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兴能源  生物能

九方学者笔谈录:美丽中国建设的底层逻辑

陈伊凡/文徐绪松一直都在为一件事忙碌——传播复杂科学管理,并应用于美丽中国的建设中。她是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6月以来的洪涝灾害,疫情的蔓延,再加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六保”、“六稳”,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这些都让她越来越迫切意识到,美丽中国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而这一复杂系统建设的底层思维逻辑,就是复杂科学管理。

徐绪松认为,由她提出的复杂科学管理这一理论,能够解答如何在动荡不确定的环境下保“稳”,如何在复杂动态的系统中寻找平衡,各方兼顾,如何在技术创新中应对突发挑战。

最近两个月,她与长江学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劲,发起组织九位知名学者进行了一轮笔谈,这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形式。

而他们笔谈的主题是“美丽”。

参与讨论的人包括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湖北省政府参事徐绪松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劲,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副校长陈畴镛,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李北伟,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斌,长江学者、华北电力大学教授管理学院牛东晓,武汉纺织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夏火松,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谢科范,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郑湛等。

这么多学者集中讨论这个主题,初看让人意外,毕竟关于“美丽”,我们耳熟能详。印象中,美好的事物无疑会在这个词之后涌现在我们心中。不过,这个看上去通俗的词语,背后却蕴含了诸多关乎未来的内涵。

什么叫做美丽?

美丽的环境、环保自然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延展起来,这自然涉及了新能源等等诸多方面。但关于公平、公正,是不是形成人们美丽心情的一个部分,这是不是呼唤真正的法治和更现代化的政府治理?健康的生活是不是美丽的构成,这是不是与我们的社会保障网络息息相关?安全的工作与生活,是不是也是其题中之义?

如果从这些方面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的建设目标中,会将美丽,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并列,成为国家战略总体布局、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一个部分。

从这个高度看,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复杂而系统的事业。九位学者形成了他们的解决方案,用复杂科学管理研究美丽中国,这也是中国管理学的性成果。

复杂的美丽

交流中,徐绪松不断强调,复杂科学管理是他们的性成果,能够指导当下复杂动荡环境下的社会发展。

6月20日,她与管理学界的专家们组织了一场复杂科学管理云上高端论坛,讨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稳”发展。

复杂科学管理,是面对21世纪的时代特征——全球化、知识化、复杂性、临界性、和谐性而提出的,综合人们对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认识,提出的由一系列观念、思维模式、理论所构成的知识体系。

复杂科学管理基于的假设是——组织是一个能系统思维的大脑。这就是说组织具有智能结构,它包括三个层次:知识结构——组织具有基本知识;能力结构——组织能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智能结构——组织能够应用系统思维模式整合组织内外机能解决问题。

这是基于科学管理、人本管理、战略竞争、日本式管理技巧、学习型组织之后,所提出的新的管理思想。

21世纪以前的管理思想具有单一性、分割性、线性性、静态性、碎片性,原有的理论很难解释当下诸多问题。以美丽中国为例,这个看似通俗的词,里面包含了诸多元素,生态、能源、创新、城镇化、乡村建设等,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所有人类行为介于其中。

而思考美丽中国这一复杂动态系统的底层逻辑,正是复杂科学管理。

系统思维模式,是复杂科学管理的核心。

复杂科学管理(简称“CSM”)围挠“创新与和谐”提出的以整合论为核心的五个基本理论——CSM整合论、CSM整体观论、CSM新资源观论、CSM互动论、CSM无序-有序论。

五个基本理论告诉我们:整合即创新,整合是改变资源、改变资源创造财富的能力、改变资源的产出。整合的视角是整体观的视角;整合的基础是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整合的机制是动力机制,互动产生活力;整合的状态是有序-无序-有序。

徐绪松看来,美丽中国的研究有两个重要理论问题,一是面向美丽中国的新的创新理论,如整合式创新、多因素互动式创新、跨界整合创新等理论;和激发创新行为的创新理论,如企业创新行为理论、创新的人文环境构建理论等。

二是和谐共生理论,如集合式行为驱动的和谐共生理论、企业家精神驱动的和谐共生理论、公共资源治理机制设计、城乡共生和谐理论等等。

复杂科学管理的五个基本理论,为美丽中国这两个重要理论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又提出新的理论,将发展复杂科学管理的基本理论。

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郑湛也说,“‘人’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对于人的需求-决策-框架的美丽中国行为理论,应该是复杂科学管理的新的核心命题。”

而在复杂科学管理认为“稳”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实现美丽中国的终极目标,这也与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六保”和“六稳”相对应。

在徐绪松看来,“稳”发展包括:创新强国,保证人民的安全。环境保护,提升人民的健康。开放式就业,保障人民的生活。

保障广大人民的基本生活,就有一个就业问题。她提出开放式就业。这是一种新的提法,包括基于新基建的新兴产业、互联网所催生的线上服务业、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服务产业、中小微企业和微型高科技企业、与健康相关的产业、地摊经济等等,均是就业渠道。

此外还有企业家精神驱动,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她提出用企业家的人文关怀、胸怀、眼光、格局驱动,建立优秀的文化、创新的氛围等良好的人文环境;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驱动,创建良好的自然环境。以及传承优秀文化,促进幸福感。

