以说这些危险也许一次就足以致命,因此人性对于危险或者坏的东西,天生比好的东西敏感。
因此,大脑为保护身体而进化,而大脑构建得相当缓慢,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但是这一过程并不是新系统取代旧系统,而是新旧系统并存的状态,以应对不同情况。
可以说,对坏的关注,植根与我们的大脑。学者已经发现,大脑存在三种主要的威胁预警系统。
基底神经节系统是最古老也最简单的。这种系统,在低等爬行动物身上已经存在。粗暴地说,检测到危险就威胁并拉响警报,比如鳄鱼遇到危险,要么战斗要么逃跑,没有足够大脑系统去思考制定计划,制造更复杂的应对。
随着大脑进化,我们又进化出一套系统,叫边缘系统,其中核心之一是杏仁核。这个词大家应该经常听,生物体面对威胁、危险时候,杏仁核触发情绪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如前面所言,杏仁核不会覆盖基底神经节,而是与之共同运作,使生物进行更灵活的反应。比如识别到一张危险的面孔,我们并不会先大喊大叫,往往是杏仁核先触发情绪反应。而基底神经节很可能早于杏仁核的情绪反应,比如动物也许逃跑,即使他们留在原地很可能是安全的——逃跑也许是错误的,但是比起不逃跑可能丧命的错误,就小得多。而多年进化让人做出不能逃跑的反应,其实是一种保护机制。
可以说,这两套系统都很古老,古老得超过语言,因此所谓意识,其实在我们开口之前已经存在。在进化的晚期阶段,第三种警报系统形成,这就是前额叶皮质。值得一提的是,人类的前额叶皮质远比其他物种发达,因此人类可以完成一些其他动物完成不了的活动,比如逻辑推理、有意识思维和执行控制、思考意义与语言。
对比神经节系统或边缘系统,前额叶皮质更成熟,它也可以激活神经节系统或边缘系统这些较老的系统。一般而言,前额叶皮质可以处理悲观的看法,也能够处理较为乐观的想法,但研究来看,乐观看法往往不会产生强烈或快速的影响。
问题在于,这种对负面的关注,有利有弊。即可以在危机时刻保护我们,也会在日常中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比如坏的声誉对公司难以弥补,甚至会导致破产;而负面印象放在族群中,会放大仇外,导致国家之间更关注对方缺点;在很多地方,危险的谣言往往更容易获得市场。这也解释,为何一些国家如此草率发动明明打不赢的战争?恩爱的夫妻为何离婚?你去找工作,为何因为自己都意识不到的问题给人留下坏的第一印象,就被刷掉了?
可以说,负面效应主导了人性,这拆开来看简单,但是对于现实的扭曲力量却很强大。如果“坏”如此强大,那么“好”如何获胜?我想到在苏州一个佛寺看到的话,“以此光明,破除黑暗”,那就是用理性的头脑,来理解“坏”的非理性影响,从而战胜“坏”的影响。
在心理学家看来,因为进化等因素,“好”无法像“坏”那样产生直接情绪力量,吸引人的注意力,但可利用别的优势,比如坚持、智慧和数量优势。
那就是说,如果好不能在质量上压倒坏,就只能在数量上下功夫。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指出,坏事的威力至少为好事的两倍;如果考虑情绪因素,坏事的威力一般至少为好事的三倍。有意思的是,一般涉及金钱的案例,大家相对理性,类似卡尼曼的案例说明损失威力大概是收益的两倍——一个可能是解释是,数字的出现,相对精确,消解了人类情绪反应——所以谈钱,真的不那么伤感情。
这对普通人有什么意义?研究指出,要想抵消一件坏事的影响,需要有二到五件好事;因此如果要使“好”压倒“坏”,正面比率应至少达到3∶1,最好还要略高一点。所以,鲍迈斯特建议采用“四比一定律”,要抵消一件坏事,需要有四件好事。
当然,这个4:1比例有科学研究支持,但是也有不少质疑。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类似的机制其实可以借鉴,具体是4:1还是3:1或者2:1,其实看你的具体方案。核心是这个思路,其实有不小的借鉴意义。
我们目前已经知道“坏”的影响比“好”的大,那么可以根据这个结论做什么?用处不小。
比如新年我们制定计划,往往坚持不下去。坚持不下去的一刻,往往是我们首次不受承诺的一刻。就像你想减肥,却鬼使神差打开一桶冰淇淋,本来只想吃一口,但是因为这一口破坏了自己的规矩,你多半想着破罐子破摔,管他的,结果就吃了很多甚至全部吃完——这下,心理防线往往崩塌了,你又会从自责走上了放弃的道路。
这样的心态很普遍,核心在于我们不能容忍自己一开始不守承诺的“坏”,好像我们一次不遵守承诺,事情就被完全破坏了。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的不是责备自己,而是思考如何弥补,比如你的新年计划并不一定要求每次都遵守。预留给自己20%的自由空间分界线,用剩下80%的守规矩来弥补。这样即使偶然破坏了个规矩,心态也不会崩塌,可以不会因为一次的犯规而放弃。
这个比例也可以用在提意见的时刻。以前批评下属,外企总是习惯用“三明治方法”,就是先表扬再批评再表扬。事实上,这个方法可能让人觉得别扭,听着表扬可能就猜批评是啥,未必那么有效。比较有效的方法,可能就是批评一下,你得表扬四下。
这个比例在婚姻、友谊中也许更重要。很多人总是希望有好人缘好关系,总是费尽心思揣摩别人想法去讨好别人,但是也许五次里面你成功了四次,只要一次没做好,那么可能作用抵消。更不用说,要是做了一次背叛这样的事,不少人其实很难得到原谅。维持一个良好的关系,其实不仅取决于你做什么,更取决于你不做什么。换而言之,你可以不讨好别人,只要保持不伤害别人,你们关系大体不会差到哪里。
这个智慧,不仅对于婚姻和人际关系有用,对于教育也是。我们对孩子,总是倾注很多热情,总是担心不够好。在国内,因为各种原因,关于孩子的焦虑也体现在自媒体市场,这是为数不多能够贩卖的“坏”消息了。所以,教育焦虑,其实被不断放大,在软阶层很明显,可以说一路内卷。
到底应该如何面对这种“坏”状况?