“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是无法依靠传统纵向的行政权力来达到目的的,因为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是一个跨领域的多元复杂交互过程,同时还处在不确定性的宏观环境之中,传统纵向的行政权力,是无力管控这个复杂系统过程的。”胡斌写道,他是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环境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清晰的边界,局域的发展受周边乃至全域不确定的影响过程复杂。

“复杂科学管理理论,归纳总结了中国人的系统和谐生态观,为我们解决复杂的系统与局域、现实与未来发展问题,提供了一个较为清晰的科学思考框架。”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李北伟表示,相较个别发达国家不但拒绝接受提高减排力度和透明度方面的要求,同时还阻挠气候资金、绿色技术转让等谈判的进展,使世界本已十分复杂、迫在眉睫的环境共同治理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更趋不确定性。

探索出一套美丽中国建设的思想底层逻辑,具有当下性。

复杂的创新

作为创新学领域的学者,陈劲更多是从创新角度出发理解美丽中国的底层逻辑。

美国于5月27日推出“无尽前沿法案(Endless Frontier Act)”,计划在五年内增加一千亿美元的投资,通过加强技术的创新来应对中国崛起的挑战。这引起了陈劲的注意。

在这一新型国际关系下,中国企业该如何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将成为企业工作的重心,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支撑。

他曾经提出的整合式创新方案,与复杂科学管理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整合论相合。整合式创新理论是在新时期中国寻求创新驱动发展、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妥善处理国际关系冲突、应对全球自然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等背景下提出,强调全局观的东方哲学智慧被放在整合式创新系统中,实现“创新求善”。

如今,中国经济最大的发展要求是提高产业核心技术能力,实现产业附加值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这一过程中面临巨大挑战。

在陈劲看来,美丽中国首先要让中国强大,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这就必须依靠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一系列工作,创新,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

“复杂科学管理将有效支撑中国企业实现创新战略谋划、资源筹划、体系完备、人力支撑等一系列关键举措。”陈劲说。

过去,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设计驱动的创新,其本质都是对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发现和顺应,并未回答最本质的问题——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创新活动的意义在哪里,创新主体是否应该在创新意义的层面关注人的发展、倡导积极文化积极推动社会进步?

“要用企业家精神驱动、文化驱动、大组织引力驱动等多维的激励和驱动方式,以产生创新氛围、创新活动。”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生导师郑湛博士说。

但这些疑问,每一个都指向美丽中国概念中,“美丽”含义的方方面面。

“中国语境下的风险社会,既不同于西方的建构主义风险社会概念,也不同于经验主义风险社会概念,而应当是所谓的“和谐主义”风险社会,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义下的风险概念。”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谢科范从风险治理的角度解读这个问题。

建设美丽中国

在复杂科学管理的思想指导之下,学者们分别从自身的专业视角出发,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提出思路。

当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时,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变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陈畴镛就指出,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69:1,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要素配置的差距也非常明显。他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副校长、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途径,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陈畴镛在笔谈中写道,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和推动器,可以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推动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

夏火松的数据驱动方式,能够满足美丽中国建设的决策要求。数据驱动的基础是高质量的、自动感知的、自动化程度高的数据源获取设施建设。这些数据源为信息、知识和智慧提供了基础。高质量的数据源不只是提供丰富的数据分析基础,更是为类似食品安全等提供溯源的保障。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弹性能力在内外因素变化下受损时,有时可以恢复,有时就会破裂而无法恢复,那么弹性在可以恢复-无法恢复之间的阈值是多少?根据复杂科学管理理论的解释,这个阈值就处在人与自然和谐与非和谐之间的临界区域。捕捉该区域以及弹性的临界阈值,这就要采用非线性领域中的突变理论与分析方法。”胡斌写道。

他还举例子表示,需要运用优化方法,短时间精准定位到需要调整的人与自然系统的某个结构或某个要素,进行调整后,计算弹性,运用仿真方法推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演化过程,如果人与自然共生的弹性和演化结果不理想,没有达到管理者所期望的情形,那么就再优化,通过优化-仿真交替迭代的方法,找到最佳的控制方案。

在笔谈中,学者们不断强调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复杂性。

“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存在纷繁复杂的风险,其原因,一是人类普遍进入风险社会时代,风险具有面源性和跨国传递性;二是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社会结构、形态与理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结构摩擦、转换失衡、利益冲突等可能会引致非常规风险。因此,一方面要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另一个方面则需强化风险治理。”谢科范认为,中国语境下的风险社会,既不同于西方的建构主义风险社会概念,也不同于经验主义风险社会概念,而应当是所谓的“和谐主义”风险社会,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义下的风险概念。

能源问题,也是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中国能源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华北电力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牛东晓指出,在当前形势下,能源格局转型发展日益复杂多变,能源资源约束困难凸显,面临的生态环境仍然严峻,能源改革、调整结构、减少污染、提高能效和保障能源供给的压力不断增加,能源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复杂管理问题。

在能源消费革命方面,目前先进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及用能客户正在深度融合,智慧能源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快速兴起。

“我们将研究基于复杂科学管理建立清洁低碳智慧能源消费理论与方法,全方位推动清洁替代、节能减排、市场交易、技术创新,大幅度提高能源在传输、配送和终端利用中的能源效率,提高能源清洁低碳利用水平,有力支撑能源消费革命。”牛东晓写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