事实上,研究表明,家长避免坏影响比塑造足够好的影响,更重要。也就是说,天天担心孩子没有发挥什么优点,不如想象,自己有没有给孩子落下什么致命短板。预期揠苗助长让孩子赢在起跑点,不如想想如何避免扭曲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效应。荷兰的研究人员就发现,在预测孩子们成长、至少对预测哪些孩子不快乐、哪些孩子会触犯法律等因素上,起到决定性作用是“坏”的特质,比如家长发脾气、管教太严厉和不公平。
众所周知,决定孩子智商的两大主要因素基因和环境。那么,环境重要还是基因重要?从环境而言,如果孩子成长在低收入家庭,家长是未受过良好教育或事业有成的成年人,孩子就不太可能充分实现智力潜力。这种情况下,恶劣的环境压倒了优秀的基因。相反,对社会经济阶层较高的父母而言,环境几乎无关紧要,基因构成压倒性优势。
这个结论揭示了:只要家庭在一定水平之上,那么教养方式并不会对子女智力构成太大影响。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桑德拉·斯卡尔(Sandra Scarr)的研究很直白,“父母只要避免暴力、虐待,不要漠不关心即可,除此之外,父母做的任何事情都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差劲的教养方式会伤害孩子,极其认真负责也未必能让孩子更快乐或更健康。”
推而广之,我们在生活中,如果要发挥“好”的作用,那么可能就不要过分追求完美,而是要求避免“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足够好,“才能做个足够好的丈夫、足够好的妻子、足够好的朋友或邻居、足够好的老师或老板”。
这要求我们首先不要在意别人负面评价,责备他人也三思而后行,甚至学会把“坏”当作一项生命的例行修炼。一句话,对人对己不要求全责备,守住不做坏事的底线,好事也自然而来,“与恋人、子女、朋友、同事或任何其他人打交道时,避免坏事要比做好事重要得多。关键不在于你为别人做什么,而在于不做什么。”
其次,我们不要记住,就像托尔斯泰的名言一样,幸福也许一样,“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也许,与我们对于“好”的理解差异不同类似,不同的人对“坏”的理解也不同。
最典型就是性别差异,有关研究表面,婚姻破裂的原因常常是男性和女性倾向于关注不同种类的“坏”,“男性更担心伴侣出轨,女性则更担心伴侣在情感上退缩。”从进化来看,男女之间最大的性格差异涉及负面情绪,也就是女性更能感受情绪的变化,而男性往往搞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甚至直到婚姻结束的那天。“女性比男性更频繁地感受愤怒、焦虑和抑郁,她们也比男性更善于觉察他人的负面情绪。”这是女性的优势,也可能是进化的结果,“长久以来,婴儿的存活依赖于母亲识别非言语求救信号的能力;此外,由于女性的体型一般比男性小,所以在愤怒升腾到身体暴力之前及早发现他人的愤怒可能是一种进化优势。在情感上退缩的丈夫可能是通过隐藏负面情绪来换取婚姻的和谐,但妻子很容易看穿他的心思。”就像沟通技巧所暗示的,我们的眼神和语气,往往比话语、信号作用更强。
最后,管理预期很重要。就像给老板家人朋友承诺60分,前提是尽量能做到80分——很多人往往是承诺120分,做到了60分,其实也很不错了,本意也不是坏的,但是这就是忽略了“坏”的影响,也很容易引发矛盾。你可能很委屈,自己做了不少事,但是负面效应会发挥作用,这个时候对方关注的不是你的好意,而是坏结果。
这就是生活中的好坏经验,管理预期,给彼此更多容错空间,其实就是管理结果。
青岛电影节 http://www.xinzhiliao.com/sj/qiuji/29582.html- 标签:梦幻江湖官网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如何让好战胜坏
(图源:IC Photo) 徐瑾/文 在人类历史上,不乏好坏的双方对立。我们总觉得好的一定会胜利,但事实未必…
- 不要伤害
- 助力双循环,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收结汇”四大痛点问题,被他们解决了!
- 钱峰:上海将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 打造国际数字之都
- 大众和宝马遭欧盟罚款8.75欧元 宝马:公司仅违反竞争法 并未非法控制排放
- 升级城市保障计划、推出第六代智慧锁 技术“信仰者”哈啰出行在打造什么
- 国内塑料循环再生利用第一股英科再生上市 刘方毅迎来资本“双子星”
- 【金融观察】 刘夏:S基金与Buyout的机会来了?
- 首届中国高寒生态奶业发展高峰论坛关键词:产业振兴、品牌影响力
- 谢志越:酱酒泡沫初现
- 王军:要想方设法把名义税率降下来,想方设法把实际征收率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